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故事>详细内容

石勒的传说-自古“羊胡”出塞外

来源:史志院 发布时间:2017-09-12 浏览次数: 【字体:

“胡”本来是匈奴人自称的音写“天之骄子”的意思。历史上,西汉政府为了稳定边疆,准许匈奴人迁居北方。此时,汉人方开始以“胡人”代称匈奴。东汉末年,为解除匈奴“惧必为寇”的隐患,在曹操的动议之下,又将大批匈奴分别迁居到今山西省各地,与汉人杂居。

羯族原本役属于匈奴部族,所以,历史上也被称作匈奴别部。羯族主要杂居于今榆社、武乡一带。“胡人”本是游牧民族,内迁后仍有大部分人以放牧为生,一部人则开始学习农耕。他们的到来,对改变内地单一的农耕文化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民族风俗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在很长一段时期,汉族人都对外来的胡人有一种歧视心理。胡人有许多人不愿意或不具备条件学习汉族文化,所以,他们当中就有许多文盲。在当时来说,从事放牧牛羊的人,一般都是家庭贫困,仅有“一技之长”的胡人,所以,汉族人就把放牛的人称作牛胡,把放羊的称作羊胡。后来,虽然石勒称帝后颁布了《禁胡令》,不允许大家称内迁各少数民族为“胡人”,但民间还是把这种称呼一直流传下来了。

时至今日,榆社人仍称放羊的人为羊胡,而在榆社县北寨乡一带,则仍称放牛的人为牛胡。

羊胡的称呼明显带有一种歧视和讽刺,比如,榆社人在说某一个人穿得破烂不整,又不懂礼节,举止粗鲁时,常好用的一句话就是:“看你羊胡呀的,像个甚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