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城市名片

城市名片

  • 晋中传统小吃,也称油蛤蟆。清代乾隆年间由太谷西街老字号隆盛长所创,后由“文”字三号(文成堂、文令堂、文元堂)改进工艺后传遍周围各县。制法是把少许酵面、白面用鸡蛋、白糖、糖饴、植物油及适量温水和匀稍醒,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3厘米的长方形块,然后用刀从中间部位纵向切开一条细缝后下油锅小火慢炸,待果实膨大、刀缝两侧隆起并颜色金黄时,捞出来放入蜂蜜、白糖、糖饴熬成的蜜汁中浸泡片刻,即可食用。口感是绵甜、香酥,油而不腻,常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之一。
    2017-06-28
  • 糊塌塌是太谷县特有的家常风味小吃。制法是将嫩西葫芦去瓤擦丝后切碎,磕入鸡蛋,加入食盐、五香粉,用适量白面加水搅成糊状,然后用勺舀到烧热的鏊子上摊成圆饼,待两面均成金黄色时即成。食用时蘸香油、酱油、蒜醋汁,口感更佳。
    2017-06-28
  • 也称石头饼,原本是产妇、老人、病人的食物。制法是把酵面兑好碱揉均揉光,揪成剂子,擀成直径30厘米、厚0.2厘米的圆薄饼,再把鏊子内已烧烫的小石子铲出一半,把擀好的薄饼平放在鏊中的热石子上,再把铲出的一半石子均匀覆盖在上面烘烤片刻即成。特点是皮面微黄,凸凹有致,口感酥脆,久存不坏,干食、热食或泡汤、焖菜皆宜。
    2017-06-28
  • 鲜肉塞饼子 是晋中传统名吃。制作方法是先将酵面兑碱揉匀,再掺入少许干面、糖饴揉成面团,然后分剂包入少许蘸有植物油和椒盐粉的干面,用烤炉或灼圈、鏊子制成小饼。食用时先将饼边划开,再把卤制或熏制的猪头肉、牛肉、驴肉等夹入饼内,因而俗称夹肉饼或干面钵儿塞熟肉。特征是边咬边嚼边品尝,回味无穷。
    2017-06-28
  • 一品烧饼是清末民初以来榆次永生号糕点铺的特产,内行人称“笼子货”。制作时选用上等白面作皮,以鲜玫瑰花及青红丝、桃仁、白糖等作馅,待包馅成饼后,放入凹形铁鏊内用香油慢火炸成。口感是香、酥、脆、软、绵、甜,故被人称作糕点佳品。
    2017-06-28
  • 系榆次各大饭店的高档主食。做法是将白面团用手工拉成龙须面条,下锅油炸,呈金黄色后捞出,上笼蒸几分钟即出笼装入盘内,再浇上用玉兰片与发好的海参、鱿鱼和葱、姜、蒜等炒好的菜肴即可上桌。特点是味道鲜美,脆而不焦。
    2017-06-28
  • 晋中传统早餐之一。制作时先将黄豆瓣、粉条、海带丝、金针等放入由大料、花椒、咸盐及,五香粉、糖稀等放入水中煮沸,再加粉面勾芡成汤,即可食用,也可分为荤、素两种,荤的加入大炒猪肉。因为佐料丰盛,汤面又撒有胡椒粉和滴有香油,所以饮用时味道芳香,麻辣可口。
    2017-06-28
  • 晋中传统早餐,制作时先将黄豆水泡后磨浆、过滤并加热煮沸,再用卤水或石膏少许点成半凝固体状,盛桶中。食时用片勺舀入碗内,加盐渍韭花、辣椒油、香油等佐料。具有清香可口,麻辣宜人等特点。
    2017-06-28
  • 为晋中平川独特的风味小吃,榆次大乘寺街范家从清代至全区解放前有范庆林、范臭小、范二毛、范玉亭四代祖传经营猪血灌肠。1980年后,又有新集街李书德的灌肠最佳。制作方法是用精细荞面和新鲜猪血经过多次的掺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再舀入小瓷碟内蒸熟、放凉,形状成圆片,颜色如虾酱。冷食时在碗内用刀割成菱形小块或条状,调入蒜泥、醋、香油凉拌。其味道酸辣咸香,清凉利口,沁人心脾。同时,亦可烹炒,方法是配以绿豆芽,用卤油爆炒,加醋、蒜、酱油,稍焖即成,俗称腥油炒灌肠。另一种是将蒸馍切成块状,放入炒好的灌肠内焖热,通称...
    2017-06-28
  • 晋中传统风味小吃。需要选用上等江米面和白糖、玫瑰、核桃仁、芝麻、青红丝、桂花等配做的馅子,滚制而成,大多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食用,除有精软、香甜的口感之外,还含有全家团圆、老少和谐的意义。
    2017-06-28
首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尾页 共230条信息/共23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