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 李化龙    李化龙,生卒年不详,明榆社县西厢里人。自幼孤贫,寄居姨夫家读书,少年时即能文善诗,以“故花辞新枝,亲泪落故衣”等佳句为乡人所称道。    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授官中书舍人,升监察御史,转户科给事中。时皇帝朱由检为人猜忌多疑,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诿过于人,归功于己,言官论事上奏,偶有触怒便严加贬责,或夺职免官,或下狱治死,因此朝政日乱。可是皇帝却又极想振奋国势,所以在责骂大臣无用的情况下,只好任用宦官干政监军,其结果是未除弊端,反使明王朝日益趋于灭亡。李...
    2017-06-29
  • 侯九读    侯九读(?~1649),原籍翼城县侯家庄。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自幼义勇强悍,从父信奉禅教,同兄九训共习少林拳术,常与村民聚集一起,舞枪弄棒,谈论国家大事。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晋,烧杀抢掠,百姓罹难。侯氏兄弟聚众抗清,保家为民,被清军残酷镇压,满门抄斩,惟九读侥幸免于杀戮,只身逃到绵山抱腹岩云峰寺削发为僧,故人称“侯和尚”。在深山幽林中收徒授拳,广交豪侠之士。顺治五年(1648)集反清义士举行起义,劫富济贫,除暴安良。义军很快发展到数千人,先攻下灵石县城,城内官兵仓皇逃窜,继而攻下...
    2017-06-29
  • 张 煊    张煊(?~1652),字葆光,清介休人。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进士,授安丘知县。擢河南道御史。张煊性刚直,大学士陈演托事,因不从,被诬下狱遣戍。不久,赦归故里。    入清,顺治元年(1644),被荐入朝,授原官。丁母忧,回籍守制。三年,服满,补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仍掌河南道事务。六年,疏言:“言官劾人,乃其职守,郎省不实,勿遽下狱对理。”朝廷采纳。八年,又疏言:“近以武职改任督抚,恐政体民瘼未必晓畅,请还本职;贪官被劾,虽遇赦免罪,仍当区别。”同年,弹劾御史李道昌、王士骥、金元正、...
    2017-06-29
  • 桑  芸    桑芸(1603~1660),字笈云,号纫兰,明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城内人。幼年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靠借阅书籍,刻苦攻读,终学有所成。    明崇祯十二年(1639),乡试中举。第二年进京会试,中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清军入关定鼎后,任贵州道御史,临时巡按京畿。严劾挟贿行私的官吏,触犯权贵,被谪浙江,以府知事用。后在顺治皇帝倡导大臣要勇于直谏的氛围下,召为大理寺寺正,转光禄寺少卿。清顺治十一年(1654)外补河南布政司参政。    任职期间,重视农业生产,令民开垦荒地数千顷,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2017-06-29
  • 戴廷栻    戴廷栻(1618~1691),字枫仲、维吉、补岩,号符公。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反清义士。祖籍代州(今代县),明朝初迁居祁县戴家堡村。    出身世宦家庭,曾祖戴宾为直隶大名府通判;祖父戴光启,历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等;父戴运昌,任河南尉氏知县、户部员外郎,颇有政声。明亡后,戴运昌隐居于祁县麓台山,不为清廷做官,也不与权贵往来,至死未与清王朝合作。深受其父影响,从小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二十岁时被选拔入太原三立书院读书,受业于著名学者袁继咸门下,并与太原名士傅山结为莫逆之交。    清顺治...
    2017-06-29
  • 刘泽民    刘泽民,生卒年不详,字润卿,清平遥县城内人。年轻时身材魁梧,慷慨好义,任侠使气,人不敢逼视。四十岁时,改吃斋饭,常穿蓝布大袄,外加黑布坎肩,系灰色腰带,戴尺余高毡帽,仿佛一远古老农。随着年龄增长,性情逐渐温和善良,济物利人,尽心竭力。尤以尽心募资修建惠济桥为世人称颂。    平遥惠济河经城东北,再西北汇入汾河。夏秋之间,山洪暴发,河床满溢,城东河上建一简陋木桥,或被冲毁,或漂浮水中,致使京陕官道,常被阻绝。百姓欲造一座石桥,集资采办所需材料,但苦于难找尽心主持筑桥者,致使建桥举动...
    2017-06-29
  • 范毓并    范毓并(1678~1751),清介休人。范氏故巨富。康熙征准噶尔,范氏捐米助军,以一百二十金致一石。    康熙六十年(1721),清军再次西征,范毓并之兄奏请以家财转运军饷,占全部军饷的三分之一。雍正间,清军兵出西、北二路,由怡亲王允祥举荐毓并主办粮饷。不论道路远近,每石米在十一两五钱至二十五两之间,数年运米一百余万石。雍正帝特赐毓馪太仆寺卿衔,章服同二品。北路遭寇劫,失米十三万余石,捐家财补运,共白金一百四十万。战事遂平,米转运近地,户部按近地运价核销;户部原按远地预支,故责成范氏追缴,...
    2017-06-29
  • 田庄仪    田庄仪(1692~1727),女,字凤池,又字礼常,号西河女史。清介休县(今介休市)人。    自幼秀俊聪颖,淡雅庄肃,不爱铅华,专心致学,尤喜文学诗词。十六岁与介休常三立结婚,夫妻常在一起探求切磋诗歌创作技巧。二十岁以后,先后到父亲任职的兰州、浙江等地居住,领略山川风物,饱览长江流域苏杭等地的名胜古迹,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创作题材,写下不少题咏江山景观的诗篇。创作技巧也达到较为娴熟的程度,诗名蜚声吴越一带。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母亲张氏在浙江病故,伤感至极,扶榇归里。不久,丈夫常三立从军...
    2017-06-29
  • 张凌霄    张凌霄(?~1758),清太谷人。自幼习武艺,读兵书,立志从戎报国。乾隆二年(1737),考中一甲二名武进士(武榜眼),授侍卫。出授福建督标右营参将,迁中军副将,率部攻取建宁,全歼魏现等部反清武装。十五年,擢云南开化镇总兵官。当时,瑶民头目盘道钳聚上千瑶民起事,率轻骑前往将其擒获,其余跟从者一律遣散。不久,遭弹劾归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初,高宗第二次南巡,赴浙江迎驾。得召见,命效力西路军营,以功署守备。二十三年,随定远将军兆惠自阿克苏攻取叶尔羌城。回首领小和卓木率万余兵马守叶尔...
    2017-06-29
  • 何道深    何道深(?~1768),字会源,清灵石人。少年熟谙弓马。乾隆二十年(1755),中武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累擢贵州提标右营游击。三十二年,随将军明瑞征缅甸。清大军兵分三路分进,何道深自统一路。先由二龙山攻取木邦,抵锡箔(今缅甸境),渡天生桥,在蛮结与缅甸军对峙。缅甸军建十六个军寨,竖木栅,排列出大象阵近战。何道深冒矢石,奋勇先登竖栅,被火枪击中右额。清大军跟进,缅甸军大败,纪功第一。又从明瑞入穷乍,围攻阿瓦城。不数日,清军粮食、火药铅丸将尽,缅甸军又抄其后路。清大军撤退,何道深与李总兵...
    2017-06-29
首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尾页 共360条信息/共36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