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本市时政>详细内容

奋力开创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各县(区、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百乡(村)示范、 千村治理”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 【字体: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绘就“六美四宜”蓝图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顺县委书记 许利伟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的创新工程;是造福亿万农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写当代中国“三农”历史的伟大工程。去年以来,和顺县坚持一张蓝图、分步实施,迅速开展规划编制、村庄分类、资金统筹、项目匹配,全力推进“百乡(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动,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扬“五彩优势”谋篇布局。坚持因地制宜、规划为先,立足和顺红色基因、绿色生态、蓝色晴空、黑色矿藏、黄色和牛“五彩优势”,按照“产业集聚、中心辐射,多元投资、一体共建,以线串点、分类建设”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两区两线一中心”。

“两区”,即围绕全国重点林业县、中国优秀生态县优势,规划布局覆盖横岭镇、马坊乡的“西部绿色生态区”。依托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优势,规划布局以松烟镇为中心的“东部文旅示范区”。

“两线”,即立足李阳镇、义兴镇、喂马乡基础条件好、距离县城近的9个重点村,村均投资千万元以上,打造精品示范村,形成国道207城乡共建线,融入全市“百乡千村”示范圈;串联横岭镇、义兴镇、平松乡、松烟镇,产业特色鲜明、文旅优势突出的11个村,打造省道318产村融合线,构建“百乡千村”产业带。

“一中心”,即依托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优势,以牛郎织女文化园为中心,辐射周边南天池、青家寨、走马槽等11个村,打好“太行山水”“夏养和顺”“牛郎织女”三张牌,带动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增收。

二、聚“六美目标”把脉定向。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以“产业美、家园美、生活美、生态美、风貌美、和谐美”为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和美乡村,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聚焦产业美,做强10个“名特优新”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有技能”,筑牢“康庄健美”的产业基础。

聚焦家园美,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动”,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底色,构建“全域秀美”的整体格局。

聚焦生活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创造“景致精美”的人居环境。

聚焦生态美,加快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和乡村绿化工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化“生态富美”的发展支撑。

聚焦风貌美,注重内外兼修,深化拓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井玉沟村民自治“红十条”经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丰富“心灵之美”的精神内涵。

聚焦和谐美,常态化开展“抓促提”专项行动,深化“一堡垒五中心”、党员承诺“红六条”做法,实现“共治共美”的良好愿景。

三、创“五型模式”分类施策。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尊重农民意愿、遵从现实基础、遵循发展规律,探索“五型模式”,指导全县整体推进。

城乡融合型,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为点、国省道为轴,辐射带动20个村,形成联动联建模式。重点建设井玉沟、会里、凤台村,投资7000万元。

龙头牵引型,以山河醋业、银河牧业、新马粮业等29家龙头企业为引擎,辐射带动77个村,形成产村融合模式。重点建设横岭、阳光占、白仁村,投资4000万元。

文旅康养型,以牛郎织女文化园为中心,辐射带动11个村,形成特色小镇模式。重点建设许村、南天池、青家寨村,投资5000万元。

能人带动型,以全县8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牵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覆盖5.9万农村人口,形成共建共富模式。重点建设小南会、大夫岩、窑堤村,投资4000万元。

工业反哺型,以全县工矿企业为支撑,“黑色”支持“绿色”,辐射带动90个村,形成工农互促模式。重点建设河绪、三奇、东喂马村,投资5000万元。

四、强“六大保障”争先创优。坚持顶层设计、顶格推动,加强领导、凝聚合力、狠抓落实。

(一)强化党建引领。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百乡千村”治理行动列为“一把手工程”,“三级书记”齐抓、部门联动协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强化责任落实。书记县长“双组长”统筹调度,县委农办协调抓总,一办六专班跟进落实,部门各司其职,拧紧责任链条。

(三)强化项目支撑。着眼三年,精准谋划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生态修复、社会民生六大类170个项目,今年实施160个,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四)强化多元投入。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资金7.5亿元,申请债券资金7亿元;县财政真金白银投入落实资金12.6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落实意向资金11.6亿元。

(五)强化机制保障。健全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的实施机制,规划先行、标准规范、技术保障的引导机制,国资牵引+民企赋能+利益联结的投运机制,切实释放动力、激发活力、形成合力。

(六)强化督导考核。逐村过筛子、逐乡抓进度,周推进、月比拼、季分析、年总结,奖罚分明、激励担当,营造争上游、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再深化 再提升

