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城市名片>人物选介>详细内容

王 勃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 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通化(今万荣县)。“初唐四杰”之一。

    祖父“文中子”王通,为隋末大儒,曾任蜀郡司户书佐;父亲王福畤,精于撰述,曾任太常博士、齐州长史。兄弟都有才名,被其父友人杜易简誉为“王氏三珠树”。

    王勃六岁能文辞,九岁读颜注《汉书》,作《指瑕》指正其失误。唐麟德元年(664),太常伯(尚书)刘祥道巡行关内,王勃上书自荐。刘上表于朝,誉之为神童,应试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年(666),献《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被沛王李贤召署府修撰。时诸王以斗鸡争胜,戏作《檄英王鸡文》,为高宗所闻,认为王勃有意挑拨诸王子不和,当即将其逐出王府,流落蜀中。后闻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多药草,求为虢州参军。

    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后世称为“初唐四杰”。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非常反感,并批评汉赋、两晋六朝的颓靡文风,对盛唐的诗歌文学影响很大。诗文多登临山水、怀乡别友之作,其中五律成就最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脍炙人口,成为古今赠别名句。骈文《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据传因探父道出洪州(今江西南昌),恰逢九月九日都督阎伯欤宴客于滕王阁。阎欲以其婿作序以夸客,又假意拿出纸笔,遍请座上人士作文,都谢“莫敢当”。至王勃处,竟不让,欣然承应。阎怒其不恭,拂袖入室,遣吏伺其旁。王勃挥笔疾书,吏屡入报,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时,阎矍然起,叹为天才。因恃才傲物,“为僚吏共嫉”,受曹达案牵连,被判死罪。幸得赦,免官。在离开洪州去交趾探父途中渡海溺水,惊病而死。杨炯辑其诗文编为《王子安集》二十卷,并作序。今仅存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