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本市时政>详细内容

我市奋力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韵悠长 生机勃勃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5-29 浏览次数: 【字体:

92a62a00c58c42c086939839e19b7b86.jpg

观众在《望海楼台》展板前驻足了解。


初夏时节,麦浪翻滚,鲜花簇簇。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落下帷幕,国家一级演员郑芳芳凭借精湛的唱功、高超的表演技艺一举摘得梅花奖。自1983年创立梅花奖以来,我市已有6位晋剧演员获此殊荣。

此次获奖意义非凡,填补了我市及山西省多年来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空白,对山西、晋中和晋剧都是一件大事、好事、幸事。

斩获大奖背后,是我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文化事业长期重视和扶持,开出的鲜花和结出的硕果。

文化艺术事业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感的标志。我市近年来在文艺创作和文化事业创新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局面喜人,生机勃勃。

文艺创作 成果卓然惠及百姓

近年来,我市文艺创作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文艺创作繁荣精品迭出。陆续打造新编创晋剧《王家大院》《暖冬》《如意娘》《淘金案》《全家福》《裕川茶庄》《望海楼台》《战地黄花》《尹灵芝》《三川口》《舍不得你走》《红星作证》、话剧《有娘在家》、开花戏《向天而歌》、情景剧《梦回魏榆》、秧歌剧《广盛号》等十余部剧目,电视连续剧《诚忠堂》、晋剧《战地黄花》、歌曲《出门在外的山西人》 被评为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晋剧《暖冬》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国务院扶贫办评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展演剧目”;大型新创晋剧《王家大院》,成为受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扶持的作品;《褒尚论道》荣获第2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和第22届上海“白玉兰奖”;左权小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成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推荐剧目;3D动画电影《终极大冒险》获中宣部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2022年初开始,我市就全力创排冲击第31届梅花奖的剧目《望海楼台》。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造条件给予资金扶持,组织山西本土最优秀的艺术家担任编剧、导演、作曲等,邀请全国一流舞美、服装设计制作,立足精品,精研细磨。并通过送戏下乡等方式演出20多场,组织5次以上高质量研讨会,在演出中锻炼了队伍,在琢磨交流中逐步修改提升,才有了在广州竞演成功,填补了我省多年来未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空白。是我市艺术人才培养和文艺事业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现,华美亮相。

在“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活动中,我市持续打造“中国晋中社火节”“全民文化活动季”“十台大戏闹新春”“送文化下基层”“送戏下乡”等,常态化开展“免费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民阅读活动季等惠民文化活动。单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每年就有百余场,年均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文艺工作者进农村、校园、军营、社区、景区等,将文化艺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事业 繁荣昌盛蓬勃创新

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晋剧)的传承保护单位,培养了王万梅、史佳花、崔建华、杨红丽、王珍如、郑芳芳6名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及多位山西省“杏花奖”演员,汇聚了一批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此次郑芳芳夺梅成功,离不开演员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主观因素,更得益于我市大力营造的弘扬戏曲文化、重视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

2012年起,我市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培育和资金撬动,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产业的热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晋中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6.61亿元,占GDP增加值2.66%,法人单位增长到3589家,规模以上企业增长到33家,文化产业体量与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二,文化产业逐步成为经济支柱型产业。

《又见平遥》实景演出、榆社云竹湖开发、平遥石头造纸等项目成为省级转型综改战略性标杆项目。总投资4.7亿元、其中贴息贷款1.2亿元的《又见平遥》演出项目成为全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产业融合发展迅速,多业态、多领域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10年中,我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的补贴达2100余万元,全市不可移动文物5539处和可移动文物33万余件得到较好保护开发。审核通过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省级101项、市级27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人、省级传承人146人、市级传承人307人;出版各类非遗图书、音像制品120余种,支持建成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县级非遗传承中心10个,非遗项目传习所、工作室、博物馆、展示馆155个。

公共文化 设施健全普及乡村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其公共文化设施窥见一斑。

我市先后投入71亿元用于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和晋中大剧院以高标准建成使用,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11个县级“两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11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标准综合文化站;219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套建有文体活动广场。

晋中市、灵石县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晋中市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称号41个,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称号220余个。全市县级以上(含县级)文明乡镇87个,县级以上(含县级)文明村1206个。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全市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新气象。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左权民歌汇,灵石国家版画双年展、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祁县王维诗歌节、榆社云竹湖垂钓节、太谷孟母文化节等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成为了闪亮的山西名片和中国名片,提升了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入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改善民生重大举措及成果”评选全省50项重大举措之一……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市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成绩有目共睹。晋中将坚持不懈,真抓实干,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正能量,深入挖掘黄河流域文明、晋商万里茶道、红色革命历史等本土文化,加强左权民歌、太谷秧歌、晋剧等传统艺术保护传承和创新,创作出更多有灵魂、有内涵、有品位的文艺精品,促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晋中加快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