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本市时政>详细内容

市“双包三联”榆次包联组全力推动一产高质量发展
以实招办实事 以实干求实效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市“双包三联” (“行政推进+技术服务”双承包责任制和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支队伍联动)榆次包联组紧紧围绕一产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专家团队送技术、项目工队推项目、营销战队打品牌为抓手,促技术“推得广”、项目“办得实”、产品“销得多”,全力将榆次打造成全市“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最后一公里服务难”

用“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方法

专家团队通过开展“点对点”联系、“面对面”服务,“保姆式”把政策、技术和服务送到农户手中、送到田间地头。今年以来,累计在榆次区10个乡镇224个行政村推广技术1850亩,打通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推广一批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促进粮食高产的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玉米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玉米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以及马铃薯旱地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特别是通过与全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侯雷平团队合作,持续推广水模块蓄放热系统,解决了榆次区柔性日光温室蓄热保温效果不佳、受低温冷害影响大的问题,推动设施大棚更新换代。

遴选一批适宜品种。针对榆次区蔬果产业规模大、优势明显的发展现状,聚焦优品种、提品质,遴选了矮化密植种植的鲁丽苹果、旱地集雨灌溉的蟠桃和黄桃,以及适宜林药间作技术的核桃、艾草、李子、树莓等优质品种。

培训一批职业农民。通过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累计对包联的128个新型经营主体、2872户农户开展培训5场,发放资料2953份,力争把先进技术真正送到农民心坎上。

“项目落地难、进展慢”

用“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项目推进方法

项目工队坚持“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工作理念,紧盯项目落地的卡点,疏解项目实施的堵点,精心组织、精准调度,推动1个国字号、1个省字号重点项目落户榆次。

1个国字号项目——指导组织榆次区成功申报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该项目实施运营后,预计榆次区年蔬菜育苗总量将达到3亿株以上,超过新绛县成为山西省蔬菜育苗总量第一,进一步推动都市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

1个省字号项目——推动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实验室中的晋中旱塬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农业场景落户乌金山镇李坊村,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有机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超市”。

以这两个重点项目成功落地为突破,项目工队指导榆次区分类梳理、统筹实施、梯次推进总投资6.9亿元的152个涉农项目,组织40余家农业市场主体申报省、市级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7387.49万元,争资引项总数和金额均创历史同期最高。

“疫情影响销售难”

用“线下打品牌+线上推电商”的组合营销方法

榆次区龙头企业多、青年农民多,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型经营主体销售增收,营销战队先后多次前往晋中林沃丰农林农民合作社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经营主体的经营理念和销售困难,针对疫情影响、品牌力不足等问题,将品牌培树与电商营销有机结合,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宽销售渠道,叫响产品品牌。

线下树“新知青”品牌。立足全国首个青年农民联合会的优势,放大鱼菜共生、南果北种等典型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7月与共青团晋中市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市新知青农业双创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表彰了一批“晋中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青年先锋”,观摩了新知识青年农民创新创业典型做法,有力提升了榆次新知青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同时,组织协调榆次区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发布3条农旅融合打卡线路,将“青农品牌”创业基地进行串联,突出特色城郊休闲农业主题,将绿色健康与精神文化相结合,激活假日经济,实现青年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线上引导电商销售。积极对接电商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做强做优农产品包装、直播带货、视频网店、网店运营等配套工作,涌现出一批电商营销典型。例如,“清清苹果”通过建立苹果微商销售平台、举办苹果产业园云游文化节,让人们了解苹果从花开到拉枝修剪的生长过程、苹果管理技术等知识,进一步构建“果树私人定制”新型营销模式,将清清苹果共享农庄打造成周末游、亲子游、劳动实践学习的首选地,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截至7月底,榆次区完成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51.18亿元,位居全市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