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榆社县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越走越有奔头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5-11 浏览次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今年以来,榆社县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不折不扣把“二十字”方针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稳住农业生产基本盘

榆社县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关、集中突破,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狠抓稳产保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完成1.8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狠抓种业发展,积极开展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启动种业翻身仗专项行动。同时加强与晋中国家农高区、科技院校及优质企业的战略合作,为稳步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作出榆社贡献。

打好有效衔接攻坚仗

榆社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精准分类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以及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等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衔接、工作无缝对接、实现平稳过渡。

强化动态监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返贫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户”常态化监测,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强化后续帮扶,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快实施522个乡村振兴项目,用活用好18亿元扶贫资产,继续做好驻村、结对、产业、就业“四个帮扶”,推动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强化兜底保障,全面落实民政、医疗等各项保障政策,小额信贷分红、光伏收益优先向兜底户倾斜。并继续为全县脱贫人口缴纳返贫险、意外伤害保险,兜紧特困群体的生活“基本线”。

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

按照“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品牌塑造、项目支撑、市场拓展”的思路,榆社县实施“三个倍增计划”,抓好“三项重点工程”,坚定不移走好农业“特”“优”之路。

实施设施蔬菜产业产值倍增计划,完善西马、南翟管、仰天村3个设施蔬菜园区,巩固拓展社城花卉产业园区;依托东庄生态农业合作社,盘活利用太铁生态农业园,实施大棚改造提升,努力打造集规模种养、乡村旅游、基地研学于一体的特色生态产业园区;依托传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韩效兵全国劳模工作室的扩张效应,建设集信息服务、市场销售、产品检测、冷链物流于一体的设施农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引领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带动设施蔬菜产业产值达到1.3亿元。

实施肉牛养殖倍增计划,依托牧乐嘉公司,投资1亿元,新发展能繁母牛0.5万头、肉牛1万头,确保年出栏稳定在1万头,年底存栏达到2万头,年产值稳定在1亿元。

实施生态甲鱼养殖倍增计划,依托三和农牧渔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生态甲鱼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年内养殖规模达到5万只。

抓好种养基地提升工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积聚的“四种四养”特色产业,重点扩张谷子、高粱等“大而全”和羊肚菌、鹌鹑等“小而精”的产业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发展。

抓好市场主体提质工程,筛选确定了一批发展基础优、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项目化管理办法全力扶持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全力打造省级、市级示范主体。同步完善益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稳定务工、入股分红等办法,牵引拉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经济人队伍帮助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抓好品牌建设提效工程,重点依托东庄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强化“榆社笨鸡蛋”品牌引领,定期保底收购,精心包装策划,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争实现产值“倍增”。依托山西五福公司,强化“榆社小米”品牌引领,研发“榆社小米营养粉”系列产品,打造“山西小米产业航母”。依托德润泽等传统酿造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陈醋产业,力争跨入龙头企业行列。

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力

榆社县坚持规划先行,启动乡(镇)级规划编制,完成55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优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综合类村庄规划编制,构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同时坚持示范引领,结合浊漳河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完成托管服务1万亩以上,带动产村融合、整体发展。积极支持每个乡镇精心打造1个示范村,重点建设东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偏良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

坚持重点治理,巩固提升“六乱”整治成果,计划年内完成改厕3000户,建成运行郝北、常银、西马、北山晕、南白5个生活污水处理站,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美丽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