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王永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永年

    王永年(1897~1989年),名煜,字永丰,乳名“山柏儿”,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南关村人。晋剧名家。

    自幼孤贫,12岁入皮影木偶班学艺,拜“鱼儿红”弟子朱世昌和宋兴儿弟子赵毛蛮为师。生、旦、净、丑诸角皆习,文武场面全攻,尤喜提线、拈签,为同行所折服,也为太谷举人、民间戏剧家籍兰溪等器重。常与晋剧名流三儿生、田桂旦、盖天红、程贻会等切磋技艺,研习剧本。民国9年(1920)后,相继入保胜、王庆、瑞庆等剧班,以昆(曲)乱(弹)不挡,九手场面谙熟的全把式享誉晋中各班社。民国24年(1935),应邀入祁县小同梨园女子科任教。民国26年(1937),日军入侵晋中后,王永年将落难老少艺人集中于榆次,在群英舞台演出共度艰难岁月。根据牛桂英的天赋条件,劝其由须生改演青衣,终使其成为“晋剧四大家”(丁、牛、郭、冀)之一。

    民国29年(1940),放弃木偶、皮影演出,专事晋剧表演,工须生,兼演其他角色,先后入双梨园、同梨园,辗转于太原、张家口之间。乱弹手戏有《大报仇》、《北天门》;做功戏有《骂曹》、《抚琴》、《反棠邑》;昆曲戏有《宁武关》、《草坡》、《嫁妹》等,以梆板清亮、尺寸工稳、身架规范得“盖盖”艺名。民国35年(1946),将一批青年艺人聚集于榆次城内西戏院,边教边演,并多次挺身而出,抵制和反抗阎军及地痞流氓对妇女的侮辱,保护了众多艺坛新秀。

    民国37年(1948)7月晋中全境获得解放,亲率剧团为解放军慰问演出,受到军政各界领导的鼓励嘉奖。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剧务总监。1955年,收张鸣琴为徒,悉心传授《下河东》一剧,名震省城。1960年退休后,仍出入剧团,指导排演。1978年回忆整理传统剧本近百个,整理晋剧史料。1985年,受聘于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口述史料,由刘俊礼记录。后经他人整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的《晋剧百年史话》一书。

    一生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被誉为晋剧史的“活字典”,在晋剧界享有较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