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高举金字招牌 强化示范引领 奋力谱写太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2-10 浏览次数: 【字体:

2月8日,太谷区委召开经济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周密部署,科学谋划全年发展盘子。面对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太谷区努力抓机遇谋发展,保安全促稳定,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为牵引,深入推进区委“一二三四五”战略不动摇,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决兜住民生底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继续优化“三大战场”布局,全力实施总投资528亿元、年度投资108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西部战场”以科谷大道为轴线,以水秀镇、北洸乡为主体,实施总投资248亿元、年度投资43亿元的40个项目,重点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核心区。水秀镇要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经开区平台优势,引进高科技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农业硅谷,打造新型城市样板。北洸乡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形成以“核”带动、多极支撑的“心”引擎,打造农谷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南山边线乡村振兴隆起带。

“中部战场”以水秀镇、北城区、白塔区、南城区为中轴线南北贯通,东西两翼,南至侯城乡,北到水秀镇,东接胡村镇,西连水秀镇,形成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实施总投资187亿元、年度投资36亿元的41个项目,重点打造精品城市建设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北城区要紧抓“产城融合”发展机遇,用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坚决打赢项目建设战、基层智能战、城区宜居宜商提升战,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北城。白塔区要全力服务古城的保护性开发启动工作,摸清底数,讲好故事,依据古城区域功能,分类打造特色片区。南城区要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加大招商引资,致力建设“促稳定、保民生、强经济、树标杆”四位一体的精品城区。侯城乡要做优做强“一产”特色,全面增强“二产”动能,多点盘活“沟域经济”,建设经济实力强、群众收入高、社会治理稳、生态环境优的大美侯城。胡村镇要加快推进玛钢项目转型升级,发扬新晋商精神,拓宽视野,打造国际化、智能化、市场化、集群化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新型城镇。

“东部战场”以南山旅游公路、孟王线为轴线,以侯城乡、阳邑乡、小白乡、范村镇、任村乡为主体,实施总投资87亿元、年度投资25亿元的15个项目。阳邑乡要用好农高区、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山西农业大学等优势资源,发掘文化内涵,突出科技引领,抢抓发展先机,实现突破突围,在农村改革示范上蹚出一条新路径。小白乡要做大做强红枣和苗木两大产业,注重集聚效应,在经营模式和改革上下功夫,绘制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小白新画卷。范村镇要充分发挥东辉世佳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番茄小镇等龙头项目的带动效应,建设现代农业主战场,依托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五彩范村”。任村乡要坚持走农业精品化路线,突出科技创新,注重品牌建设,筑牢蔬菜集散地地位,建设农业最强、农村最美、农民最富、治理最优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举招牌、舞龙头

全面引领乡村振兴

举全区之力,支持和保障神农科技集团今年实施的12个重量级项目落地,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的农业硅谷和全国有机旱作农业及功能(食品)农业发展新典范。

