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本市时政>详细内容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2-09 浏览次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时代的呈现,为文艺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百年探索实践,党领导文艺战线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为推动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赓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对文艺事业的全面领导,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能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表达人民的意愿,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一个文艺工作者价值选择的试金石。在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从《雷雨》《龙须沟》到《茶馆》《蔡文姬》,从《平凡的世界》到《觉醒年代》,文艺创作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了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了最深情的褒扬。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也是发自内心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从人民生活实际出发,将“走入生活、贴近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基本态度,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文艺工作要坚守人民立场,就是要依据人民的需要,在展现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提高创作

坚守人民立场的创作才能表达人民的心声,才是人民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求。文艺反映的是人民生活普通而又实际的状况,要集中、典型,同时也要有理想。扎根于人民立场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让人民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被歌颂的人物会让人民倍感亲切,这样的作品具有人民的温度,更容易引起人民的共鸣。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反之,远离现实的社会实践和时代主题,陶醉于自我小天地,只能被时代淘汰。积极反映人民生活,应当关注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实践,这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初心,也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积极反映人民生活,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紧扣时代脉搏、扎根基层现实,把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急难愁盼作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积极反映人民生活,应当关注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文艺通过生动饱满的艺术形象打动人,充沛的情感感染人,因此,只有用心用情了解人民,才能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文艺创作要出精品,文艺就要热爱人民,坚定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对文艺工作者来讲,“热爱人民”不能是一句空话,不仅重在行动,而且关系到文艺成就的高低。文艺工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才能深入到人民的精神世界,从而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能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能否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与文艺规律联系起来。

柳青创作《创业史》,为了深入了解农民,他定居皇甫村14年,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人民的思想情感同频共振,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与柳青一样,优秀的作家都是热爱人民的作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平凡生活中蕴含着不平凡的伟力,优秀作品无不是讴歌生活中的光明和正义,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和美丑;增强人民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引导人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满腔热情地讴歌伟大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美好心灵,传达人间真情,激发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这应是优秀作品永远的追求,也是人民群众对作家、艺术家的热切希望。只有在创作中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引起受众的共鸣,只有对祖国、民族、人民、时代、社会负责任的作家、艺术家,才能真正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才能赢得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