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zfbgs-2022-00410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03-18 所属主题: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晋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25日在晋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22-03-18 浏览次数: 【字体:



2月25日,市长常书铭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晋中市人民政府市长 常书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群众,真抓实干、迎难而上,经受了一场场考验,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办成了一件件大事,圆满完成市四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三五”胜利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市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达到1843.4亿元,是2016年的1.8倍;增量突破800亿元,去年净增359.7亿元、历史最高。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71.1亿元,是2016年的1.7倍。实施总投资9181.5亿元的1087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连年稳居全省前三,累计完成372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3.1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六成。

我们聚力推进动能转换,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粮食年产达到31.8亿斤,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达到29.6万亩,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成型成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稳居全省第一。工业转型提质加速,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8个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吉利汽车累计生产整车超35万台,完成产值480亿元。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快于规上工业2.4个百分点,正在走出一条以先进制造业引领转型发展之路。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文旅、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生态康养等服务业发展迅猛,奥莱、万达、印象城等商业综合体成为消费新地标,电子竞技助力晋中打造业界新IP,成丰货运营收突破150亿元,我市成为全省首个旅游人次破亿、总收入超千亿的地级市。

我们聚力提升城市品质,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践行“为民城建”理念,接续实施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近千亿元,建成区面积由103.2平方公里扩至123平方公里。由内到外拓空间,太谷撤县设区,百里龙城区域开发势头强劲,潇河生态产城融合初见成效,龙城大街东延等9条道路与太原实现联接。郑太高铁开通运营,昔榆高速加快建设。由表及里提品质,累计投资241亿元改造建设蕴华街、安宁街等63条城市道路,“两下两进两拆两补三严禁”提档升级城市品质,市城区大中小及口袋公园达99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平方米。由城到乡促融合,“拆违治乱提质”攻坚行动改善城乡面貌,新改建“四好农村路”8039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494公里,环城旅游绿道串珠成链,汾河生态通道风景如画。我市成为除太原外全省唯一实现人口正增长的地级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城市生机勃发、魅力彰显,变得越来越“吃香”、越来越让人向往!

我们聚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充沛。山西智创谷强势起步,智创城4号基地、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快速集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排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R&D经费投入达18.4亿元,是2016年的3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5家、排全省第二,全省首家省校合作服务中心投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煤、气、电、新能源“四轮驱动”,新元矿成为全国首座5G煤矿,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近6倍、达到267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30.5%。开发区“三化三制”“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取得实效,“1+10”联合体贡献全市70%的新兴产业产值。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中鼎物流园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500多列,祁县特色产业合作区成为全国首个以“一带一路”命名的国家级合作区,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增幅居全省第二。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成为全国样本,“一网全办好”、政务服务全代办做法入选中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我市成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综合表现突出城市。各类市场主体增长60%、达到34万户,排全省第三;20户企业上榜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全省数量最多,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60%。

我们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成色更足更亮。举全市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完胜,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领导干部带头包保,911支工作队领命出征,上万名干部驻村奋战,3.9万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社会各界真情相助,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5亿元,夯基础、兴产业、促增收,4个县、673个村甩掉穷帽子,26.76万名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苦干实干,冲出贫困线、奔向新生活,共同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脱贫攻坚“晋中答卷”!下恒久之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清洁取暖全市建成区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70%以上,集中供暖由2016年0.69亿平方米增加到1.2亿平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好转率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一,2021年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达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建成黄河流域首个再生水水权交易平台。完成造林171.8万亩,林木绿化率增长5个百分点、达到36.9%。鸿润等露天矿生态修复治理基本完成。用非常之策确保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彻底化解永泰能源债务风险,城商行、农商行改革化险稳步推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我们聚力增进民生福祉,社会公共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9189元、17288元,较2016年增长34.4%、50%。城镇新增就业22.8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30.7%、64.8%。教育改革经验被中央深改办列为全国推广的十大案例之一,在全省率先普及学前到高中15年教育,晋中职教港首期建成投运。环海地块如期划转,山西师大顺利迁建,科教资源进一步集聚。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全省首家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0张。市级“五馆一院”、县级“两馆一院”全部投用,建成全国地市级首家标准科技文化展示馆。成功举办全国二青会晋中赛事,晋中柔力球国际大赛成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得人心,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市政府承诺的6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我们聚力建设“五型”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坚持学习提能,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明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不断增强。推动法治提质,依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14件,制定政府规章4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86件、政协委员提案1913件,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促进服务提效,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四级全覆盖,市级96%、县级80%以上审批事项全程网办。致力创新提档,创造性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注重理念、制度和方法创新,持续激发干部担当精气神,政府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做到廉洁提标,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市政府会议和文件数分别下降42%、21%,市级公用经费支出缩减一半,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进一步树立。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援疆、审计、统计、档案、史志、文学艺术、社科研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科普、气象、地震、供销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人防、双拥、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有效推进。