加快推进平台搭建。一要力争总投资2亿元的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等三大“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年底实现运营。积极助推中科院微小卫星项目落地,在农情监测、农作物分类估产、农业灾害预警等方面开展合作。二要启动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城项目,积极推动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科研成果转化;高标准提质占地1000亩的中试基地建设,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田森番茄小镇和中信集团100亿元旱垣温室项目。三要推进神农实施的中国北方林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开展谷子研究所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保存、精准鉴定、良种繁育和功能性开发利用,藜麦研究院资源收集保存;发挥全国最大草莓三级育苗体系巨鑫农业标杆作用;做大做强种植业领域(玉米、高粱、马铃薯、旱稻)和养殖业领域种业培育发展,实现晋汾白猪年出栏5万头、保森羊业年出栏10万只。四要承接好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办事处落户农高区,积极开展校地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智能农机、旱地水稻、人才引进方面的交流,加快山西农谷人才公寓建设,实现“拎包入住”。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产业集聚为目标,一要全面实施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园、山西农谷农副食品加工园、神农国际特优食品产业园、神农智慧农机装备园、东辉年产10万吨肉牛全产业链等为标杆的总投资187亿元、年度投资38亿元的33个重点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二要发展功能农业。实现藜麦全国推广100万亩、钙果全国推广100万亩、叶酸玉米全省推广20万亩、富硒小米全省推广10万亩、蓝莓全省推广10万亩。三要集聚产业加工。力争实现占地规模3000亩以上的功能食品加工集聚区,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加快构建“1+10”农高区发展格局;与中化集团、中粮集团、蒙牛集团等“国字号”企业达成合作;加快推进杂粮精深加工、海玉系列功能食品、金砖五谷、南方黑五类功能饮品等项目达产达效。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一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债务化解、农民持有集体资产股份继承和有偿退出等工作。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土地托管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依托山西农谷农民培训中心,继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二要办好各类论坛活动。高标准举办第五届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和第四届市农博会,承办好一系列高规格论坛,继续汇集全国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顶尖智慧,用好前沿思维,实现自我发展。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最具引领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一要大力发展“特”“优”农业。牢牢守住43万亩耕地红线,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亿公斤以上。实施1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继续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设施蔬菜提档升级2000亩。推进东方希望、大北农、晋汾白猪三大基地达产,生猪年出栏突破60万头,鸡年出栏量突破1000万只,争取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二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用好1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沿108国道、科谷大道、南山旅游路三条主干线,高标准建设9个乡镇、27个美丽乡村。用好成果,举一反三,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着力打造经济实力强、产业发展壮、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土文化正的太谷版“富春山居图”。

坚持促转型、重提升

全面打造产业集群

太谷区是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重点开发区的县(区、市),经开区和农高区并驾齐驱,助推全区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今年要深入推进“十百千”亿行动计划,实施好总投资128亿元、年度投资36亿元的30个工业项目,重点推进经开区总投资95亿元、年度投资15亿元的23个项目。

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以总投资9.8亿元的龙成玛钢年产5.2万吨绿色智能铸造投产达效为龙头,影响和带动总投资6.8亿元的金铭海盛新型五金制品生产基地、总投资4亿元的华耐新材料智造产业基地、总投资3.5亿元的聚龙工业机械生产基地等传统玛钢铸造产业提标升级、高端化发展。加快博柯莱智能制造产业园、象山铸造模具产业园开工,中通军工装备、神舟航天科技等项目落地,形成精密铸造产业集群。

实现新兴产业集聚。重点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外资俊领资本年产 10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恒通公司3万吨负极新材料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三晋公司年产1.5万吨碳基新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宝光公司年产2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兴伟新材料2万吨高性能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最大石墨产业基地。同时,积极推动凝固力上市。

实现优势产业提质。挖掘地域中医药产业底蕴,充分发挥神农科技集团控股广誉远国药的前景效应,继续壮大中药材集团、黄河中药、元和堂等骨干企业实力,积极推动修正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项目落地,构建集种植、加工、科研、生产、销售、物流、文化、康养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打造南山中医药产业集群,加速传统中医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迈进。

实现服务水平提升。要以省级考核为基准,继续完善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省一流开发区。要深化改革创新,重点围绕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持续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审批“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做到区内事区内办。要加快推进标准地供应,让地等项目而不能让项目等地。充分发挥经开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平台优势,走出去、请进来,优化项目盘子。

坚持搭平台、强文旅

全面实现提质增效

今年,要着力推动总投资228亿元、年度投资33亿元的29个服务业项目,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提升改造商贸零售、生活服务。带动家家利购物广场、御锦新天地“两大商圈”向中高端发展,依托古城特色步行街打造夜经济和文旅消费集聚区。继续发挥网络货运、废钢回收、红枣加工、蔬菜批发“四大平台”作用,培育壮大天然气批发行业,鼓励房地产企业创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促进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壮大家政服务、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等传统业态,引进更多品牌企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力争达到 70 户以上。

培育壮大物流货运、平台经济。以建设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依托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继续推进一期投资5.5亿元的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园、诚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形成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引导废旧金属回收企业规范经营,促进企业建立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穗华供应链、忠运网络货运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打造百亿级规模品牌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做大做强会展经济,高水平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围绕有机旱作农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推动旅游开发。太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不可移动文物63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36项,这些宝贵财富,是重现金太谷辉煌的压舱石,更是加快推动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太谷区将擦亮文旅产业名片,汇聚更多的人气、凝聚更多的财气、集聚更多的“烟火气”,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之路,形成以“农事研学、古城体验、非遗传习、生态休闲、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旅游新业态,做大做响“大美农谷·养生太谷”品牌。

