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3-04 浏览次数: 【字体:

志愿者引导非机动车安全有序通行

疫情防控冲锋在前

一滴水、一颗钉、一束光……雷锋从未远去,一直都在。

即将到来的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亦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近年来,志愿者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无处不在,温暖人心。充满青春朝气的“小青荷”、穿梭街头巷尾的“武林大妈”、利用退休时光发挥余热的“银发联盟”、奋战在乡村振兴战场的生力军……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志愿者是他们共同的名字。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正是雷锋精神不断焕发时代活力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属于他们的风采!

奉献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连日来,太谷区天丽新都小区居民化身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每名志愿者、每个志愿小组,在小区忙碌的身影宛如跳动的音符,奏响爱的奉献之歌。

太谷区输入性疫情发生后,天丽新都小区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小区。小区物业管理处积极配合太谷区、北城区管委会疫情管控要求,于2月19日20时40分开始,实行只进不出、居民居家隔离的管控措施。同时,借调太谷区贾堡村的民兵骨干协助管控。从这一天开始,不断有志愿者加入到小区的服务行列中。据不完全统计,从疫情开始到现在,累计有近500人(次)的志愿者默默奉献着。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组织居民进行身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小区消杀、卸载防疫物资、搬运生活垃圾、发放救济物资等。他们中,有机关干部、企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快递小哥、学生。疫情当前,他们无所谓身份,不关乎过往,一切听从防疫人员的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工作者,每个人都向着战胜疫情的目标不断努力。

志愿者王勇说:“小区隔离后,在小区内当一名志愿者,只因能为抗击疫情尽微薄之力,守护小区安全。”

志愿者武鸿鹏说:“当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志愿者曹喜年说:“天丽新都小区是我家,我为自己的家出点力,理所应当。”

朴实的言语,无私的行动。在志愿者们的大力配合,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他们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救援捐赠的物资到达小区后,就快速、合理地分发下去,在小区被封控后,居民依然衣食无忧,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温暖。

他们是居民,也是志愿者,他们的志愿行动,就是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的生动诠释。

城市街头巷尾的 “红马甲”

“您好,路口处请减速慢行”“骑电动自行车请戴好头盔”“请不要将电动自行车驶入机动车道”……行走在市城区各个路口,总能看到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手持宣传旗,配合交警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成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翟林就是其中一位。“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奉献,还是在传递文明之光。”翟林说,文明交通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反映出一座城市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高低。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他与朋友积极响应号召,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共同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在行动”大型创城志愿活动中,向市民科普交通安全知识,提醒过往行人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带动广大市民自觉遵章守法、安全出行。

创建文明城市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品位,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同为志愿者的胡志萍说:“我们不仅要做文明出行的表率,也要教育引导身边人文明出行。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为的就是用实际行动传递真情与温暖,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

自我市争创文明城市以来,涌现出不少为文明城市创建默默奉献的“活雷锋”。他们有的活跃在车站、广场、医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开展文明引导和文明示范志愿服务活动;有的活跃在金融、餐饮、公共交通等窗口服务行业中,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专业性志愿服务;有的则深入小街小巷、饮食摊点聚集处,清除卫生死角、小广告等,增强市民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有难必帮的救援队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志愿者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股正能量。”晋中蓝天应急救援中心主任张波说,这种正能量的汇聚,就是践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近日,太谷区输入性疫情发生后,张波立即组织带领蓝天救援队服务小分队队员,助力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安检工作,为医患保驾护航。

去年10月,我市遭遇连续强降雨,他协调指挥20余名队员投身抗洪一线,同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积极捐款捐物,不遗余力地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3·15”乡宁山体滑坡救援、长凝镇石槽头山火救援、多次水上救援……有险必救、有难必帮,张波只是晋中蓝天救援队一个小小的缩影,这样的“雷锋”在队里有400余人。

这个来自民间的不凡群体,成立于2013年6月。2016年12月,经晋中市民政局批准正式登记注册。成立至今,他们把雷锋精神、人间大爱撒向世界许多角落。

“我们参加过尼泊尔地震、老挝溃坝、甘肃岷县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云南鲁甸地震、河北水灾、四川九寨沟地震、甘肃文县暴洪泥石流、长治沁源火灾、太原城市内涝等众多大型国际和国内救援行动,发挥了中国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成为国际救援舞台上的一支新生力量。”晋中蓝天救援队队长罗军风轻云淡的话语背后,是每一位队员汗水乃至鲜血的付出。

