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市文旅局推出“晋中博物探源文化之旅”主题游径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 【字体:

8f18bafd3af641d******23504b3e7a15.jpg

037d286531aa47bebaf2b6440410bd30.jpg

6b0249a19d594fb4b6208e3b0b5d428a.jpg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近日,晋中市文旅局推出“晋中博物探源文化之旅”主题游径,带领大家游历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晋中市博物馆、山西流金岁月传媒博物馆、山西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欣赏壁画艺术、感受历史温度、抚摸岁月痕迹、弘扬中医传承,领略山西作为文明发源地的独特魅力,呈现三晋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

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是一所集收藏展示、修复保护、美术临摹、教培科研为一体的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是由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备案,山西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非国有博物馆。壁画艺术博物馆位于晋商公园西北角,毗邻山西大学城和天美杉杉奥特莱斯,占地15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是全国唯一的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2023年10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位于晋中市凤鸣街181号,是集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集晋中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文化平台,2018年底正式开馆,2020年7月,加挂“晋中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牌子,承担全市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研究工作。晋中市博物馆以“岁月风采”为主题,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着重打造“一村、一珍、一境、一街、一道、一彩”6大亮点,分别从晋中的古代历史、晋商文化、古代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山窑文化以及革命历史等多个方面综合反映晋中大地上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厚重人文精神。

山西流金岁月传媒博物馆位于山西传媒学院校内,是一座展示百余年来世界传媒特别是中国传媒事业发展历程和成就,集藏品收藏、历史研究、科普教育、红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和科普类博物馆,是一座涵盖纸媒、通讯广播、电影、电视和摄影、摄像等产业元素的传媒类综合性博物馆。经30余年筹备,2009年建成,对山西传媒学院校内开放,2020年完成注册,正式对社会开放。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山西中医药大学南门西侧,于2015年9月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中医药博物馆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荟萃了全省中医药文物精华,汇集全省40多个县市的中药材标本资源,是我省的中药材标本展示中心,同时也是我省中药材相关科普、教学、培训和科研的重要平台和基地,也是中医药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有利于弘扬与传承中医药文化,展现山西中医药特色。

用好山林资源  打造康养胜地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森林生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新业态,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途径。近年来,山西“云端之上”森林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把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利用和顺县松烟镇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培育“旅游+康养”新业态,延长补强产业链条,助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踏着初冬的暖阳,沿着蜿蜒的山路,笔者来到位于松烟镇南天池村以东的“云端之上” 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一座仿古建筑牌坊上的“云端之上”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让人眼前一亮。

“‘云端之上’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成立于2021年7月,2022年1月12日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国家级试点建设基地’。基地森林面积2740.3亩,森林覆盖率≥62.9%,我们森林康养基地拥有650米无与伦比的太行山断裂带风光,有一望无际的空中草甸,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山西“云端之上”森林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涛介绍。

近年来,山西“云端之上”森林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以加快推进康养健康产业为契机,规划以森林康养为主题,以山水田林为背景,构建山水相依、田村相融、人地和谐的田园自然生态景象,先后投资1600万元铺设了一条长4.9公里、宽6.5米的砂砾石路基;打凿了一座深816米的水井,基地山上栽植了2000亩文冠果树苗;投资3080万元进行基地景观公园、30亩人工湖、基地大门、科普星空馆、森林步道、山体护坡等六大项目建设。

森林康养作为森林休闲养生的升级版,是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价值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杜涛表示:“我们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举办康养赛事、发展论坛等康旅活动,把‘云端之上’品牌做大做响,不断探索‘康养+’模式,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延长补强产业链,让人们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下一步,山西“云端之上”森林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还将深度融合森林体验、医疗、康复、养老等业态,大力发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服务,创新探索“食养结合、医养结合、农养结合、休养结合、混养结合”森林康养特色产业融合模式,全力打造多元化、立体化康养产品,康养业态不断丰富完善。


太谷区科协:给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太谷区科协广泛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深入产业基地、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依托专家、学者等高端人才资源,发挥智库作用,赋能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北阳长山药种植产业是北阳村打造的产业名片,为了帮助村民们扩大山药种植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太谷区科协组织专家调研,把脉产业痛点,落地科研项目,为太谷长山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太谷区科协围绕长山药产业发展召开“三农”智库座谈会,提出产业发展专家建议,应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长山药产业发展大会,并与国家长山药产业首席科学家成功对接。”太谷区科协主席岳俊青表示。

茎基腐病是一种易发、多发、隐蔽性很强的土传病害。从山药出苗到9月中旬都属于病害高发期,初发病时,由于病斑较小,且均在地表以下,所以经验不够丰富的农民极难察觉,随着茎叶的生长和病斑的进一步蔓延,到9月份,会陆续出现山药整棵死亡的现象。

