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晋在晋商

晋在晋商

  • 平遥毛家祖籍平遥县城内,后移居邢村(今喜村)。毛家约在清乾隆年间毛际美时,始入商界。早年,毛际美在京津受雇于人,在店铺当伙计。到毛际美之子毛鸿翙(1787~1865)时,毛家开始发迹,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东。毛鸿翙从小喜好经商行当,“略通经籍,即从事于商”。十三四岁时先在县城内一家油面铺学徒,后被达蒲村李氏的西裕成颜料庄选中聘用。道光年间,西裕成颜料庄改组创办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毛鸿翙任二掌柜。后来,毛鸿翙与日升昌大掌柜雷履泰的权力之争矛盾激化,被迫离号,由介休县北贾村侯氏聘任,开设继日升昌之后的第二...
    2017-06-28
  • 平遥县西赵村董家,起初开设源泰当铺。清雍正十年(1732),由平遥籍商人开办的设在内蒙古阿拉善旗定远营的祥泰隆商号,因资金不足,一再向董家所开的源泰当铺借高利贷。最后终因受信息、运输、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亏损严重,债台高筑,资不抵债而破产。道光元年 (1821),源泰当铺以债权人资格兼并接管祥泰隆商号,董家因此走向大富。    源泰当铺的财东董得峰(字玉山,1767~1844)接管祥泰隆后,股金从白银8000两发展到20万两,还有上万头牲畜。因董得峰独执该号72%的股份,其余为小股和人力股,所以祥泰隆的历任总管(股东代表)...
    2017-06-28
  • 平遥乔家山乔家,原籍汾西县三革村。明洪武十三年(1380),迁居平遥县乔家山村。到明永乐八年(1410)乔氏第八世乔木时,考中举人,升迁为户部主事(六品)。十世乔世杰,“数举乡宾,与士大夫同沐皇恩”。十一世乔崇吉,“荣膺户部清吏司寿官之职”。十三世乔汝晃,“勤俭持家,产业万兴,一切器皿俱罔不成行”。到清道光、同治年间,乔怀瑾的父亲、第十九世乔先桂,捐有从四品武职都司衔。光绪三年(1877)大灾荒中,乔家一次捐银1400两、钱300贯以赈灾。乔怀瑾(1852~1928)13岁时,入城内兴记布庄做学徒。光绪三年(1877),在父亲支持下...
    2017-06-28
  • 第一节  规模布局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城东北12.5公里处的东观镇乔家堡村,是祁县富商乔家于清代乾隆至民国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   乔家大院极具北方风格,总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包括1985年后续建的内宅花园)。从高处俯视,整体是一座呈双“喜”字型布局的城堡式民居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磨青砖墙,将整座宅院护围在内。堡墙外,三面临街;堡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堡墙上有...
    2017-06-28
  • 第一节 规模布局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古城东大街路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多次修葺,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大院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整座大院由8个大院、19个小院、240余间房屋组成。大院城堡式外墙高耸,磨砖对缝,墙头筑有垛口式女儿墙;宽敞高大的阶进式门洞,砖砌拱形大门,门道宽3米有余;大门上面建有一座玲珑精致的眺阁,显得巍峨壮观,两扇黑漆大门森严坚固,稳立两旁。大门东侧为牛房院,有便门与主院相通,并另有大门通往大街,为一四合院。牛房院专供停放轿车之用。现已辟为晋商镖局展览馆。一进院为...
    2017-06-28
  • 第一节  规模布局常家庄园位于榆次城西南20公里处的东阳镇车辋村,是清代榆次著名巨商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车辋村原由刘寨、成寨、林寨、王寨4个自然村组成。四村中间有一观音寺,又名传教寺,俗称大寺。大寺距各寨均为半里之遥,以寺为轴心,四村排列犹如车轮,故此得名车辋。常家庄园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开始修筑,至清末民国时期经过150余年连年不断的修建,形成南常、北常两大相对集中的宅院建筑群,共有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民国后,逐渐颓废。现存常...
    2017-06-28
  • 第一节  规模布局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是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最早拥翠巷形成于康熙三年(1664),最晚视履堡竣工于嘉庆十六年(1811)。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十分宏大。王家从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300年间不断大兴土木,修建宅院,特别是在清朝雍正、乾隆、嘉庆百余年间,每隔十年八载就有一项浩大工程开工或告竣,留下大小院落数百个,房屋1118间,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仅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范围的就有4.5万平方米。至2005年修复开放的有3万多平方米。    王...
    2017-06-28
  • 明嘉靖二十年(1541),在太谷县行医的一石姓大夫在太谷城内钱市巷开设广盛药铺,兼调配制作汤剂、成药等应症药物。石大夫晚年,试制成功宫廷名药“龟龄集”,成为广盛药铺的独家产品。之后,广盛药铺转让给太谷有名的商业大户阳邑村杜家。清嘉庆十三年(1808),药店改组,加入姚聚上、武棣秀、程克明等5家资本,由独资变为合股经营,资本总额为6000两白银。药店也更名为广升(聚记)药店。改组后,药店在原址上扩建,并扩大经营,经营种类由制售汤剂饮片、成药,迅速向零整批发药材和大批量制造丸、散、丹方面发展,业务范围向全国各...
    2017-06-28
  • 原名祥泰公。清顺治年间,几个平遥人合伙在内蒙古阿拉善开设,从事对蒙民贸易。雍正元年(1723),改组为祥泰隆和定远堂。数年后,定远堂倒闭,祥泰隆以经营日杂、百货、布匹为主,得到发展。雍正八年(1730),定远城建立后,祥泰隆随阿拉善王府迁入,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垄断了阿拉善全旗的贸易。道光年间,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债台高筑,被债主平遥西赵村董得峰开设的源泰当铺兼并,从此成为董家的独办商号,由董得峰及其后代董振镛、董翰昌、董国昌、董枢先后掌管。    清同治到民国年间,祥泰隆在阿拉善旗镇的8个苏木(相当...
    2017-06-28
  • 清康熙年间,由太谷县武家堡的王相卿和祁县城内人张杰、祁城村的史大学合伙创办。初名吉盛堂,设在杀虎口,康熙末年(也说雍正初年)改名大盛魁,总号设在外蒙古科布多(也说乌里雅苏台),后移驻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专门对蒙古地区做生意的商号,被称为清代北方最大的“通事行”。活动地区包括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喀尔喀四大部、库伦、内蒙古各盟旗,一度扩展到新疆乌鲁木齐、伊犁等,还参与中俄恰克图贸易并深入俄国莫斯科、西伯利亚等地,极盛时几乎垄断牧区市场,是晋中商帮中旅蒙商的典型代表,有伙计数千人,骆驼2...
    2017-06-28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共46条信息/共5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