各位代表,一路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最让人鼓舞的是,虎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第三次考察调研山西,亲切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晋中考察指导,所到之处,干部群众掌声雷动、欢欣鼓舞,发自内心地向总书记问好,真切表达对人民领袖的爱戴之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是对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是对我们如何突围突破的战略指导,是晋中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牢记领袖殷殷嘱托,铭记领袖深恩厚爱,感恩奋进、勇毅笃行,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最让人感动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50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等逆行迎战、舍生忘死,党员干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338万晋中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民团结抗疫抗洪的晋中担当。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协作是我们奋进未来的最大优势,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最大底气,每个晋中人都了不起!最让人自豪的是,晋中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挂牌,先后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国字号”品牌和荣誉,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城市品牌综合影响力地级市百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电影展享誉世界,两届左权民歌汇燃爆国内外,四届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引领“三农”发展。这些成色十足的荣誉和成绩,凝聚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奋斗和汗水,更进一步激发了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的豪情和干劲!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地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和国省驻地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晋中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非凡历程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不偏航。晋中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从一域之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我们要始终高举这一伟大思想旗帜,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发展中,保持正确航向行稳致远,一往无前走向新的辉煌。必须锚定转型发展不松劲。实践告诉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转型是根本出路。我们要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定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加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力度,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蹚出一条新路来。必须勇于开拓进取不停步。晋中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新进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秉承晋商开拓进取的勇气和精神,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与时俱进。只要我们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拼搏争先,就没有下不赢的“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必须积极务实干事不懈怠。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推动晋中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调研、摸透实情,脚踏实地、崇尚实干,不空喊口号、不好高骛远,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真正让真抓实干成为晋中大地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动摇。我们抓经济、谋发展、搞建设、促改革,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时刻关注百姓安危冷暖,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需要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主要矛盾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区位、科教、资源等优势转化不充分,传统产业企业主体升级改造内生动力不强,新兴产业体量不大、链条不长,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大项目仍然欠缺,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感受与预期仍有落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安全生产基础仍需加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有的干部服务大局、抢抓先机、超前谋划、攻坚克难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执行力仍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届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晋中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向新征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尽管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少,但我市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在加快集聚、比较优势加速显现、动力活力持续增强。纵观发展环境,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七大政策”,国家大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三区三地”发展定位和“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这些都为晋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和大有可为的政策利好。展望晋中前景,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窗口期,经济内在素质发生积极变化,转型升级态势强劲向好,科教人才集聚优势不断显现。特别是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心区域,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支持晋中发挥山西大学城、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大(省农科院)优势,打造山西智创谷;推进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等等。这些有利因素叠加发力,必将推动晋中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各位代表,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晋中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进军号角!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机遇,按照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和工作矩阵,聚焦“六个一”先行目标,大力实施“1221”战略举措,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扬优成势、抢先发力,奋力续写晋中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六个一”先行目标:

——“一个引领”,在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转化上先行。以干部思想解放和科技人才集聚引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年均增长10%以上。

