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王 通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  通

    王通(584~617),字仲淹,祖籍祁县。祖上于北魏孝文帝时适居河汾。隋朝著名哲学家。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受到儒学熏陶,隋初举秀才高第,官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向隋文帝所陈十二策,编成四卷。

    隋炀帝即位,自长安归里,专心著述《续六经》。大业九年(613),杨玄感谋反,遣使召聘,严词拒绝。《续六经》编成后,于通化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环堂成列,常达数百人。优秀者有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南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一些有志之士也常与其探究王道之由。其中有任郡通守(官名)的陈叔达、隰城尉房玄龄、巨鹿道士魏征、马邑郡丞李靖、太原士人温大雅、京兆士人杜如晦等。在其门徒和友人中,不少人成为唐初名臣。

    著有《续书》一百二十篇,《续诗》三百六十篇,《礼论》二十五篇,《乐论》二十篇,《易赞》七十篇,《元经》三十一篇,合称《王氏六经》,共百余卷。年久散佚,传世著作仅《中说》一书,记载与门人交游对答之语。由门人薛收、姚义搜集整理,经弟王凝及子孙三代相继整理成书,共五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录其书。北宋初,正议大夫龚鼎臣在齐州李冠家得到唐本《中说》,以天干冠篇,从甲至癸,分为十篇。龚氏加注,改为十卷刊行。但此书后失传。与龚鼎臣同时的屯田员外郎阮逸得家藏《中说》古编,共十卷,文多残缺。由阮逸增补、注释刊行于世,即今传本之《文中子中说》。学说上承孔孟,下接韩愈、李翱以达宋代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施行“仁政”,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哲学上,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这个核心,阐述其自然观、发展观、认识论思想,主流是唯物主义的;在文学上,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提倡改革文风,具有历史价值和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