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温庭筠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温庭筠

    温庭筠(?~866),字飞卿,本名岐,唐祁县人,晚唐著名词人,词坛“花间派”之鼻祖。出身世族,温彦博的六世裔孙。自幼好学,苦心研席,尤长于诗词,屡举进士不第。开成四年(839),去长安应试,不第。大中九年(855)再赴长安应试,由于帮助其他考生,和主考官发生纠纷,又因讥讽权贵得罪宰相,被加以“搅扰场屋”罪名,再次落第且贬隋县尉。后去襄阳依附徐商,为节度使署巡官。常与段成式、余知古、徐商等往来唱和。唐懿宗咸通初年,解职离开襄阳,游历江东。咸通六年(865),徐商任宰相,召用为国子助教。次年,徐商罢相,由于在国子监考试中将所判的高等次文章榜示与众,其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的内容,遭到大官僚杨收的排挤,再贬方城尉,终落魄抑郁而亡。

    温庭筠长期生活在下层社会,大量吸收民歌的长处和民间语言的营养,将长期以来诗、词不分的形式一举扭转,使词成为一种正式的文学体裁,格律渐臻完善,开创了宋词发展的先河。但其“香而柔”的浓艳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被五代时出现的“花间派”称为“鼻祖”。遗作六十余首,大多收入《花间集》。诗作也很出色,在晚唐诗人中,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存诗300余首,辑入《温庭筠诗集》。除诗词外,还是一位小说家、学者。《新唐书·艺文志》中载其著有《乾馔子》三卷、《采茶录》一卷,编纂类书《学海》十卷,惜全部亡佚。相传其貌奇丑,或称“温钟馗”。历代都以其有“微行”而受到鄙薄,然才思敏捷,每为诗文,交叉双手于胸前,顷刻可得,故号“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