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00100-4-2011-01573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07-03-29 所属主题: 发展规划

晋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六)

发布时间:2007-03-29 浏览次数: 【字体: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中心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从而辐射和带动周围的城镇,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把晋中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城市群,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充分发挥各县(区、市)的空间功能特点,建立起各县(区、市)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快速通道,把晋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辉映的“宜商”、“宜居”的城市群,实现市域各类资源的自由优化配置。在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上,要按照“三区四团”的城镇体系空间发展布局,明确定位,科学规划,尽快实现各县(区、市)之间的功能互补。

一、加快推进城镇建设

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按照世界水准,启动城市群规划修编工作,构建“中心城市—功能城市—特色城镇”的城镇体系。树立“不求其大,但求其佳”的理念,抓好区域建设控制性规划和中心城区、各县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的编制,建立与太原都市圈规划相对接、与我市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群定位相适应的城镇规划体系,完善城市群布局。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功能城市,择优发展特色城镇的原则,按照“整体协调和谐、各自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总体目标,加快体现晋商文化特色魅力的城镇群建设。

1、中心城市建设

根据城镇体系空间发展布局,突出晋中城区、介休市和平遥县三个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

——中心城区按照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中心城区要在加快旧城改造的同时,按照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规模,拉开城市框架,抓好向南20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和建设,加强修文、东阳、张庆等特色城镇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搞好向北25平方公里、向西与太原对接区域的总体规划,实现与太原的有机对接。加强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各县(市)及周边城市的对外商务、商业和居住功能,承接太原的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和居住功能,把晋中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全省的文教科研基地、新兴洁净型工业基地、连接省城的居住卧城、旅游服务基地和现代晋商中心区。

——介休市按照建设区域性现代工业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的目标,以介休市城区、义安工业园为重点,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强化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业综合服务功能,抓好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

——平遥县按照建设区域性旅游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搞好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加快新城建设步伐,围绕旅游国际化的目标,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各种软、硬件环境的综合整治。

2、功能城市建设

以灵石、祁县、太谷、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寿阳八县的县城为主体,培育区域性功能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在本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等方面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扩大城区规模,发展城市经济。灵石、祁县、太谷三县要以历史文化、优势产业为支撑,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晋商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由发达的交通相联结,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舒适优美、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镇群。东山五县要以提高吸纳能力和县域经济的带动力为重点,突出山水生态文化,完善县城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人口和产业聚集,稳步扩大县城规模,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

3、特色城镇建设

加强村镇规划和建设,完善村镇布局,优化城镇土地利用,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规模化的园区、基地和产业为基础,建设以静升、张壁、义安、洪善、东观、胡村、修文、东阳、大寨、麻田等为重点的若干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经济贡献大、产业集聚度高的特色城镇。2010年,力争每个县(区、市)培育35个对全县(区、市)经济增长带动强、财政贡献大的中心镇,并逐步成为承接城市产业辐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地”,成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二、强化城市整体功能

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要求,逐步建立与城市群和生产力布局相匹配的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框架,进一步强化城市整体功能。

1、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按照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以创建国、省级卫生先进城市、园林式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三城联创”为目标,重点搞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交通畅通“四化一畅”工程,普及推广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及相关人群使用的无障碍设施,集中推进城市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石油、石化系统成品油储运、管输工程和加油站点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面貌有显著改观,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中心城区重点抓好环城高速公路、地下管网、天然气、热电联供、城市防洪、垃圾处理等旨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工程;介休市要加快城市路网、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城市排水等体系建设;平遥县要围绕旅游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城市骨架路网、供水、排水、燃气、热电联供、中水回用、环卫等行业的规划和建设,按照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标准,完善相关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到2010年,力争全市11个县(区、市)城区和30%的重点集镇全部实现集中供热供气、集中排污和垃圾处理;中心城区、介休和平遥全部实现水源净化;全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4%人均公共绿地8.5平方米;全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0辆,城市道路照明装灯率达到98%

2、健全城镇交通网络

畅通便捷的城市交通道路体系,是维系各城镇组团内部和各城市之间联系,建设晋中城市群的关键所在。“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要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功能城市为节点,充分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形成外接内连、城乡一体、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县际公路、县乡公路以及村通水泥(油)路的改造和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达能力;完善各城镇组团内部和城镇组团中心城市之间交通网络建设,形成90分钟交通圈;突出抓好出口公路、扶贫公路、运煤通道、工业园区路、农业基地路、旅游景点路建设,开通左权—和顺—邢台铁路运煤专用线,完成和顺董坪沟—汾阳223公里、榆次—祁县77公里两条高速路建设。到2010年,力争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40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到70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力争达到45%

3、合理配置城镇水源

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是建设晋中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要坚持蓄水、节水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科学利用雨水资源,加快新水源工程建设。按照“平川突出抓好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山区重点实施水资源开发和水保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发展布局,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防洪减灾目标,重点对潇河、乌马河、象峪河、清漳河、浊漳河等23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对部分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到2010年,全市主要河流的干流堤防60%达到部颁防洪标准,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围绕水资源开发目标,续建榆社双峰水库,开工新建灵石石膏山、和顺恋思、寿阳松塔三座水库,完成祁县子洪、昔阳郭庄、太谷郭堡三座中型水库及和顺三泉、介休友谊等1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全市供水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快左权下交漳、榆次蔺郊、介休龙凤等大、中、小型水库的前期工作。

4、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是建设晋中经济带和城市群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全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成全省领先、适应经济国际化的高速宽带网。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和区域信息化建设,建成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公共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在现代物流及其它流通领域中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到2010年,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53万户,城乡宽带接入网覆盖率达到70%以上。

5、大力提升城市品位

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利用风景资源和各种环境资源,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

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强化以人为本意识,树立绿化优先观念,加强交通沿线、环城地段、重点村镇等绿化工作,形成点线面环相互渗透、网状结构的城市绿地系统,把晋中建设成为“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城市群。

建设城市水系景观。结合对潇河、乌马河、象峪河、清漳河、浊漳河等23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以中心城区和各县城所在地为核心的城市水系景观,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建设城市人文景观。加快重点区域、地段的城市形象和景观设计,以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主题公园、公共服务信息电子屏和城市雕塑等丰富城市空间,形成富有晋中地方特色、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城市景观风貌,使市民充分感受到城市的视觉魅力。

三、加强城市经营管理

树立“城市经营”的理念,积极推动城建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晋中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公司的作用,全面放开城市建设投资领域,吸引更多资金,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采取“官资民用(官事民办)”等新型投资建设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采用BOT、委托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带资参与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建资产置换制度改革,变“等钱办事”为“借力发展”,有计划地将城市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延伸资产,通过拍卖、产权与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变现,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实行“管办分离”,变“政府垄断”为“全民参与”,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放开的条件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走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经营的路子。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破除城镇之间、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坚持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的原则,采取动态管理、综合管理、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市、县(区、市)和乡(镇)三级城市管理体系,应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维护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和总体服务水平。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管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救援网络和指挥网络,强化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交通流量流向,完善交通标志设施和安全设施,健全现代化的交通监视、控制和指挥系统。加强市容市貌和城市景观管理,搞好重点街道和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