——“一个高于”,在打造极具影响力的市域经济实力上先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市域经济增长速度迈入全省前列,GDP力争突破2300亿元。

——“一个转变”,在优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上先行。由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向技术创新型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一个前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先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全省地级市位次前移,软实力、影响力持续增强,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一个提升”,在打造共同富裕高品质生活上先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2%,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环保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降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个领先”,在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保障上先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发展环境、城市形象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工作推进中,我们要大力实施“1221”战略举措,抓紧抓实抓细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勠力同心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激活“一谷”动力源,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聚活力。以山西大学城、晋中职教港、智创城4号基地等为依托,以“一平台、一基地、一高地”为抓手,全力推动要素向智创谷集聚、投资向智创谷集中、高科技产业向智创谷布局,五年投资上千亿,建设66平方公里的智创谷核心区域,打造极具活力、充满魅力、富有潜力的山西版“中关村”。建设产教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中心,形成多元开放的城市交流窗口;规划建设创新园,配套重点实验室建设,满足不同类型实验室空间需求;规划建设人才谷,完善人才推介、教育培训等功能,形成“研发+人才谷+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组团。建设业态丰富的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形成一批研发、孵化、中试于一体的成果转化基地,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甲醇经济等领域的实训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活力宜居的人才聚集高地。智创谷不仅要用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人,还要用高品质生活环境留住人,引入更高水平商业业态,打造多能级多业态的区域商业中心,建设更具魅力的城市功能空间,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发展的关心关怀和殷切希望,是我省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任务,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要主动服务、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主动跟进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主动担当作为,走在前、干在先,以榆次太谷与太原协同联动打造城市核为牵引,推动“一谷”创新驱动、“两区”示范引领、“两翼”展翅腾飞,在主动服从服务大局中找准晋中发展机遇、加快晋中高质量发展。在现有行政区划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六个一体化”的要求,与太原主动对接、相向而行,提升发展匹配度和融合度,加快实现发展规划一体推进、产业项目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无缝衔接,推动市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扩大到235平方公里。

(二)增强“两区”主引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转型。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要强化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晋中国家农高区引领辐射,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整体跃升。

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市之本。工业是支柱产业。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推动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更好发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主引擎作用,做优做强开发区“1+10”块状型区域经济联合体“升级版”,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全市50%以上。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8个新兴产业集群,实施“链主”企业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上市公司,构建独角兽、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展翼、金种子“雁阵式”创新梯队。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头雁”,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发挥甲醇汽车产业基础优势,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力争三年成型、五年成势,构建千亿级甲醇经济生态,努力在山西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中当好排头兵。做优传统产业,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重大关系,高效集成科技创新支撑,强化资金运作保障,一行业一标准、一企业一举措,运用高新技术对煤焦冶电和碳素、玛钢、玻璃器皿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加快迈过“生存线”、迈向“发展线”,全面提升质量、效率、绿色、安全等水平。

坚持把农业作为立市之基。农业是朝阳产业。突出晋中国家农高区品牌引领。要聚焦农高区国家战略、省级使命,坚决扛起晋中担当,进一步理顺管理建设运营体制机制,以农高区之强引领晋中农业之强。强化神农集团产业培育主体功能,加强特优农业产业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对接中化、中粮、中信等“国字号”企业,内育外引一批成长性好、辐射带动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到2025年产值达到300亿元。突出农业特优高效发展。以农业“特”“优”为方向、有机旱作为主题,以太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三个体系”,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突出服务平台打造。发挥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引示范作用,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50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达30个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达400项以上。

