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马兴元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马兴元

    马兴元(1917~2005),昔阳县东冶头镇静阳村人。民国26年(1937) 5月,参加牺盟会。民国28年(1939) 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 1940) 6月,任中共昔(阳)东县二区区委书记,发动组织群众为部队筹粮。8月15日,带领区、村武装袭击凤居日军据点。撤离到黄岩村时,被日伪军包围,捆绑毒打后押解赵庄村,在厕所小便时越墙脱险。后组织民兵在三教河村、李家庄一带发动群众反“扫荡”,利用地形地物障碍打击敌人。太行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国传发布命令,号召在全分区推广其对敌斗争经验。后任中共昔(阳)东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深入敌占区、游击区和干部群众研究对敌斗争工作。在窑洞里召开民兵会时,突然被敌包围,突围中一只脚扭伤。

    民国35年(1946) 4月,任中共平定县委书记兼三十团政委,8月调任昔阳县委书记。民国36年(1947)底,参加晋冀鲁豫中央局冶陶土地会议,对土改中出现的“左”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结束后,对全县土改中问题比较严重的乡村实地进行调查,并向中共太行区党委如实汇报,及时纠正。后任中共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针对不少农村干部躺倒不干的问题,从思想教育入手,组织工作队入村总结土改工作的经验教训,启发农村干部振作精神,重新挑起工作重担。《新华日报》曾发表文章肯定并推广林县的经验。

    民国38年( 1949)1月,继续南下。同年9月到达福建漳州,任中共龙溪地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龙溪地委副书记,一手抓恢复经济,一手抓剿灭土匪。1953年,国民党海陆空军进犯东山岛,在反击战役中负责民兵参战和后勤工作。

    1955年9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着力解决植树造林和建立防护林带工程中荒漠化风沙侵害树苗的难题,发动群众采用垒墙挡风在墙下植树,小树长大后拆掉挡风墙的方法,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并以点到面推广全省,植造绿化带2300余公里,通过改变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中国科学院专家到福建省视察时,曾详细询问植树造林经验,给予肯定。

    1959年11月后,任中共龙溪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全国粮食紧缺的时刻,调拨 2亿斤粮食支援外地。1962年赴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周恩来总理表扬:“福建在最困难的时期支援了全国,风格很高。自己省吃俭用,给国家这么大的支持,很了不起。”。1965年1月,任福建省农、林、水利办公室主任。1966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批斗2年。1969年10月任福建省革委会委员、生产指挥部副组长。1975年6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在龙岩地区视察时,发现100多名干部被关进监狱,其中29人被判刑,其中有人被判死刑。认为做法欠妥,必须坚决纠正。与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交换意见后,做出批示:“一个也不能杀,大部分人必须解放。”。1976年1月,在“四人帮”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次被打倒。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负责落实政策工作,执行中央“宜粗不宜细,尽快落实”的指示精神,福建省一年内复查案件10万余起。

    1979年12月,在福建省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当选为福建省省长。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坚持“有先有后,循序渐进”的作法,结合福建的实际,落实农村生产责任制。在闽北通过“公司加农户”试点,正确处理工农业的关系,既保护农民个体生产的积极性,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福建省厦门特区建设中,向国家提出设立企业投资公司的建议。公司成立后,从香港引进30亿元资金,建设海港码头,从香港买旧船修复后成立10万吨的船队。修建厦门机场和铁路。从日本、美国引进程控电话交换设备、高密度纤维板、福日彩电、柯达胶卷等高科技产品生产线,为厦门特区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983年8月至1985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顾问委员会筹备组组长。继续关心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工农业生产,支持特区的发展。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就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农业发展等问题建言献策。

    是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席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第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还被聘请为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多次回家乡考察,对家乡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