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王忠嗣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忠嗣

    王忠嗣(705~749),初名训,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唐朝名将。父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封太原县男。唐开元二年(714)反击吐蕃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九岁时由唐玄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玄宗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玄宗十分器重,对人说:“此子尔后必为良将。”  开元二十一年(733)起,历任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左羽林卫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代州都督、朔方节度使、灵州都督、河东节度使、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等军政要职。

    开元二十六年(738)秋,吐蕃叛乱,进犯边境。率部属前往平叛,左右驰突,当者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吐蕃大败。后又北伐奚族,平定吐谷浑,利用西突厥各部贵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其实力。开元二十九年(741),又任朔方节度使,注意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与突厥等西北各族互市,以高价购买马匹,“诸蕃闻之,竞来求市”,同时,内地的丝绸、铁器、粮食等也输入突厥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生产发展,物质、文化也得到交流。

    主张各民族和平相处,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乱的发生。玄宗欲兴兵攻打吐蕃石堡城,诏问攻取之计。王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玄宗不以为然,董延光请攻石堡城,玄宗诏出兵接应。但王忠嗣按兵不动,并对李光弼说:“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延光出师无功,终罢兵。

    天宝五年(746),王忠嗣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认为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要爱护士卒,不应为了自己追求功名而轻易征战,但是并不等于麻痹大意,丧失警惕。注意军事训练,妥善保养军械,充实边防,扩充戎马九千多匹,修筑大同、静边等城,加强防务,使得万里边塞安然,是唐代边境最安定的年代。

    天宝六年(747),拒绝安禄山的拉拢引诱,上书揭露其阴谋,反遭李林甫、安禄山“欲奉太子”的诬陷,被贬汉阳太守。天宝八年(749),又贬至汉乐郡。同年暴卒。唐肃宗宝应元年(762),追赠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