坚持把服务业作为兴市之源。服务业是活力产业,占据晋中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围绕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区域消费中心,发展现代商贸、特色餐饮等新业态,靶向政策支持、定向培育扶持,引进20户以上国际国内服务业知名品牌企业,以品牌集聚人气、引领消费、促进发展。加快智创谷区域教师住宅、人才公寓、教育医疗、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把人才流转化为消费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换挡增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二产融合发展。发挥大学城、云时代、云智慧北斗产业园等优势,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一二产全方位渗透。引进数字经济领军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探索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数字产业。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在商贸流通、数字信息、现代金融等方面培育一批规上服务业企业,依托武宿机场改扩建,建设千亩高端物流园,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临空临铁经济带,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实现翻番。推动非营利性服务业稳步发展。及时调整兑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加大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财政投入,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三)筑牢“两翼”支撑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开新局。按照“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要求,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高效协同联动,构建以平川、东山为“两翼”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以产业特色化发展支撑“两翼”腾飞。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平川这一翼,要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行动,聚焦钢铁、焦化、冶金、碳素等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自主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化纺机、液压、玛钢、玻璃器皿等行业品牌影响,鼓励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话语权;推动现代医药、食品等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和更广阔前景。支持应用智能装备,建设智能工厂,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向全要素、全流程、多领域智能协同运营转型。东山这一翼,要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为抓手,实施“稳煤增气”计划,发挥煤成气储量2.56万亿立方米、占全省近1/3的优势,强化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华新燃气集团等合作,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打造煤成气开发与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一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推动储能规模化发展,加强煤化电热一体化集成技术运用,加快现代煤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融合发展;加大负极材料项目牵引带动,努力构建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电池——储能——回收利用碳基循环产业链,培育县域经济的新生力量。

以文旅融合升级助力“两翼”腾飞。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坚持大资源和大资本相匹配,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做好文旅、文物、文创融合文章,加快创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集“体验、互动、跨界”于一体的“云上晋中”文旅融合发展4.0版,推动璀璨的华夏文明、厚重的晋商文化、鲜活的红色基因、独特的清凉生态活起来、用起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强平川“院”文化,深挖晋商文化内涵,成立晋中晋商文化研究会,支持平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保护好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做大做强平遥牛肉、推光漆器、老陈醋等特色品牌,用品牌占领市场和引领生产;做足东山“山”文章,深挖太行精神时代价值,创建左权省级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高品质太行游、红色游、乡村游,推动山水自然与旅游深度融合。

以城乡融合发展加速“两翼”腾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平川以建设百里汾河乡村振兴廊带为重点,东山以左权国家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县为引领,持续打造“一片一带一圈”乡村振兴样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围绕高铁大通道、国省干支公路网、机场枢纽等,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县城品质提升,发挥山水优势,彰显小城镇魅力,建设群山环抱的绿色城镇。

以绿色生态环境提质“两翼”腾飞。围绕“双碳”目标,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退出,有序推进30万千瓦以下燃煤发电机组、工业炉窑、燃煤锅炉升级改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捆实施汾河流域晋中段“1+6”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统筹规划建设汾河、潇河沿岸景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强化“一力”硬保障,加快社会治理能力上水平。强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这个硬保障,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政府统筹力、执行力和落实力,把社会事务管理好,把民生事业兴办好,把公共服务保障好,把安全底线守护好,把风险隐患防范好。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真心实意、真招实招为市场主体提供“五有套餐”服务,让在晋中投资兴业的客商真正感受到晋中人民的热情、政府服务的热度,放心、安心、舒心在晋中大地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将时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足“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奋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晋中发展新辉煌!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市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踏出坚实的第一步,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做好今年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机遇,按照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和“1221”战略举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决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7.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按国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这些指标的设定,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打好“山西智创谷、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晋中国家农高区”三张优势牌,聚力“投资、消费、产出”三个关键点,务求“经济总量质量、项目招引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聚焦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速推动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围绕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规划优先对接,路网建设打头,协同推进“六个一体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先行突破。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武宿机场改扩建配套、青银二广高速太原连接线、安宁街西延等项目,对接太原和山西综改示范区,加快解决龙城大街煤机厂路段、龙湖街与化章街连接段“卡脖子路”问题,推动“断头路”“瓶颈路”全部打通。加快产业发展互融互促,探索土地资源共享“飞地经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信创等产业链延伸互补,携手谋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寿阳打造太原晋中一体化融合发展区。加快公共服务互惠互享,优化两市公交线路,推进企业开办、涉税等高频事项跨市通办,实现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推动户籍迁移、机动车注册登记等事项同城待遇。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深化城市更新行动,以工匠精神打造一批经典建筑、精品街区。继续实施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加快魏榆路快速化改造、新建路北延等道路建设,打造“窄马路、密路网”交通体系。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遗留问题解决力度。市城区改造燃气老旧管网52公里,完成剩余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建设龙城大街区域生活污水处理厂、市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实施“六化一提升”工程,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增强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放眼可见、触手能及、切身有感!

