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故事>详细内容

石勒的传说-黄瓜本名胡瓜

来源:史志院 发布时间:2017-09-12 浏览次数: 【字体:

两汉时期,塞外匈奴、鲜卑、羯、羝、羌等少数民族内迁时,带来了大量内地原本没有的植物种子。这些植物,特别是蔬菜,极大的丰富了内地百姓的生活。同时,大家为了便于称呼,皆在这些植物名称前面加了一个“胡”字,比如我们现在常见的胡萝卜。其实,黄瓜也是胡人引进来的,它的名字最初不叫黄瓜,而叫胡瓜。而且,这一名称的来历与我们榆社人石勒有着直接关联。

公元322年,赵王石勒(此时尚未称帝)在国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颁布了一道旨在提高羯族等各少数民族地位,加快民族融合,稳固后赵政权的《禁胡令》,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号胡为国人”。也就是说,今后胡人就是国人,不管是谁,再也不能称羯人等少数民族人为胡人了。而且,不但是不能以“胡”字称人,就连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中也不能带个胡字。这是一道非常严肃的诏令,当时有不少人因为说话时不小心带了个“胡”字,就遭来了杖责、坐牢,甚至杀头之罪。

当时有个汉族人叫樊垣,身居参军之职,为人耿直清廉,又学识渊博。谋士张宾觉得樊垣可用,便向石勒举荐了此人。石勒当即将他升为章武内史。过了几日,樊垣新官上任,依着惯例来拜辞石勒。石勒见了樊垣,正要和他说点什么,一看他竟然是穿着一身破碎的衣衫来见自己的,便有点不高兴:“就是再怎么清贫,也不至于连一件整齐的衣服也买不起吧?”

樊垣一向直来直去,此刻又正是气头上,未及多想,便回话道:“我就是穿得再好,也经不住让那些无道的胡贼半路打劫啊!”原来,他是在来襄国的路上被几个胡人给抢了。

石勒一听,立马大怒:“真正是无道胡贼,光天化日,竟敢拦路抢夺!”

樊垣一看石勒动怒,这才猛地想到,自己刚才一时疏忽,竟把《禁胡令》给忘了,这可是杀头之罪啊。想到此,心里很是害怕,敢忙就叩头请罪。

但凡豪杰名流,性情多是变化无常的。石勒也是这样的人,高兴时和颜悦色,宽宏大量,甚至温文尔雅;不高兴时,怒发冲冠,蛮横粗暴,难近情理。不过今天正好他心情舒畅,即便是听樊垣说了件烦心事,也还是没影响到他整个儿的好情绪,再加上他一见樊垣,就有点喜欢上这个迂腐十足的书呆子了。“哈哈哈!孤王的禁令是用来约束那些俗人的,像卿这样的老书生,怎会怪罪你呢?就让孤来替那些无道胡贼向你赔偿好了。”言罢,不但没追究樊垣之罪,反而还赐给他一辆车一匹马,还有若干衣服钱财。

午饭时,石勒又特意留下樊垣一同进膳,并让张宾作陪。石勒是个武夫,对读书人却是格外喜欢,也格外敬重。他看到樊垣还有点紧张,就有心再捉弄他一下。于是,就悄悄地吩咐下去,做一道如此如此的菜上来。不一会,侍从便端上一盘凉拌黄瓜--当时大家一直称作胡瓜,《禁胡令》颁发后,竟还没有个合适的名字。石勒夹了一口送到嘴里,连呼好吃,继而一转身就问樊垣:“卿可知道这是什么菜?怎如此好吃呢!”

张宾一听,知道石勒在故意难为樊垣,只怕他又说那个“胡”字来,所以赶忙就给樊垣使眼色。

樊垣却也不傻,他瞅一眼张宾,又看看石勒,略一停顿,便摇头晃脑地吟了起来:“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此乃黄瓜是也。”吟罢,竟是连一个胡字也未带。

石勒一听,大喜道:“好好好!好一个玉盘黄瓜!”

从此之后,胡瓜方正式被大家称为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