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武克鲁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武克鲁

    武克鲁(1921~1945), 原名师曾,祁县夏家堡村人。出身富裕家庭,读书勤奋,性格刚直,有爱国热情。民国26年(1937)秋,就读于太原进山中学。同年11月省城沦陷后回家,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决心投身抗日斗争,离家参加抗日武装。家庭成员极力阻拦,为其成亲,不让出门,并派人跟随。但武克鲁态度坚决,设法只身出走,参加中共祁县党组织组建的抗日游击队。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30年(1941),任祁县独立营第七连连长。是年春,日军在同蒲和白晋铁路交叉的三角地带建立据点,修筑碉堡炮楼,大搞“治安强化”运动。斗争形势日益恶化,全营战士露宿山沟,衣食无着。在生死存亡关头,升任独立营副营长(营长由县长兼任),负责军事指挥。尽管自幼娇生惯养,生活条件优厚,但坚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鼓舞士气,坚定斗志。成功破获一起严重的投敌案件,惩处汉奸、叛徒7名,稳定军心,整顿纪律。大力贯彻县委决定,运用游击战术,主动对敌作战,与日伪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破击白晋路,袭击同蒲线,伏击运输军车,攻打古县据点、围困子洪,相继组织指挥战斗数十次,扭转被动局面,巩固发展了路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路西游击区工作。独立营部队由100多人发展到500余人。特别是民国31年(1942)2月22日,率独立营化装成日军便衣队,骑着自行车,背着三八枪,打着自制的日本太阳旗,大模大样直闯日伪军的鲁村据点,仅用十几分钟和一颗子弹,全歼守敌一个小队,缴获步枪15枝和数箱子弹,创造了“一颗子弹打鲁村”的传奇故事。《新华日报》曾专门报道祁县独立营的英勇业绩,中共太行区党委也多次通令嘉奖。民国33年(1944)12月,升任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民国34年(1945)6月5日,于路西游击区检查工作后,返回路东根据地。途中住宿阎家山村,遭大队日军包围,突围时中弹牺牲。噩耗传出,群众自发编唱《武克鲁歌》纪念民族英雄,长时期在祁县乡村中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