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精品县城,培育一批特色小镇,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等,引导县域人口向县城集中。加快昔榆高速、400公里国省干线、300公里“四好农村路”等道路建设,完成阳涉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大灾毁道路恢复重建力度,农村道路6月底前修复,国省干道10月底前完工,提升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防洪能力。一体推进村庄清洁、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创建,完成农村改厕2万户,推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

(二)聚焦山西智创谷引领,加快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成立智创谷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推动智创谷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在产业项目上夯基垒台。加快出台优化土地供应环境的政策举措,在市城区探索建立国有企业投资建设自平衡运营模式,完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等基础设施,对高质量项目针对性给予“真金白银”支持,完成投资150亿元。培育引进清华产业等头部企业,推动迪奥普无人机总部入驻,加快中移铁通中国移动培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汉云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启动信息交流中心、人才谷等建设,配套商贸、酒店、办公等社区服务,活化汇通风情商业街等商业设施,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在创新平台上架梁立柱。借力中关村智酷运营公司,与省内外高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中试基地,联合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5家以上。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方向,推出一批“揭榜挂帅”项目,促进校企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项以上,转化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5项以上。

在集聚人才上筑巢引凤。深化省校合作,实施帅才领航、将才支持、匠才培育、英才储备“四才计划”,加快出台智创谷人才引育政策。拿出1000亩土地,为驻地省属高校和医疗机构配建高品质人才住房,直供晋中国家农高区的优质农产品,全方位提供教育、医疗、体育、康养和休闲娱乐等优质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晋中、建设晋中、发展晋中。

(三)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要集群成链、引领转型。推动8个新兴产业集群年内产值力争破千亿。启动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今年,积极引进年产量5万台吉利G3甲醇增程重卡项目,上半年完成5000台生产线改造;用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市政策,推动甲醇增程重卡率先在山西中部城市群上路试点运营。下一步,锚定建设一流甲醇产业聚集区、生产先进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建设绿色甲醇生产加注体系、构建千亿级甲醇经济生态4个目标,实施“11155”工程,年制备100万吨绿色甲醇,年产10万台甲醇汽车,建设1000座甲醇加注站,年产5万台甲醇增程重卡,年产值超500亿元。持续壮大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要支持吉利、美锦、保罗、斯纳德、中航兰田等争当产业链“链主”,突出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三个整车产品线,“一链三线”培育引进一批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率,力争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高端装备制造要以经纬纺机、太重榆液为龙头,发挥品牌优势,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同行业企业精细化专业分工合作。现代食品要以北方和海玉园两大功能食品园为引领,推动伊利乳业、金龙鱼梁汾醋业和昔阳压饼产业园等骨干企业、特色园区再上新台阶。现代医药要以广誉远、德元堂、振东安欣、天生、广生等为牵引,擦亮晋中医药产业品牌。现代煤化工要以优质项目为带动,重点推动介休福马12万吨针状焦、榆社阜榆精细化学品等项目投产见效。现代物流要以中鼎物流园、成丰货运、中通电商快递产业园为示范,以寿阳新能源物流平台建设为契机,放大集群效应,力争引进中西部现代物流园区。新材料要以晋能光伏扩规为引擎,努力打造原料硅砂岩——多晶硅——光伏玻璃——电池组件全场景运用产业链。信创要以百信晋中2030创新基地、智创城4号基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7所为驱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传统优势产业要优化升级、支撑转型。围绕投入产出水平、能耗强度和总量、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强化煤炭稳产保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清洁高效深度利用,建设145个采掘智能化工作面,加快7座煤矿复产、2座建设矿井投产,支持7座煤矿核增产能,全年煤炭产量新增1000万吨以上,达到1.12亿吨。强化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定向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活用足省市县三级技改资金,提升应急周转金、担保资金使用效率,一对一支持技改升级企业推广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强化建筑业扩规提质,支持晋建集团等本地建筑企业拓展业务,鼓励引导中电建等外埠企业落地晋中,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

