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张彝鼎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张彝鼎

    张彝鼎(1902~1992),号鉴秋,灵石县人。为张友渔同父异母之弟,国际著名法学家。

    出生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从父学识。民国7年(1918),与兄长张友渔同时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11年(1922),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六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由学校公费保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之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公法。“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到美国华人社会的救国活动中,多次与日本教授和学生举行公开辩论会,把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借口批驳得体无完肤,被聘为当地华人报纸的主笔兼社论撰稿人。民国21年(1932)获得博士学位,撰写的论文《条约之司法解释》出版后,成为美国许多大学研究国际公法必参考的权威著作,广为法学研究者援引。

    民国22年(1933),学成归国。同年10月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秘书,兼任中央政治学校国际法教授。次年,协助推行“新生活运动”,以转移社会风气。抗日战争爆发后,弃教从戎。民国28年(1939),出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主任,在荒野大漠和黄河之滨苦战数年。抗战胜利后,先后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晋察绥分署署长。期间,曾筹建官厅水库;引进甜菜种植,解决北方的制糖原料。民国35年(1946)出席制宪国民大会,参与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后又出席历次国民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的主席之一。民国37年(1948),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政工局中将副局长兼军事发言人。

    民国38年(1949),赴台湾。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常务次长、总政战部主任、行政院工业战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法学会理事长。1962年,任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主任、法律系主任、法律研究所所长及法学院代院长,并先后任教于台湾国防研究院等10余所大学。1992年2月4日在台湾病逝。

    才智卓绝,学识渊博,深受学林敬重,尤其是对法律、国际公法等领域的研究堪称权威。著有《常设国际法院适用之证据规则》、《国际法讲义》、《国际法论文集》、《中外人权思想之比较》、《鉴秋忆往录》等。曾任山西同乡会理事会长20余年,主编有《龙旗杂志》、《山西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