以“农”兴旅,打造农事研学基地。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以科创中心、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标杆景点,打造高端研学基地。弘扬改革先锋杜润生“三农”情怀,发挥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农博会等大型会议效应,打响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形成“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南山旅游公路,串联沿线五个乡镇,设计精品旅游路线,通过举办“种植体验”“亲子采摘”“敬老体验”等特色农业系列活动,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

以“文”促旅,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围绕“晋商文化”,全面启动总投资20亿元、年度投资3.5亿元的古城开发保护项目,依据礼制格局,使用仿古材料,沿用传统工艺,以打造古城西南片区为突破,成熟一批、推进一批、保护一批、开发一批,重现晋商策源地、山西总商会昔日魅力。借助“孟母故里”厚重底蕴,用好孟母养生健康城、实施“一景一剧”工程,弘扬中华孝文化。积极发展“康养文化”,重点打造广誉远中医药小镇、乐华温泉度假小镇、东卜康谷养生小镇为代表的康养项目,打响“养生旅游”牌。融合太谷秧歌、形意拳、民间社火等活动,传承好鑫炳记、形意拳、晋派砖雕、晋商彩灯、根雕、蛋雕、麦秆画、葫芦烫画等民间传统工艺,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活力。

以“景”助旅,提升乡村旅游廊带。围绕七彩南山,打造“三山为太、九口为谷”的美丽景观、沟域特色。沿南山旅游公路,以革命教育、宗教文化、民俗故事、历史传说、地区特色为内核,抓好北洸、侯城、阳邑、小白、范村、任村等重点区域的旅游开发,全面激活三多堂、美宝山庄、古堡古寨、阳邑小镇、白燕遗址、上安古村等22个旅游景点,打造“农旅十八景”,实现“一乡一特色、一乡一品牌”,形成一条由西向东的乡村旅游黄金通道。

加快建设南广场旅游中心配套项目,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建立旅游业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和咨询服务平台,建立跨省文旅互动交流,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连锁品牌酒店、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解决方案,全面提升综合接待能力。

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一要实现数量增长。全区现有个体工商户25037户,带动就业约6万人,这是稳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将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个体工商户存量再扩张,继续保持15%的增长速度,争取突破3万户,新增就业1.5万人。二要推动品质提升。目前,太谷区共有中小企业4700户,带动就业5万余人。这是稳增长的重要基础。要继续落实好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新23条、市25条和区16条等政策,实施“小升规”培育工程,新增“小升规”企业15家,新增就业1万人。培育“专精特新”及小巨人3户以上。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非禁即入”“法无禁止皆可为”,凡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市场去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让民营经济成为投资主力军。同时加强法制监管,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塑形象、展风采

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省委提出,要围绕“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实施,重点推动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太谷将主动出击、主动融入、主动推进,对标发达城市,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城。

细化城市架构。按照“北拓、东融、南优、西联、中强”的构架,推进新城建设步伐,加快老城保护开发,形成“一主、一带、两轴、三中心、五片区”的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延伸完善“一环七横五纵”主干路网,实施总投资11.8亿元的15个路网建设重点项目。滨河北路东西延、铭贤学堂旧址至广誉远道路、南同蒲上跨桥等续建项目国庆节前建成通车;实施总投资6800万元,全长30.4公里的10条旅游路支路建设项目。围绕农村路网更新,完成运煤线、闫北线等总里程约31公里的五条乡村连接道路提质改造工程。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总投资29亿元的14项城建重点工程。全面启动总投资10亿元、年度投资4亿元的城乡集中供热“三源一网”建设和总投资3.35亿元的山西农谷集中供热项目。围绕南山南路、箕城街两条主干路,康宁东街一条次干路,实施总投资5亿元的雨污分流、强弱电更新及道路改造项目。打造水支撑,实质性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山西水投城镇居民供水项目,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第三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5G基站200个;加快太谷西220千伏2所新建变电站、新代110千伏变电站建设,不断补齐城市短板。