为了帮助北阳村的农民攻克这个难题,今年,太谷区科协牵头,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杰带着他的团队,在北阳村的山药试验田里开展了预防长山药的茎基腐病和科学合理施肥方案的试验工作。他们结合北阳村的地质土壤、山药品种,根据不同的肥料配方划分试验区域,观测不同施肥区域长山药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治情况;采集产量数据,分析种植的经济效益。经过团队不断试验,探索出长山药整个种植过程中增施微生物肥料的综合施肥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张杰介绍:“针对长山药的茎基腐病,我们采用了前期土壤消毒,底肥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做法。长山药定植过程中,则使用液体微生物菌剂浸泡段子、生长后期追施液体微生物菌剂等综合防控手段,有效控制了长山药的茎基腐病。”

通过综合施肥方案不仅稳定了长山药的品质,还提升了长山药的产量和商品交易价值,亩产量比过去提高了41%,产值增加了60.6%。


非遗传习所 让寿阳非遗文化活起来

近日,寿阳县文旅局、寿阳县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2023年提升打造的寿阳耍叉传习所、寿阳酸菜制作技艺传习所、寿阳传统木匾技艺传习所、寿阳木雕传习所、寿阳吹打乐传习所、寿阳福寿剪纸传习所等进行绩效考核验收。截至目前,该县非遗传习所已达到39所,非遗传习所的建成对于广大群众了解非遗、支持非遗、参与非遗传承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非遗传习所是传授传统技艺和开展项目保护、展示、作品创作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由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教、帮、带、传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传承和弘扬,对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寿阳非遗项目发展壮大,让非遗产品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从2019年起,寿阳县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非遗传习所建设、非遗传承人培训和非遗品牌打造进行补助支持,切实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条件。每年聘请省市县非遗专家对传承人培训两期,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提升传承人的履职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范化。

截至目前,该县已经公布了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四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2023年寿阳古驿道传说、寿阳秦王大驿鼓 、寿阳打铁虎等12个项目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寿阳爱社韩铁林、寿阳竹马郭潇君、寿阳耍叉杨金贵、寿阳剪纸王志强等21人申报为市级第四批非遗传承人。寿阳豆腐干申报为山西省市级代表性保护项目。现正在组织开展寿阳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第五批县级传承人申报工作。同时,该县为传承人筹资出书立著,为开展传习提供必要条件,鼓励培养更多后继人才,吸引、激励更多人才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下一步,寿阳县将持续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着力在传承与创新两方面下功夫,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走向市场。同时,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传承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非遗文化传播影响力,推动全县非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祁县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迎来新进展

传承根脉 留下记忆

岁月流淌着故事,故事讲述着历史,历史展开了画卷。当祁县古城以她华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世人所能体会到的是她伟大生命的延续。

祁县,是晋商发源地之一和万里茶道重要节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祁县古城也称昭馀古城,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城内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1000余座古民居。晋商老街上依次排列着渠家大院、万里茶道博物馆、渠本翘故居等景点。

古城老街两侧店铺大多为北方的一进或多进四合院格局,临街建筑多为两层,一层用作商业作坊,二层为库房,为典型的前店后坊、住宿形制。一座座前店后院式和一处处深宅套院式四合院,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的“十”字大街两侧和四大块城区,街两旁的店铺字号鳞次栉比。招商的牌匾、幌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独具中国北方城市特色的繁华美景。

城内商业经营项目可分为茶、票、斗、典、布、杂六行,店铺多达200余家,形成了融城市贸易、居民生活与行政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城市。南街的香油、“三益行”的钟表、“物华阁”的布匹……谈及古城里的这些老店,祁县人如数家珍。

昭馀古城,是晋商发源地之一,这里三分之一的古民居是二层建筑,深院高墙显示着曾经主人的富有,但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房屋都已经老化。

近年来,祁县县委、县政府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与法国开发署沟通协调,最终促成祁县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

该项目是祁县与法国开发署合作的第二个项目,也是法开署在我国实施的首个文化遗产类保护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由昭馀古城基础设施与道路系统改造、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能力建设与技术援助三部分组成。

祁县古城法署项目办认真履职尽责,注重系统修复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和肌理,在保存传统区域风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古城永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昭馀古城基础设施与道路系统改造工程项目已完成1万余米的巷道铺设以及污水管网、给水管网、消防管网、电力管网、通信管网、热力管网的改造,照明路灯、环境卫生以及重要景观节点、街景绿化等市政设施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将于近期完成,待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后进行施工图深化。子项目昭馀古城传统民居抢险加固工程包括益华公司、裕善银号等8处占地6392.3平方米、建筑面积5421.26平方米的民宅抢险加固,于今年4月1日签约,现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

祁县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对祁县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改造完成后,必将使昭馀古城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万里茶道·茶商之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再现新的魅力光彩。

图1:晋中市博物馆

图2:山西流金岁月传媒博物馆

图3:祁县昭馀古城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