服务业要融合发展、提质转型。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优质供给、高端供给。推动消费升级,出台服务业消费提质增效配套措施,张榜招引红星美凯龙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盘活榆次老城、晋商会馆一条街、龙田临街商业区等潜力资源,鼓励发展24小时便利店、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打造一刻钟便民商圈。强化商贸服务,加大充电设施、甲醇加注站规划建设力度,举办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展销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家电家具以旧换新,加强煤炭等大宗产品生产销售信息采集平台和物流运输平台建设。拓展消费领域,改造提升一批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高标准建设配送分拨中心和城市末端配送网点,打造一批电商小镇和客货邮示范线路,贯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四)聚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就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更好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期许。

大力实施平遥古城保护行动。做优做强平遥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深入贯彻《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编制古城保护提升规划,加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9月底前完成受损城墙修缮,确保平遥古城历史原真性、风貌完整性、生活永续性。启动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保护立法,推动平遥牛肉文化产业园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老陈醋酿造等打造“非遗文化展览馆”,依托日昇昌等票号打造“特色金融文化街”,依托平遥国际电影展、摄影大展和平遥中国年等活动打造平遥古城一日游网红旅游精品线路,巩固提升平遥古城龙头景区的地位和影响力。

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利用。争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示范区,加强祁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太谷、介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利用,真正让历史文化遗产“守得住”“活起来”。做好革命文物密集片区整体保护利用工作。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建设。

大力推动文旅康养提档升级。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五大行动,支持云簇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乐华城温泉度假小镇、太原晋中文旅一体化城市康养休闲综合体、和顺太行鹊桥生态园、桐峪1941小镇等。提升左权国际民歌汇影响力。打造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开通高铁直通巴士,开工建设208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抓好左权——邢台省际、左权——榆社——平遥城际新能源公交线路运营,并延伸到平遥古城及4A级以上景区。围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休闲农业、民俗客栈、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推出多景区门票打捆打折、景区间累计消费积分打折等措施,策划太原人游晋中、山西人游晋中、周边省份及全国人游晋中等专题活动,推动旅游业由过境经济向过夜经济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今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加20%以上。

各位代表,晋中是晋商故里,这里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我们要把深藏在古城古院中的文化、散布在太行山水之中的美景、隐藏在能工巧匠手中的艺术激活起来,让更多投资者看到商机,让更多旅游者流连忘返,让文旅业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产业!

(五)聚焦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加快打造开发区转型发展强引擎。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投资是硬支撑,项目是源动力,开发区是主阵地。实施好计划总投资52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58亿元的1225个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开发区提质升级。

强化有效投资“第一导向”。坚持产业投资主攻方向,强化工业项目投资,稳住基础设施投资,争取上级政策投资,大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做实做强年度计划投资盘子,确保全年产业投资占比50%以上,工业占到产业的60%以上。探索建立市内民间资本“资金池”,创新机制引导煤炭等领域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建立项目“四张清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支持,动态充实2万亿元项目储备库。持续谋划扩充开发区项目盘子,确保年度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强化精准招商“第一抓手”。抓项目招商就是抓投资增量。重点围绕“谁来招、如何招、去哪招”三个关键,出台扶持投资政策,绘制定向招商图谱,集成开展长板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校友会招商等,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转移承接区,主动承接更多太原和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溢出转移的产业和项目。全市开发区再建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同步设计加装屋顶光伏。全年省外项目投资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55%,新开工项目投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

