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王 允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  允

    王允(137~192),东汉末人,故里在今祁县修善村。王允出生于官宦世家,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骑射。名士郭林宗称赞:“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并结为知交。

    永寿元年(155),为郡吏。时宦官专权,朝政黑暗,晋阳小宦官赵津倚仗权势,骄横恣意,为非作歹,百姓人人侧目。王允奉太守令将其捕杀,大得民心,则与宦官结怨。后三年,太守王球任用亲信路佛为郡吏,路佛以少无品行得不到民众信任,遂犯颜直谏,提出反对意见,惹怒王球,欲将王允斩首杀害。刺史邓盛闻讯赶往解救,聘为别驾从事。后受朝廷征召,任侍御史。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王允升为豫州刺史,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等极力镇压,“受降黄巾军数十万众”。并查获宦官张让门客与黄巾军的来往信札,据实上奏,要求惩治张让。宦官更加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翌年,被宦官诬陷中伤,逮捕下狱。适遇赦,出狱复官,仅十余日又再遭诬陷入狱。司徒杨赐不忍心让其再受屈辱,劝以自杀表示反抗。周围的人也都流涕相劝,并拿来药酒。王允厉声大呼:“我为人臣,获罪于君,当引颈就死以谢天下,为什么要自尽呢?”说完,推杯而起,出就槛车,面不改色,周围的人莫不为之叹息。后经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等联名上疏,被免除死罪。之后,三公再次上疏,被释放。时逢宦官当道,气焰十分嚣张,恐再蹈前辙,改名换姓,隐居河南陈留一带。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病死,赴京师奔丧,被大将军何进辟为从事中郎,参与诛杀宦官的计划,转任河南尹,参与朝政。献帝即位,擢为太仆,迁守尚书令。次年,代杨彪为司徒、兼守尚书令。是时,董卓专断朝政,自为太师,胁迫献帝迁都。被迫随驾入关,历尽艰辛将宫中所藏图书经籍全部运往长安。于颠沛离乱之际,表面上奉承董卓,被委处理大小政务,但实际上竭力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尽量减少董卓造成的祸患。董卓篡位之心越来越暴露,王允遂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密谋除奸。计划委派杨瓒为左将军,士孙瑞为南阳太守,以征讨袁术为名,率师出关,分兵进攻尚留在洛阳的董卓,保护献帝还都洛阳。事被董卓察觉,未能成行。董卓为拉拢其心,加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固让不受。士孙瑞劝说不可坚拒,引起董卓疑心,于是受封二千户。初平三年(192),复与杨瓒、士孙瑞密谋,巧施美人计,将侍女貂蝉明许董卓,暗许其部将吕布。以吕布为内应,趁董卓入朝之机,由吕布将董卓刺死。

    董卓死后,主持朝政,颇自独断,未能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分化瓦解或安抚董卓的旧部。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率兵合围都城。吕布突围时劝其同行,王允站在城头上大声吼叫“上安国家、吾之愿也,不然则奉身以死。朝廷君主年幼,全赖我们辅佐,临难逃避苟免,我不做这种事,请你代为致谢关东诸位,以国家为念。”遂在长安遇害,年56岁。两个儿子及宗室十余人也被诛杀。死讯传出,皇帝百官、民间百姓皆为之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