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郝维藩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郝维藩

    郝维藩(1873~1948),字子屏,清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褚村人。幼丧父母,赖祖母耕织供养读书。考入县学,以岁考高等升补廪膳生员。

    清光绪二十年(1894),开始教学生涯。先任塾师,继而在凤鸣学堂、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执教,后任校长。选聘教师,依据敬业、身正、博学三个条件严格考察,注重师德,杜绝滥竽充数者。

    民国6年(1917)至民国7年(1918),因痛恨军阀混战和袁世凯称帝复辟,仿唐骆宾王为徐敬业作《讨武氏檄》格调,撰写《讨袁檄文》,并印成传单,在教育界广为散发。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挑选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古文五十篇,辑选编《操觚轨范》小册子,石印成书,作为课余读物向学生散发,激励青年人发愤图强。民国17年(1928),学生们联名聚会,赠以“诲人不倦”金匾。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榆次县城,郝维藩毅然返回褚村,开办“退一步斋”私塾。授课时,为学生们准备两套教材,摸准日军进村“扫荡”和龟缩回城内休息的时间规律,避开日军即给学生讲授屈原的《国殇》、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飞的《满江红》等爱国诗词,以及戚继光抗倭等故事,慷慨激昂地论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理,激励学生抗日救国的热忱,抒发其对日本侵略者压榨中国人民的愤懑之情。为保持尊严,拒不向守城门的侵略军士兵行礼鞠躬,近八年时间内,拒入县城,不见日伪官吏。同情支持抗日武装,对榆(次)太(谷)路西抗日县政府来村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千方百计掩护。“退一步斋”成为游击队和抗日政权在敌占区的工作联络点和干部的隐蔽处。

    抗战胜利后,虽年事已高,仍关心教育事业,门生弟子遍及榆次城乡,较著名者有抗日烈士史子谦、著名中医王鼎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