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高剑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高剑平

    高剑平(1910~1948),本名李树林,字竹轩,灵石县两渡镇东方村人。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在校品学兼优,深得师长器重。民国21年(1932),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汾阳铭义中学。翌年受聘回乡,担任两渡村初级小学教员,后任校长。在校期间,执教严谨,待人谦和,亲自授课,并结合时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七事变后,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二纵队,任连长。带领战士们转战于吕梁山区,多次抗击日军的进攻,出色地完成了纵队交给的任务。民国28年(1939)5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阎锡山配合蒋介石积极反共,制造“晋西事变”,向决死二纵队发动重点进攻,在随部队向晋西北突围的战斗中,被冲散,失掉组织关系。为寻找党组织,化装穿过敌区,到原晋西南工委驻地,但由于机关转移,人员疏散,未果。返回吕梁山区后,改任隰县一区抗日区长,后调任汾阳县税贸局局长。

    民国30年(1941),奉命转入太岳区工作,先后任介灵联合县政府秘书,介休一、二区区长,介休县民政科科长和县政府秘书等,工作更加勤奋,抗日斗志更加坚决。民国31年(1942)3月,又重新加入党的组织。任介休二区区长,带领区游击队和民兵,在洪山、郝沟一带打埋伏、炸碉堡、割电线、破铁道、捉汉奸,吓得日伪军躲在据点内,不敢轻易出来活动。一次,乘日伪军上东山抢粮之机,带领游击队偷袭敌人据点。日伪军撤回增援时,又巧设埋伏,截击敌人,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保卫了群众的劳动果实。民国33年(1944)5月,利用洪山唱戏、敌人警戒麻痹之机,率领游击队夜袭碉堡,控制戏场,并亲自向群众宣传抗日,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威慑了敌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巩固和扩大解放区,积极开展生产建设和支前工作,受到上级的表扬和群众的称赞。但阎军及阎锡山当局却对高剑平恨之入骨,当获悉李树林即是高剑平时,便抄了他的家,妻子拖儿带女星夜逃奔解放区。民国36年(1947)5月,任介休县县长,带领县大队和游击队粉碎了阎军的多次进攻,使解放区形势空前好转,民主政权日益巩固。

    民国37年(1948)6月29日,洪山战斗胜利,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在执行监收任务过程中,被突然爆炸的弹药当场炸死。1952年1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介休县人民在张良村为他及同时遇难的烈士树立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