强化服务项目“第一保障”。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技术评审工作提质改革,探索实施分段施工许可改革。坚持市县领导帮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组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专班,发挥好市县项目推进中心作用,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切实提高项目“三率”,推动尚风绿谷环保科技产业园、嘉源谷国际贸易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运营。

(六)聚焦晋中国家农高区带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好农高区优势牌。全力做好迎接国家科技部中期评估工作。加快建设神农集团特优食品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引育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推动重庆恒都牛肉、金砖五谷、黑五类饮品等投产达效,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对接合作,建设中科院智能农机研发基地、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城、北方旱稻研发中心,打通产学研用转化通道。建设山西种业创新园,依托先正达、龙生种业、稼祺藜麦等,开展种业攻关、推进生物育种,打造晋中国家农高区杂粮保护利用中心和创新高地。高标准建设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智能农机装备园,打造北方有机旱作未来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加快发展“特”“优”农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377万亩、30亿斤以上。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干鲜果和肉蛋奶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30万吨、70万吨、73万吨以上。以市级创建“4个十”为目标、县级开展“8个一”工作为载体、乡镇做到“4个有”为支撑,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市县乡村同向发力、一体构建全市“484”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矩阵,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46亿元以上,带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供应基地。完善“有人管、有人护、有人修”的农田管理机制,推广寿阳嘉禾、平遥左家堡等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再建21.8万亩高标准农田、10个旱作农业示范区、2个国际先进旱作农业机械集成示范区。支持太谷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三类县”建设。落实“四个不摘”,紧盯“三类户”,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统筹推进乡村道路建设、水库堤坝加固、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等,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打造百里汾河乡村振兴廊带,建设50个示范村。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探索以工哺农有效路径,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七)聚焦市场主体倍增,加快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倍增是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工程。要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针对性出台我市具体措施,力争今年市场主体增长20%,达到40万户。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三无”“三可”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1+4”集成、一体化推动“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大“证照分离”改革力度,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促进市场主体开办经营便利化。实施“房证同交”“地证同交”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电子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让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激发创新创业动力。加大研发费用奖励支持力度,推动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增长15%,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家、达到300家以上。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总量分别达到152户以上、23户以上。推动“双创”升级,支持引导大学城、职教港师生及各类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开展“万名大学生注册市场主体”活动。

拓展民企发展空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民营经济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化“百强千企万户”工程,及时兑现扶持政策,梯队培育壮大民营企业,支持安泰集团继续做大做强,扶持平遥煤化、东方希望、介休昌盛、榆社化工、尚太锂电等企业向“百亿俱乐部”迈进。帮助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小升规”140户,培育上市企业1户以上。

各位代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本地外地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和待遇。我们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新常态化入企帮扶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让企业家在晋中大胆发展、大展拳脚、大放异彩!

(八)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紧抓资源开发、管网运营、消费利用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煤成气增储上产,年抽采量达到6.6亿立方米以上。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省校战略合作,推动建设特色低碳经济综合试验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运用,切实把煤成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性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县域间协作互补、错位发展。坚持控制线内盘活腾出存量工业用地全部用于新兴产业发展,出让“标准地”3000亩以上。全市调剂解决项目用能、环境容量等指标。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推动昔阳创建省级开发区,加大向开发区赋权力度,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抓好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发展普惠金融;强化融资平台规范管理,落实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举措,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太谷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平遥和祁县完成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用好中鼎物流园和“一带一路”(祁县)特色产业合作区等平台,推进晋中开发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支持创建中国(山西)自贸区太谷片区。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扩大碳素、玻璃器皿、光伏组件等优势产品出口,拓展跨境电子商务,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吸引重大外资项目和知名品牌外资企业落地入驻,加大技术和智力引进,大力发展外资首店经济,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