以“千万工程”经验助力高效生态农业强县建设

市政协副主席、寿阳县委书记 赵宏钟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寿阳县创新实施了贯穿全年、覆盖全域的“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一体推进脏荒乱问题整治3万余条,建设61个“森林乡村”、12个“文旅乡村”、10个“水美乡村”,惠及10.3万群众,全市“百乡(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动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近期,我们进一步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从上至下学思想传压力,从下至上听诉求厘思路,深刻领悟“千万工程”蕴含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深刻领悟市委、市政府“突出特色、留住乡愁、惠民可感、推陈出新”决策部署,确定“六个一”工作思路,让每个村庄里的村民感受到幸福,给每类村庄都带来新的发展变化,把过去做得对的事情做得更好,将对农村农民有益的举措进行到底。

明确一个总目标。坚决扛起市委赋予寿阳在农业农村工作创特色、冲在前的使命任务,聚焦高效生态农业强县目标,全力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双区县”,着力在农业上打造“华北有机旱作之芯”,力争玉米产量、托管面积、旱作技术、储粮能力、一产投资和增收幅度夺取6个省市第一;在农村推动“三治三建三评”迭代升级。

去年寿阳开展的“三治三建三评”重在整洁、宜居、塑形上打基础,今年我们落实市级要求,聚焦村美、业兴、民和,将整治脏荒乱升级为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和精品示范;继续实施水美、文旅、森林乡村建设;开展“千万工程”模范村、优秀个人、“美好农家”评比表彰。

谋划一盘新布局。在全域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发展水平、人口集聚规模、集体经济收入、资源区位条件等因素,以12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500人以上中心村为重点,打造北中南三条乡村振兴环线,在186公里65个行政村推进示范廊带建设,实施提档升级村57个,是市定任务的2.4倍;精品示范村8个,是市定任务的2.7倍。

在此基础上,我们择优打造燃爆村两个:南燕竹村依托“双层托管”、玉米产业链和燕州小镇,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洲村发挥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优势,在设施农业、古村开发、社会治理等方面走出新路、领先省市。

敲定一批好项目。确定“三提升一赋能”110个总投资25亿元的项目盘子,安排乡村发展项目57个、乡村建设项目30个、乡村治理项目13个。北部打造农康文旅融合片,建设长寿食品增值链;中部打造特优果蔬提档片,建设生鲜农产直供链;南部打造有机旱作核心片,建设玉米全产业链。

同时,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院校合作,启动科技赋能行动,实施6个国字号项目,年内召开全国种业大会,建设省内首家玉米产业发展研究院,市内首家实施一村一名科技特派员。

筹出一块大投资。明确7条筹资路径,共计11.3亿元以上,比去年增长7.3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5000万元,县级整合配套1亿元,申报一般债券1亿元,“土高产”筹集6亿元,政策性银行融资1.5亿元,村集体经济自筹3000万元,安排一企帮一村1亿元。

我们创新两种形式激活资源、激发动能。一是借助“土高产”模式撬动社会资本,通过产能转期权、期权转投资、投资转项目,让土地生金,在去年筹集2.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达到6亿元以上。二是依托“双层托管”激发内生动力,今年将发展到50万亩,预计户均增收1500元,村集体总增收4500万元,将拿出60%以上的额度投向“三治”“三建”。

推进一套硬措施。学习晋城经验,按照纵贯全年、覆盖全域、动员全民、重奖严惩的总要求,建立每周统进度、半月一调度、逐月大通报推进机制,采取以月观摩、蹲点包村、台账销号等督导形式,运用第三方验收、红黑榜评比、百分制排名考核方式,坚持谁干得好看谁、奖谁、用谁,安排5000万元资金进行奖励,优秀干部优先提拔,年终排名后两位的调整岗位。

打造一台强引擎。实行党政双组长领导,分管县领导总调度,纳入政治监督考评;建立农林水旅环5个指挥部,抽调10名四级调研员、30名后备干部全程参与;县委书记投入一半以上精力,督促乡镇书记一线指挥,开展村支部书记季评年考;卡死五个节点,提前两月达标,集中展示寿阳乡村之变、乡村之美。

农业是国家的命根子,农村是城市的栖养地,农民是县域的主人翁。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以农民群众的满意感和幸福感为标准,以承接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为检阅,夙夜不怠、蒸蒸日上,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太谷区委书记 郁效军

太谷区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紧抓农高区、城市核、专业镇三大机遇,以“3345”为路径,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治理”工程,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打造“三条乡村振兴廊带”

将全区分为三个片区,三年共建设15个精品示范村、75个提档升级村、62个环境治理村。

西部片区以科“兴”农廊带。包括20公里科谷大道沿线的水秀、北洸、侯城3个乡镇25个行政村。围绕农高区“十大园区”,开展航天育种,搭建谷子、旱稻、草莓“研发中试—示范推广—加工销售—产业融合”链条,形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地。

