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朱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朱指南

    朱指南(1911~1950),又名朱向离,化名林琳、张文成,平遥县北营村人。

    民国7年(1918)入本村小学,民国13年(1924)在县城第二高级小学上学,受平遥县第一任共产党支部书记任行健的影响,热情向往革命,积极参加宣传队,进行讲演、募捐,声援五卅惨案中的罢工工人。民国16年(1927)因家境贫寒,辍学回家。民国19年(1930)考入太原成成中学,经地下共产党员介绍,加入进步学术组织“拓荒社”,研究社会科学。民国二十(1931),九一八事变后,担任太原市学生后援会执委,组织学生开展反蒋抗日斗争。后因参加驱逐反动校长的活动和到省政府请愿,被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转到北平中华中学上高中。

    民国21年(1932)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工作,后任中共河北省蔚县县委特派员。民国24年(1935)任中共五台县特支、区委委员和县委书记。翌年2月被捕,经受酷刑考验,严守党的机密,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同年12月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方获释出狱,与党组织失掉联系,后任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教导员。民国27年(1938)6月赴延安抗大学习。次年到中共北方局工作。之后转入八路军三八旅十六团,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30年(1941)秋,调太岳军区工作,任中共临汾情报站支部书记,化名张文成,以商人身份,孤身打入临汾伪大汉义军司令部。后以日军六十九师团晋南棉织厂营业部主任、经理等身份搜集情报,配合太岳军民的反“扫荡”作战。其中的一个情报,使八路军准确掌握敌情,于民国32年(1943)10月24日设伏韩略村,歼灭由120多名日军军官组成的“观战团”,受到中共中央社会部和中共太岳区党委的专电嘉奖。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太岳第一军分区情报处处长、政治部敌工部副主任、八纵队(后改为六十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参加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及川陕各地的战役。民国38年(1949),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七八师政治部主任,南下成都,从事城市接管和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在国民党起义部队三兵团任军事总代表。1950年初受命赴京,准备出任驻国外武官。2月5日在赴京途中,于成都石板滩被国民党土匪残部杀害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