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王鼎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鼎三

    王鼎三(1901~1989),原名步甲,字鼎三,以字行,今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人。民国初年,就读于太原国民师范,痛感民间庸医巫觋害人之苦,兼学岐黄之术,并在天津国医函授学院进修。民国19年(1930),以教师职业在农村从教行医,得到贫苦村民的信赖和爱戴,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民国28年(1939),专任北田镇道生药店坐堂医生。在行医实践中,独创“八宝坤顺汤”、“茯苓导水汤”、“舒肝健胃汤”、“大补阳丸”等特效方剂。

    20世纪40年代初,赴京拜著名中医施今墨为师,深得施氏真传,医道精进。民国35年(1946),被推选为县参议会议员,翌年选为副参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身份当选为榆次县政协常委,在城镇卫生院任副院长。后又团结大批地方名医组建联合医院,任院长。经省卫生厅选送到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参加培训。曾多次当选为榆次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学会山西分会理事等。无论行医、讲学、授徒,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受到全院人员称颂。在诊疗之余,根据临床经验整理成《医学随笔》、《医案选》、《临床常用药物歌括》等资料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受冲击,编著被毁。   

    1976年,调入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冤案得以平反,生命焕发青春。对患者一视同仁,从无贵贱之分,更无图财之想。下药首重对症,对经济困难者,力求药价低廉,达到小包草药治好大病之效,非庸医所能及。1987年,“甲肝”病在上海等地流行,主动献出防治该病的秘方,为防治甲肝病流行有所贡献。既善用传统经方,又广泛收集成方、时方,诊治中不墨守成规,用药特点是:药味少,剂量小,疗效高。一般处方只七至八味,最少三四味。常以诊断贵在准确,用药在精不在多教导弟子。病危期间,仅靠输液维持生命,而对上门求医者,仍为之诊治,患者无不为之感动。

    医学知识渊博,融贯古今,中西结合,入室弟子达230人,听授医学课者600多人。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