(九)聚焦建设美丽晋中,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纵深推进绿色发展。制定实施“双碳”政策体系,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进昔阳和顺风光储能一体化发电基地、灵石介休寿阳整县屋顶光伏试点、左权和榆社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新能源电力装机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加快灵石物流集运“公转铁”进度,打造一批智慧校园、光伏小镇、零碳小镇,让绿色低碳成为最鲜明的风向标。

持续厚植生态底蕴。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年造林46万亩,完成草原修复8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3万亩。打造寿阳石太线生态环境廊道,左权生态示范县创建取得突破,建设大寨“两山”基地。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管,实施华北豹精准监测项目。严格“四水四定”,落实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进云簇湖生态保护修复,绘就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山水画卷。

深入攻坚污染防治。高标准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实施跨区域联防联控和差异化错峰生产。全面完成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平原地区散煤清零,平川县(区、市)空气质量争先进位。实现全市2000人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稳步提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开展超标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改善断面水质。强化农业面源、重点企业等土壤污染管控,让天蓝、水清、土净的美丽晋中“颜值”更高!

(十)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老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提供更贴心的公共服务。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破题行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与山西师大、太原师院高标准共建两所附校,推进城乡联盟式集团化办学,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加快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每县重点办好一所中职学校。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和临床专科建设,力争推动山医大二院南院下半年建成运营、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晋中院区明年建成投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创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错时延时开放,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下去”“走出去”。积极备战第十六届省运会,办好国际柔力球大赛等品牌赛事,促进复星电竞蜂巢项目落地。推进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健身好去处。

建设更暖心的保障体系。持续稳定和扩大岗位供给,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实施技能富民战略,打响榆社古建、寿阳美容、昔阳保安等劳务品牌,培训高素质农民2.2万人。落实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强化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新建30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

构筑更放心的安全防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持外防疫情输入、内防反弹外溢和“动态清零”,强化属地“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管控责任,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严格重点部位闭环管理,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以果断有力举措迅速扑灭疫情燃点,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危化品和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推动煤矿安全管理“五个强化”和民营煤矿12条措施落实到位,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科学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强化信访维稳和治安管控,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晋中。

同时,要加强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更好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持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审计、人防、气象、地震、社科、史志、档案、援疆、老龄、供销、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今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办好16件民生实事: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5万人;市城区实施“六化一提升”工程,新建小绿园100个,新建免费停车场100个,新增停车位3万个,设置文化墙、生态小品、城市书吧70个;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1个;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免费视力筛查56.8万人;新建消防站点9个;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实施疑似残疾人诊断评定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服务项目;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对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实施奖补;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实施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我们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把事关千家万户的事办成办好,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

四、大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坚决有效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把忠诚注入血液里、融入事业中、写在大地上。

把依法行政推向纵深。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做好行政立法工作,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引深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其他各方面监督,高质量办好代表议案和委员提案。开展“八五”普法,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坚持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网络问政,开通运行“我对政府说几句”网络平台,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加快建设数字政府,用好晋中政务云和区块链支撑平台,智能化、高效化服务政府决策、民生事务和百姓生活,畅通12345便民热线等渠道,让百姓诉求有人听更有人管。

把狠抓落实贯穿始终。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构建“1+N”抓落实机制,形成“项目化管理、清单式交办、节点式督查”工作闭环,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针对智创谷建设、市场主体倍增、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组建工作专班,集中攻坚推进,跟踪督导问效。立起讲担当、重实干、提效能的工作导向,坚持正向激励、反面问责警示和合理容错纠错相结合,增强想干事的信心决心,提升会干事的能力本领,拓宽干成事的思路举措,强化不出事的制度约束,激励政府系统干部练就担当干事的硬脊梁、铁肩膀和真本事,迎着挑战上、用尽力气拼。

把廉洁底线筑牢守好。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实防线,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建设清廉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做到修身修心、自律自重。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启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续写晋中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