“除了应急救险外,关爱老人、关心下一代、帮助流浪人员,也是我们的日常工作。”罗军说,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大爱是爱,小爱也是爱。晋中蓝天救援队致力于做晋中民间救援队伍的先锋队、政府应急救援的好助手、服务晋中平安的中坚力量,成为国内领先专业救援力量。在他们的引领下,守望相助、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传递温暖,晋中“雷锋”的队伍越来越大,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王书记尽心尽力给我们办实事,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要不是王书记,我们哪有现在的好日子?感谢王书记。”……这位百姓口中的“王书记”,就是和顺县松烟镇关家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必须践行雷锋精神,勇于担责、善于谋事,当好‘领头雁’。”自2014年担任关家峪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王建新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带领村民苦干实干,找准产业发展路,阔步前行,乡村再结致富果。

关家峪村全村174户,485口人,为有效开展工作,王建新从抓班子、带队伍做起,建立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为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王建新深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硬道理”。他上任不久,便带队去各地取经,并根据村情实际,确定多元化发展模式:新建养牛园区,大力发展养猪、养羊等养殖产业,扩宽群众增收渠道;通过招商引资,与泰和石材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党建+企业+集体”模式,盘活山地资源,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在村集体收入稳定、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王建新加强村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治理:新建入村道路、修缮村内主街道与巷道;新砌护村大坝、清理河道,实施饮水工程;绿化村内主街道,形成一派宜居宜业的和谐景象。同时,修缮村党员活动中心、戏台等文化设施,新建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老百姓富了、笑了、乐了,王建新还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用实干苦干绘制着关家峪村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他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践行雷锋精神,甘做乡村振兴的‘孺子牛’,把我们村建设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热心又实在的“桃花哥”

榆次区郭家堡乡新付村村口往东150米,有一家名叫永康桃花面的小饭店,店主名叫许云峰。今年50岁的许云峰是晋中市义工协会的一名志愿者。许云峰做的桃花面口感好,价格实在,在附近小有名气,再加上他为人热心,乐于助人,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桃花哥”。

“桃花哥”的小饭店不仅是一家饭店,还是一个为户外工作人员提供免费服务的爱心驿站。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人员累了、渴了,都可以去他的小饭店歇歇脚,喝口热水,或是吃口热饭。而这项爱心举动,他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许云峰告诉记者,他平时起得很早,到菜市场买完菜后,便回店里忙着准备饭菜。来往间,他常看到环卫工人在酷暑寒冬中工作,非常辛苦,便热心招呼他们到店里就餐。一些家境困难的人到他店里就餐,他也不收钱。“看到别人有难处,我就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帮。”许云峰说。

2015年,许云峰加入晋中市义工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协会举办的爱心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多年来,他坚持免费向环卫工人提供帮助,冬天有热腾腾的桃花面,冬至有饺子,正月十五有汤圆,每年腊八还有腊八粥和饼子。今年春节前,他还向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免费送饭菜,让他们吃上热乎饭。

许云峰通过晋中市义工协会的爱心项目,与一些家庭贫困的老人结成定点帮扶对象。逢年过节,他就会带着慰问品看望老人,与他们唠唠家常,看他们有什么困难,尽力帮助。这些年来,他帮过多少人,自己也记不清了。“咱就是这么一个性格的人,能帮到别人,我也很开心。”许云峰的话质朴真诚,就像他做的桃花面一样,实在又热乎。

记者手记:

让奉献成为行动指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一个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的岗位?

对,只要勇担当、肯奉献,那你就是这个时代的“活雷锋”。我们欣喜地看到,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已经内化为每个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雷锋精神没有过时,志愿服务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

笔者还记得,曾经有这样的现象, 3月份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时,各行各业往往在学校、广场、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节日一过,学雷锋,没影了,导致很多人感慨,“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志愿精神的普及,在我市,志愿服务已成为全民“大合唱”,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社会大众的习惯和自觉,爱岗奉献已经融到新时代的公序良俗中。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高校志愿者联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各类救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晋中大地生根发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型文体活动、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行动中,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不仅成为生活中和网络上的高频词,奉献也从高尚变成一种风尚和时尚。一呼百应,无数志愿者正在晋中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新时代,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到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中,以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让奉献融入我们的生活态度,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