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晋在晋商 >巨族豪宅

巨族豪宅

  • 第一节  规模布局 曹家大院位于太谷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北洸村,是晋商巨贾太谷曹氏家族的住宅建筑群。明末清初,太谷曹氏在东北朝阳县经商发达后,开始大兴土木,至清朝末年,陆续在北洸村西北角建起18个深宅大院。其中,仅家眷所居就有福、禄、寿、喜四座大院。四院中,以“寿”字院规模最大,占地达万余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其它福、禄、喜三院虽不及“寿”字院,但也颇具规模,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粉沥金,富丽堂皇。民国后,三院相继毁坏。现存寿字院为曹氏五门三多堂居所,占地1.06万平方米,由正门、甬道、戏台院、西...
    2019-06-28
  • 介休张原村范家,祖籍陕西,后迁居介休县张原村。据《张原范氏家谱》记述:“始祖志纲公于前明成化年间由陕徙晋,寄居于介休城中,后迁于张原村。”范氏自志纲传至第六世范明,始携长子永魁到塞外经商,收入颇丰。明末三子范永斗(字肖山),继承父兄事业,成为操纵张家口一带贸易八大商人之一,主要与外蒙古族和辽东女真族开展马市交易。女真族派首领由辽东到张家口交易时,“皆此八家主之”。由此,范家与女真族统治阶层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时值清军入关,范家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清军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清朝定鼎中原建立政权后...
    2017-06-28
  • 灵石静升村王家,祖居灵石县沟营村(今南关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迁至静升村定居。始祖王实开始以佃耕为主,冬春农闲时兼做豆腐。经过十多年积累,始置薄田数亩,变佃农为自耕农。明代王家从第三世起,发展为以农为主,兼营工商小业的家户。约在明景泰年间(1450~1456)从第六世起,族中经商者逐渐增多,或开典当业,或贩卖棉麻,或经营京货,或酿酒做醋,有的还远途贩运南方货物,以图大利。到十二世时,据明天启年间《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所述:王氏族人中,“商者逐利湖海,居资万千”。王家商业逐渐形成规模。明末清初,第十...
    2017-06-28
  • 祁县乔家堡乔家,祖居祁县乔家堡村。商业始祖乔贵发,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孤儿。清乾隆初年,只身走西口,来到萨拉齐厅,在老官营村的合成当铺当伙计,与同店的徐沟县一秦姓同乡结为异姓兄弟。十余年后,二人稍有积蓄,便转移到包头西脑包(今包头市东河区西郊),先开了一家为旅蒙商服务的草料铺兼饭店,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及种菜生意,后来又进一步兼营打造银器。乔贵发在一次做“买树梢”(农民春季急于用钱,向商号借支银钱货物,以所种青苗庄稼作抵,议定极低廉的价格,到田禾收获后,照议定价格交粮,...
    2017-06-28
  • 祁县城内渠家,原籍上党(今长治市)长子县据家寨(今色头镇琚村)。元末明初,其先祖渠济带领忠义、忠信两个儿子,经常往返于祁县、上党之间,倒贩土特产品。用上党的潞麻、麻绳和梨换取祁县的粗布、红枣等,然后运回上党老家,继续倒贩。稍有积蓄后,忠义、忠信两兄弟于明洪武二年(1369)定居祁县城内,仍以贩卖为生。随着买卖的日渐兴旺,渠家逐渐富裕起来。明末清初到第九世渠士重时,家道初步呈现小康景象,结束了摊贩生涯,开始在祁县城内开设铺面,创立字号。    十四世渠同海时,渠氏商业又有更大发展。渠同海(1723~1789...
    2017-06-28
  • 太谷北洸村曹家,祖籍太原县花塔村。明洪武年间,始祖曹邦彦举家迁至太谷县北洸村。历十三代均以种地为生。明朝末年,曹氏十四世玄孙曹三喜因生活困难,独闯关东谋生,来到东北朝阳三座塔。先做佣工,后来租地耕种。辛苦一年除去交租、吃饭,还略有盈余。曹三喜便利用当地盛产的廉价黄豆,和一个当地人合伙开设了一间豆腐坊,农闲时便做豆腐。后二人因分家意见不合,酿成官司。官府欺三喜是外乡人,三喜只好吃亏了事。二人分家后,曹三喜筹措资金二次开设豆腐坊,即三太老号。又利用豆腐渣养猪,稍有积蓄后,开设了公义店烧锅作坊,做...
    2017-06-28
  • 太谷沟子村贠家,原籍江苏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市),明朝迁至太谷县城内正西二三甲居住,后移居太谷城东南二里许的沟子村。相传以卖豆腐、豆芽起家,到清初已是县内富甲一方的知名商家。贠家不忘创业艰难,在沟子村棒槌楼上一直供奉着做售豆腐、豆芽的全套用具。清康熙初年,贠家以纯复堂之名经营商业,主营丝绸、茶叶、药材、杂货等。第四代贠成望,青年时代就跟随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经常来往于广州、长沙、汉口、京都、沈阳等地,在实践锻炼中日趋成熟。他当家后,家族商业发展加快。康熙十八年(1679),在太谷县城西大街创办志成信...
    2017-06-28
  • 介休北贾村侯家,祖籍陕西。宋隆兴元年(1163),始祖侯安迁居介休县北贾村。到清初侯氏家族已传至十六世,以农为主,兼营小商,生活比较富裕。清康熙时,十七世侯万瞻开始外出经商,到苏杭一带,以贩卖丝绸起家。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生祥、生瑞也参与贩绸生意。经过几十年经营,获利颇丰,家业渐兴。到乾隆、嘉庆年间万瞻之孙侯兴域(字蔚观,1748~1808)主持家业时,侯家已是外有商号数十处,内有大量房产土地的有名的大财主。侯兴域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经多年苦心经营,家业进一步扩展。在平遥新设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新泰义...
    2017-06-28
  • 介休北辛武冀家,原籍山西临晋县(今运城市临猗县)。宋朝时始祖冀宗迁居介休县邬城店村,元代末年七世“希”字辈兄弟三人又西迁北辛武村。明正德年间(1506~1521),第十世冀忠开始经商,以经营百货为主。经过十一世冀文林、十二世冀良享、十三世冀光厚、十四世冀州升四代人惨淡经营,到清雍正、乾隆年间十五世冀之瑜(1728~1806)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其商号除在介休、平遥、祁县、太原等本省各地开设外,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山东及湖北樊城、襄阳、汉口等地,甚至远达四川、云南。经营范围包括钱庄当铺、绸...
    2017-06-28
  • 榆次车辋村常家,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弘治十三年(1500)始祖常仲林迁居榆次县车辋村。常家三代,以耕种、牧畜为业,从第四世起,开始兼营商贸,做小买卖。清康熙四十年(1701)左右,八世常威身背捎马,只身走口外经商,沿途徒步以行医占卜为生,来到晋商聚集的张家口,在鼓楼底摆摊贩卖“榆次大布”(榆次、太原、平遥等地产的一种宽幅棉布)。因这种布厚实耐磨,颇受北部寒冷地区民众欢迎。有了一定积蓄后,常威在上堡租赁一处铺面,开办第一个商号——常布铺,经营棉布、绸缎。雍正五年(1727),中俄开辟恰克图贸易后,边贸兴盛...
    2017-06-28
首页 1 2 尾页 共19条信息/共2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