中部片区以工“强”农廊带。包括18公里108国道沿线的胡村、北城、白塔3个乡镇20个行政村。以绿色化、智能化、创新化、集群化建设省级玛钢专业镇,以古城保护利用为龙头,落实市委百公里晋商文化圈百科全书“双百”工程,以康养为主题打造发展银发经济排头兵,形成全省城乡融合新标杆。

东部片区以旅“富”农廊带和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一主一副”两条廊带。涉及侯城、阳邑、小白、范村、任村5个乡镇38个行政村。“一主”沿40公里南山旅游路,串联“农旅十八景”;“一副”沿102省道和闫北线,结合设施蔬菜产业优势,做好“农业+”大文章,形成“农文旅融合”标杆区。

推进“三项重点任务”

今年,重点建设5个精品示范村,25个提档升级村。一是精品出爆点。突出“一线两点”:形成“东卜—郝村—东贾—范村—闫村—白燕—小白”先行线,打造白燕村和范村两个爆点村。二是提档带一片。建设8个污水处理设施。升级25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评选1000户“星级文明户”。壮大10个村办企业,确保集体经济达30万元。三是整治全覆盖。围绕“三路”、紧盯“三所”、突出“五地”,开展“六乱”整治,推动50个行政村干净整洁。

开展“四大专项行动”

一是产业提升行动。守牢全区35.65万亩耕地和29.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1.7亿公斤以上。用好14个帮扶车间,确保8357名脱贫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坚持“一业一标杆、一业一链条”,以巨鑫设施蔬菜种苗、中乾科技非免疫蛋鸡、东辉牧业10万吨牛肉、10万吨黑芝麻系列饮品、海玉产业园为龙头,建设“研发—繁育—种养—仓储—品牌—市场—质检—大数据平台”全产业链,当好省城“菜篮子”。充实“三旅三养”矩阵,以象峪谷神农世界和鑫炳记文化产业园为亮点,挖掘怡园酒庄和如燕酒庄红酒文化,放大广誉远国药影响力、完善孟母养生健康布局,办好美丽乡村艺术节等活动,打造全省大康养休闲地。做响品牌经济,发挥“晋中国农”区域品牌、“农高优选”商业品牌、“谷蓉香”地域品牌作用,增加“山西精品”和“三品一标”数量,带动更多特优农产品走出山西。

二是硬件提质行动。实施22个基础设施项目,实现106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升级。包括:续建山西农谷铭贤学堂旧址—广誉远道路和新建太行一号旅游路西山底—黑峰谷公路等7条道路;续建庞庄灌区配套设施与节水改造等6个水利项目;续建清洁取暖散煤清零及供热管网等4个环保项目;谋划农高区、经开区供水管网一期工程和推进第四污水处理厂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用水水价改革。建好太谷西220千伏变电站等3个电网工程。

三是环境提标行动。确保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提升,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

四是治理提效行动。坚持党建引领,“三讲三抓三提升”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强无职党员培训和流动党员管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央试点和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推广朝阳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治理经验,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促进乡风文明、治理增效。

强化“五项重大保障”

强化政策保障。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书记负总责、党政共同抓、四套班子齐上手、乡村两级主实施。“赛马比拼”、亮相打分,逐周督导、逐月观摩。发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效应,调动乡贤和知名企业家,形成“人人都出力、家家来参与、村村有亮点”的生动局面。

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各类资金11.2亿元,积极与东辉等企业合作,按照2至5倍比例撬动社会资本20亿元以上。

强化用地保障。腾笼换鸟,保障项目建设约600亩用地需求。

强化人才保障。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载体,争取在农高区设立徐明岗院士工作室。依托农高区培训基地,年培养“土专家”400名、“田秀才”50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600名、高素质农民700名。

强化改革保障。用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成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现有600余个专业合作社作用,推广丰富村集体经济“五种模式”(资本上山下乡的东卜模式、合作社牵头的郝村模式、产业园区覆盖的小白模式、联建共建的阳邑模式、景点资源开发的侯城模式),探索产业优、生态美、村庄靓、队伍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太谷路径。

总之,太谷区将坚决落实市委要求,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社会治理、要素流动融合,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作出贡献!

