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郭 祚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郭  祚

    郭祚(449~515),字季祐,北魏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人。祖父为榆次侯郭逸。父亲郭洪之,因受崔浩案株连被杀。少时孤贫苦读,通经史。魏孝文帝(471~499)初,举秀才,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兼给事黄门侍郎。在任期间,清正廉明,日夜劳作。孝文帝颇赏识其才干,亲赐御酒道:“郭祚忧勤庶事,独不欺我。”太和二十年(496),在孝文帝大宴群臣及国老、庶老时,奏言:“《诗经》中有‘高山仰止’一语,即人要有崇高的德性,才能受到别人的仰慕。”孝文帝听了很高兴,答道:“下句不就是‘景行行止’吗!即有明行者就效仿他,我和你共勉。”宣武帝继位后,兼吏部尚书。对宣武帝颁布的关于奸吏如“获罪潜逃,发配远戍;若永避不出,兄弟代之”的新法令,觉得不妥,于是上奏皇帝,阐明不执行法令的是奸吏,如果奸吏逃刑,无故株连其兄弟、妻子,是法不及犯罪者本身而却祸及两家,岂不是以无罪代有罪?宣武帝听后感到有道理,采纳他的意见。又针对宣武帝继位后嬉戏无度、不亲视朝、在执行考察官吏升迁退黜的制度上多有松懈等现象,再次上书.提出考察官吏必须依据公正清廉、德行实绩、才干大小、过失多寡而衡量,同时也要对任期内业绩卓显者准予缩短期限升迁,使敷衍塞责的世风有所改变。在吏部持身廉洁,铨选官吏审慎,然而办理迟缓,被讥讽为“稽滞”,遭人怨恨。但量才录用,所选者均称职,有“得人”美誉。出外任镇北将军、瀛州刺史。转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州发旱灾,及时赈恤。入朝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兼并州大中正。宣武帝末年,迁任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延昌二年(513),出京任雍州刺史,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加号征西将军。侍中、领军将军于忠总管禁卫军,权倾一时,骄横跋扈,目空一切。兼之刚即位的孝明帝年幼,由荒淫残暴的胡太后执政,士族文官与贵族武将间矛盾严重激化。面对混乱局势,忧心国事,遣子景尚劝说太尉、高阳王元雍找机会把于忠调出京城,重用文士参与朝政。秘密泄露,于忠大怒,矫诏加以“结党”罪名,与裴植等人被杀。朝野以“非罪见杀”,惋惜愤慨,士人们更纷纷鸣怨。正光年间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谥“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