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赵昌燮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赵昌燮

    赵昌燮(1877~1945),字铁山、惕山、铁珊,号汉持,别号網斋。四十岁后更名保詧,字省斋,又署旧铁、错铁,晚年号柴翁、孑然、汉持道人、心隐庵主人。太谷县城内人。

    出身弃儒经商的富户,从小在自家开办的私塾读书,受名师传授,在经史书画、古辞文学方面打下厚实的基础,尤其善长书法。宣统元年(1909),参加最后一次生员考试,得选拔贡。先在吏部供职,捐农工商部庶务科主事。辛亥革命爆发,将居所名曰“心隐庵”,暗示心已归隐,不再出道。

    精研书画,临习诸家,兼教子侄辈课读。“心隐庵”藏书极富,校勘目录碑版书画,与兄弟师友辩论经史疑义,考究金石文字。他与榆次常赞春、常旭春,武进徐宗浩,同县武尧卿等名士研究书法,切磋技艺。初期致力碑学,晚年又深研帖学。书法由唐上溯汉魏六朝,凡名家碑版,无不求索临池,篆隶楷草,四体皆精。民国15年(1926)书写的挽孙中山先生长联,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书法展览会上展出,被评为“华北第一”。康有为称赞:“大江以北,无出其右。”省内外慕名求书者,络绎不绝。绘画曾被友人推荐参加中日画展。诗文清慎文雅,著有《網斋诗文集》、《读书杂钞》、《心隐庵录字学》。

    人品高尚,尤重气节。青年时代以傅青主为楷模。他在所写的《三桥-青主遗墨跋》中,认为 “可与文忠(指苏东坡),后先辉映。”民国20年(1931)东北沦陷,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今日,惟你与我。我即是你,你即是我。你我不分,中国一人。中国有人,中国其存。”

    民国26年(1937),日军攻陷太谷,网罗地痞组织维持会,请其出任会长,企图利用其声望,强化殖民统治。愤然拒绝,与友人武尧卿避难于太谷东山底,宣称已死,人皆信以为真。一段时间过后,微服回城,悄然隐居在自家商号静丰得后院的破屋,门前自书一联“不死且消闲岁月,藏身犹避旧名声”。隐居八年,每日写书作画,足不出户,誓与侵略者不共戴天。

    民国34年(1945)7月8曰,因不胜家国之痛,积愤成疾,患噎症而卒。病重时,嘱家人:不厚葬,不立碑石,不留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