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和美宜居乡村

祁县县委书记 李 军

祁县按照中央及省、市部署,把“千万工程”作为“1号工程”,对照中央一号文件“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聚力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全力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落细落实。

一、围绕县情优势,谋定思路举措。

祁县有117个行政村,15万农村常住人口,46万亩耕地、40万亩水浇地、16万亩酥梨、6万亩蔬菜、15.5万头牛等农业基础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毗邻省城的区位优势;汾河昌源河乌马河“三河汇流”的生态优势;名人古迹众多的文化优势;玻璃、白酒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优势。我们立足特色,广泛征求和尊重群众意见,依照乡村地理条件、历史风貌、产业基础,规划引领,把117个行政村精准划分,特别是乡镇政府所在中心村,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因村制宜做好产业规划、建设规划,逐村分类推进。

二、聚焦工作重点,集中发力见效。

(一)确保粮食安全。围绕西六支等65个总面积26万亩的传统粮食种植村,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计划投入8000万元,其中重点争取省农业厅3000万元,再建4.7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2万亩玉米有机旱作基地。实施1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推广天育108等10个新品种,粮食产量预计将新增1000万公斤,同比增长3.63%。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围绕贾令等5个重点村,955户1751名脱贫人口,用好4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配套1705万元,实施辣椒、酥梨等56个项目,实现脱贫人口人均增收2180元,增幅16.3%。

(三)提升乡村产业水平。农业上,立足“果菜牛副”特色产业;工业上,立足白酒、玻璃器皿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

1.果业发展,投入6500万元,打造酥梨专业镇。聚焦闫漫、闫灿等8万亩的10个酥梨村,依托全国供销社龙头企业耀华果业带动,建设3万亩富硒酥梨基地,让5000户梨农受益。实现酥梨优果产量达24万吨以上,带动梨农人均增收1万元。

2.蔬菜种植,聚焦晓义等13个蔬菜大村,在6000余户种植1.8万余亩蔬菜大棚的基础上,推广紫番茄、水果黄瓜等10个新品种,引进立港公司投资9000万元,建设200亩全智能化温室,建成10个电商蔬菜供应基地,带动菜农人均增收1.2万元。实现蔬菜总产量突破31万吨,产值达7.8亿元。

3.畜牧养殖,聚焦北左等6个养牛大村,投资5000万元,强化优然牧业龙头带动,扶持九牛等牧场扩规升级,奶牛存栏达到2.3万头、肉牛出栏达到10万头。

4.农副产品加工,聚焦来远镇5个小米村、贾令镇3个熏肉村、东观镇5个红薯村,投资5000万元,建设覆盖13个村4000多农户的小米、红薯、熏肉三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促进当地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全县农副产品产值达到3亿元。

5.白酒酿造,聚焦北谷丰等7个传统酿酒村,依托红星白酒产业园项目,形成酿酒产能7.5万吨,白酒产值达到50亿元。带动农户种植高粱6000亩,促进当地4000余户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

6.玻璃器皿制造,聚焦下申8个玻璃村,发展张名等5个村级工业园区,新增产能3.2万吨,产值4亿元。解决就近务工2万人,带动人均增收1万元,村集体增收200万元。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市委“一片一带一圈”部署,对照“十有”标准,重点打造修善、东城、下申3个精品示范村;对照“六化”要求,打造26个提档升级村;对照干净整洁底线,88个村全部开展环境整治大行动。

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廊带建设,整合水利等资金17.3亿元,分4年实施湿地公园、幸福河湖等7个项目,打造王维水墨诗国小镇刘家堡、梨花节闫漫村等20个文旅融合燃爆村,让沿河39村5万村民和八方游客,尽情欣赏万亩梨花、千亩芍药、红白蓝绿交织的秀美乡村画卷。

创新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重点围绕谷恋等10个历史文化名村,对接王潮歌团队,引进投资30亿元的乔家文旅幻城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6252万元资金,撬动3000余万元民间投资,创新“文旅+”新业态,让乡间的晋商文化、名人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债券资金,在昭馀镇王村投资1.48亿元,建设一小、三幼;在圪垛村投资3亿元,建设昭馀文化广场及养老服务中心。全面铺开城乡供水等“六个一体化”建设,努力办成一批百姓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聚焦南谷丰、原东等12个村,建强战斗堡垒,推广“枫桥经验”,践行文明新风,德治、法治、自治融合治理,努力实现农村平安和谐。

三、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一)压紧三级书记责任。县委成立6个专班,乡村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观摩、一季一比武,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二)解放干部群众思想。走出去,学习晋城泽州城乡建设,学习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学习陕西杨陵的农业高新技术。引导乡贤能人、大学毕业生、企业家返乡创业。

(三)持续开展争资上项。调动职能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好专项资金、巩固衔接资金、周转金。

我们坚信,只要全县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产业兴、村民富、村庄美、乡风好的“千万工程”美好愿景就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