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以文化传承构筑生态家园——写在我市荣获“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际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2-01 浏览次数: 【字体:

平遥古城迎薰门城门楼

2010年,“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今年1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名列其中,是全省唯一入选单位,也是我市捧回的又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12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加强传承能力建设,对保护区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各级各部门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谆谆嘱托,积极推动保护区内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树立地方文化品牌、促进文旅融合、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历史文化遗产真正与现代社会融合共生。

顶层设计 构建“一盘棋”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三次考察调研山西,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全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生动践行,推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晋中文化底蕴深厚,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近代晋商文化兼容共生,具有农工并举、商儒结合、乐武相济的多元复合的文化生态特征,在中华民族区域文化发展中占有突出地位,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晋中市全域划入。

文化生态保护涉及范围广、内容多,需要树立整体观,多方协调、共同推进。市委、市政府高站位谋划布局,构建起全市“一盘棋”的工作体系,将保护区建设作为践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具体行动,列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性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引领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逐年敲定工作任务,清单化推进实施,节点化督导落实。

夯实自然基础。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累计建成国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40处,全市39个酒(醋)酿造技艺、108个传统饮食技艺、131个传统医药所需道地药材依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夯实人文基础。以平遥古城、晋商大院为龙头的千处“五古”(古院、古村、古镇、古堡、古城)文物整修工程持续推进,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1处、中国传统村落77处,全市四级文保单位由937处增至1067处。

夯实非遗常态保护基础。开展非遗普查、建档、音像记录、图书出版和理论研究等工作,非遗代表性项目由创建之初的50项增至929项,平遥推光漆器髹饰、鑫炳记太谷饼传统制作等10项传统技艺入列首批《山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政策扶持,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由106人增至1388人。在土地、融资等方面为非遗企业和传承人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帮助建设非遗专题博物馆、展示馆、传习所144个。

“一盘棋”统筹规划,我市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过程贯穿到文旅、生态、城建、脱贫等工作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工程协调配合,高效推进。

群众参与 文化生态建设焕发活力

市委、市政府的主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重要的是群众的参与。

非遗项目平遥推光漆器近几年在我市越来越受欢迎,除常见的家具、首饰盒外,还有漆画壁挂、桌屏、茶具、果盒、女士手提包等,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关注。2017年,晋中学院将平遥推光漆器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引进课堂,成为大学生的选修课,许多大学生开始喜欢上了这一“绝活儿”。

推光漆器制作技艺进课堂只是我市“非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以非遗保护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工程,通过持久、深入、广泛的宣传普及推广活动,群众对非遗的关注度逐步提高,非遗逐步走进大众生活。非遗项目不仅成了我市中小学和大学的选修课,而且“非遗+产业”“非遗+旅游”,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榆社霸王鞭、剪纸、刺绣、形意拳等非遗项目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观念,将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这是非遗焕发青春的动力。

文化艺术节成为非遗传承的有效载体,在“平遥中国年”“介休市寒食清明文化节”“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祁县王维诗歌文化艺术节”等文化艺术活动中,非遗活动集中展示。期间,北方农耕习俗、晋商票号、晋中历史名人、商业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社火、晋剧、秧歌、形意拳术等成为最具人文气息的民俗活动,人们看社火、写春联、贴门神、做灯笼、 剪窗花、包饺子,这是黄土农耕、商业文明和手工业的现实传承。

在晋中各大景区,游客参与其中的非遗活动已经成为特色活动,各景区对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梳理,通过现代化手段和创意策划推向游客,把晋中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制作中,使诸多非遗项目离开展览馆,以崭新的角色,融入了群众的生活,不仅体现了产业功能,也促进了文化传承。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榆次老城、张壁古堡等也因此成为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

合理利用 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在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擦亮文化品牌,彰显文化特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期间,对平遥推光漆器等非遗产品给予高度评价,我市积极筹办推光漆“国礼”设计全国大赛,获奖作品将在北京巡展,外交部将选作“国礼”使用。为了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平遥古城景区与故宫文创合作,在古城内设立了平遥礼物店,通过培训、比赛等方式,鼓励非遗传承人进行创意创新,以产业化发展给群众带来实惠。

近年来,我市实施的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文化传承、校园非遗职业教育等工程,在实现充分就业、脱贫致富中起了巨大作用。平遥推光漆器、平遥牛肉、广誉远中药、祁县玻璃器皿、太谷饼等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为员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以剪纸、刺绣、古建彩绘等传统技艺为切入点,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扶贫带头人,引导支持成立8000余个小微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左权麻田文旅特色小镇、和顺醋业小镇、昔阳压饼产业园、榆社古建工队等,都成为乡村振兴带动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的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上,非遗展销成为晋中馆中的一个亮点,晋中馆非遗展区的设计注重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平遥国瑞堂雕塑、太谷晋派砖雕、榆次晋商木雕、介休恒瑞制香、寿阳剪纸等众多具有晋中特色的非遗作品引起了云端观赏者的兴趣。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山西文博会等展览展会,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惠民、重大文化活动等工作融为一体,推动非遗项目融入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个方面。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金字招牌”对于我市今后的发展意义非凡,我市将借势登高,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使这一“金字招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