建设宜居城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凝练城市精神,塑造城市风貌。一要强化“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积极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抓好大气、水体、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围绕“一山系两河流三水库”,统筹开展生态修复,促进太谷明珠焕发生机。实施“彩绘大地、绿美山河”工程,营造“绿茵覆盖、花团锦簇”的城市园林环境。二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市民崇德向善,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气,着力提升市民素养,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三要以“五部联勤”为抓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太谷”建设,打造集智慧政务、智慧农业、智慧警务、智慧城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全力建设产城互动、景城共生、文城交融的现代化精品城市。

坚持释红利、惠民生

全面提升群众福祉

要持续推动一批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实施好重点民生工程,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不断提升32万太谷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兜牢民生保障。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基础性战略工程,做好全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试点工作,落实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制度,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就业扩容、创业扶持、就业援助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高水平就业。高品质推进“三源一网”建设项目,确保今年稳定投入运营、群众温暖过冬。

提升教育水平。加快山西工商学院培训基地落地。深化与省实验中学合作办学,实现太谷中学教育集团的扩容增量、提标升级。加快推进太(金)谷中学、南关小学建设并投入使用,尽快完成太谷五中、东关小学整体搬迁,规划启动箕城学校、凤仪学校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优化全区学校布局。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建设,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内涵质量发展。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和中小学校评价改革省级试点工作。锻造本领高强的校长队伍和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继续落实“双减”政策,办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人民满意教育。

优化医疗服务。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构建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贯通、管理一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基层服务建设,加快人民医院住院楼配套工程建设。发挥中医特色,积极推进新建中医院医养结合项目,以孟母养生健康城康养学院建设为契机,打造康养新业态,打响“康养太谷”新品牌。

建设平安太谷。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机制,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性技能,全力做好信访维稳。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太谷、法治太谷。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从思想意识、责任落实、精准排查、信息沟通、应急演练上全面检点,坚决守好太谷阵地。

提高站位、扛牢责任

全方位保障高质量发展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各部门要把抓落实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使命,全力推动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一要在“讲政治”中干事业。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确保全区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坚持区委常委会定期研究经济工作机制,及时研判形势、常态化开展调度,推动形成合力,完成全年目标。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抓在手上,“一把手”要当好“施工队长”,确保区委号令一声喊到底、部署一竿插到底、落实一手抓到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二要在“提本领”中显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自我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个本领”,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知晓经济规律,洞察经济态势,努力成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行家里手。要继续壮大农村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乡镇党政班子抓经济、谋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行经济指标考核下放机制,让乡镇工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要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加强对村干部、带头人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其尽快成为基层治理、助农增收的致富引路人。企业家要秉承晋商文化的优秀基因,主动投身发展实践,坚守创业发展底线,勇担责任回馈社会,努力成为懂管理、会经营、守诚信、有气魄的发展中坚。

三要在“优环境”中促发展。要加大项目储备,下大力气招商引资,用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校友会招商等途径,做好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产业转移,加大与“国字号”“省字号”对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吸引头部企业、领军企业,让“链长”培育“链主”、“链主”带动“链条”,千方百计发挥项目的最大效能。要突出项目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照“三无”“三可”要求,全力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全办好”“一枚印章管审批”和“证照分离”改革,努力营造要素保障有效、市场竞争有序、违规整治有力、“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最佳环境。要紧盯项目推进,竭力破解制约要素。要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盘活现有资源,在破解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上下功夫、解难题。探索开展城镇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的有效办法,将国有建设用地中的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且权属清晰、无法律纠纷的存量产业建设用地,通过政府收储、自主开发等方式进行再开发,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科技保险支持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要有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大淘汰和压减落后产能,腾退用能空间。

四要在“严管理”中抓落实。要保持严的总基调不动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一把手”、紧盯“微腐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好“四种形态”,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真正使党员干部做到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防止“四风”反弹、制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让愿担当肯干事的人有平台、让敢担当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能担当善成事的人有奖台,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决不让担当者失落、决不让奉献者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