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历史人文>历史人物>详细内容

郭 泰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郭  泰

    郭泰(128~169),字林宗,曾被荐举有道,人称“有道先生”。东汉末界休人。故里为今介休市郭家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相依度日。及长,身高八尺,容貌魁伟,尝求学于屈伯彦门下,三年结业,即博通“三坟五典”,而且“善谈论,美音制”。初游洛阳时,经名士符融介绍,结识了河南尹李膺。受河南尹李膺赏识,称为奇才。后司空黄琼等征召做官,婉言谢绝。从而名震京师,成为3万名太学生的领袖,是东汉末桓、灵二帝时士人与宦官斗争中的著名代表,并以不就官府征召而著称于世。

    宽衣博带周游郡国,以奖拔人才劝导后进为己任。不仅同官僚、太学生等频繁往来,而且还与漆工、邮役、屠沽、士卒等人结交。曾资助漆工申屠蟠求学,成为有造诣的经石学家。不贪权势,不谋高爵,肯务实事,能教善诱,明鉴人才,谦逊朴实,礼贤下士。每宿旅舍,亲自洒扫。因此,当人们看见打扫得干净的房舍时,便说:“此必郭有道昨夜宿处也。”友人到家拜访,亲自下地割韭菜,和面烙饼,热情接待。一次,出游河南遇到下雨,头巾一角偶然被风吹折,人们看到后专门把头巾一角折起来,并谓之为“林宗巾”。士人争相效仿,“折角之巾”风靡全国。时太学生和士人给三十二位名士分立“八俊”(俊杰)、“八顾”(有德行)、“八及”(能引导后进)、“八厨”(有钱救济贫士)之称号,郭泰被尊为“八顾”之首。

    桓帝时,宦官专权,“党锢”祸起,许多知名士大夫被害,汉王朝内部腐败不堪。太学生们组织发动起来联合官员,与作恶多端的宦官展开了殊死斗争,结果是宦官一方胜利,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党锢之祸”。郭泰即脱离政治漩涡,不再出游,在家乡化严寺(今介休市顺城关村林宗书院)闭门授徒,弟子数以千计。建宁二年(169)去世。四方之士赶来送葬者成千上万,负笈荷担弥路,柴草苇装塞途。后同志者为之刻石立碑,由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亲自撰文并书写。书后蔡邕对河北涿郡卢植说:“吾为碑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后人称作“无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