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00100-4-2011-01575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07-03-29 所属主题: 发展规划

晋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四)

发布时间:2007-03-29 浏览次数: 【字体:

经济带(又名经济协作带)是由跨区域的、地理上相互连接的经济单元,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明确的产业分工、互补的经济结构组成的,具有共同利益基础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区域。

把晋中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赶超步伐,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和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大力提升全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着力提升经济总量,把晋中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地区。在产业发展上,要按照“三区两带”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政策,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优势产业的扩张和升级,加速市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协调进步。

一、以推进工业新型化为目标,建设新型能源和制造业基地

强化工业意识,坚持工业立市,推进工业升温,做大工业总量,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全市经济总量的大提升。坚持培育工业特色,调整工业结构,改变大而全的工业格局。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资方式,全市五年工业总投资要超过700亿元。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实现利税达到140亿元。

1、壮大八大优势产业

发展优势产业是市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要重点推进八大优势产业的发展。

——煤化工产业把煤化工产业作为全市“十一五”工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围绕“肥、醇、炔、苯、油”五个方面,着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的煤化工基地。加大对煤化工发展的政策扶持,支持企业优先发展利用焦炉煤气和劣质煤发展煤化工,鼓励发展煤焦化、煤电化、煤冶化产业链,做到原料产品互联、能源统筹利用、三废集中治理。制定有偿划拨煤田和允许建设热电联产自备电厂等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煤化工的发展重点走好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焦炉煤气的回收和煤焦油及粗苯的加工,走煤焦化工的路子;另一条是抓好煤矸石发电与焦末、石灰岩资源的综合利用,走乙炔化工的路子。围绕两条技术路线,重点建设好灵石中煤九鑫、介休安泰、茂胜、榆次神龙4个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灵石实进、介休佳乾2个焦油集中加工中心,以及灵石宏峰合成氨、榆社化工“双80万吨”烧碱和聚氯乙烯、介休路鑫粗苯精加工等项目。到2010年,形成100万吨化肥、150万吨甲醇、100万吨醋酸、4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150万吨电石、100万吨烧碱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全市煤化工行业产值达到230亿元。

——煤炭产业抓住晋中被确定为省定三大煤炭基地的机遇,以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为核心,大力加强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关闭所有无证非法开采煤矿,强制淘汰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扶持发展阳煤集团寺家庄600万吨、新元公司600万吨、博大京鲁公司300万吨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煤矿和煤炭企业,坚决改变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加快对煤炭生产系统的集中改造,完善产量电子监测设备,提高机械化装备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鼓励大型煤炭洗选项目的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效率。到2010年,全市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矿区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到65%以上。稳定焦煤产量,扩大电煤生产,到2010年,全市煤炭产能控制在7500万吨,力争实现产值150亿元。

——焦炭产业着力提高焦炭产业集中度,抓好“大、新、强”工程。加快机焦改造项目建设,关闭取缔所有改良焦、小机焦以及不符合产业布局和政策、不具备化产回收和污染防治设施的焦化项目,集中力量更新技术装备,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安泰300万吨、中煤九鑫200万吨、介休茂胜100万吨、介休路鑫160万吨、介休三佳120万吨、灵石聚源100万吨、灵石宏峰100万吨等一批百万吨以上焦化企业。鼓励焦化企业建设化产回收和余热利用项目,发展化产深加工,推进清洁生产,到2010年,所有焦化企业都要建成废水净化、废气回收、废渣综合利用等环保设施并投入运行。建立健全对焦炭企业的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环保监测、信息公开、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政府查处的环境监管机制。严格控制新上焦炭项目,不再新增焦炭产能,到2010年,全市焦炭产能控制在2500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

——机械产业按照“整合资源、培育集团、联合协作、创建品牌”的思路,着力推进信息化和机电一体化,依托经纬纺机和榆次液压集团,建设国家级的纺机、液压件生产、研发基地,大力扩张市场占有率,全面提升机械制造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抓住我市列为全省专用车生产基地的有利时机,加快我市挂车行业的提升改造步伐,依托榆次通用自卸车、恒成半挂车等改装车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市的专用汽车产业。立足我市煤机、水泵行业的现实基础,加强技术引进和改造,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以平遥、太谷铸造业为基础,大力提升铸铁、铸钢及玛钢管件的产品级次和规模,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铸锻件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机械制造产业重点抓好兰田汽贸重型卡车组装、青岛专用车制造、以及平遥煤机、祁县天河、天波水泵等项目,到2010年,力争实现产值150亿元。

——冶金产业围绕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延伸加工、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进集约化新型冶金工业的发展。依托太钢不锈钢基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加快我市不锈钢产业的培育。发挥我市碳素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铝用阴极碳块、预焙阳极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系列产品,提高碳素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充分发挥左权还原铁粉的独特优势,加快粉末冶金制品开发。支持冶金企业建设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能耗物耗达标,废气排放显著下降,废水全部闭路循环,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重点抓好安泰200万吨特钢、晋中万邦、介休路鑫不锈钢薄板、铬铁合金以及太谷、平遥铸造、左权鑫瑞冶金、晋阳碳素等项目,到2010年,冶金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

——电力产业发挥我市煤炭资源和区位优势,以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适度超前发展电力产业。鼓励在近煤富水地区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在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瓦斯)、煤气富集地区积极适度建设发电项目。支持新建发电机组采用中水、矿井水,搞好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建电厂必须全部使用空冷机组,安装脱硫和除尘装置。“十一五”期间,电源建设重点抓好华能左权2×60万千瓦、华能榆社2×60万千瓦、阳煤集团2×60万千瓦、榆次2×30万千瓦等大型电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灵石宏达电力公司2×13.5万千瓦、介休新能源热电公司2×13.5万千瓦、寿阳博大京鲁能源公司2×13.5万千瓦、昔阳国电公司2×13.5万千瓦、平遥新能源西洋热电公司2×5万千瓦等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上马,力争到2010年,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实现产值60亿元。

按照开发与节约并重、适当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继续加强电网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和增容220KV变电站12个,110KV变电站27个,进一步完善我市以500KV网络为骨干网架,220KV网络为主网架结构,以110KV35KV网络为直配供电网的输变电体系。

——医药产业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经典国药、现代中药研发为方向,以整合资源、培育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在医药企业自主定价、医保药品目录制订、中药材种植等方面,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药研发基金和产业发展奖励基金,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支持企业与国际标准对接,提升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山西德元堂、安特、广生、广誉远、黄河、天生、中远威等骨干企业的建设,到2010年,实现产值50亿元。

——轻纺产业以产业接替为着力点,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引进与开发并举,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进,加快企业改制和大范围资产重组,充分发挥我市纺织行业人才和技术优势,构建新型纺织工业体系。以淘汰落后设备,延伸产品链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档仿真、抗皱、防缩、免烫等新型纺织品。玻璃器皿行业要以塑造特色品牌、发展规模经济为方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配套先进技术装备,实现生产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十一五”期间,轻纺产业重点抓好大华、宏艺、格芙兰、华贸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晋华、锦纶、介纺、太纺等企业改制重组。到2010年,轻纺行业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

2、培育四大企业梯队

大企业、大集团是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力量。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是国际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加速科技进步的重要措施,是避免无序竞争的迫切需要。我市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就是要围绕八大优势产业,按照规模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速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其规模和辐射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四个企业梯队的建设。第一梯队以安泰集团为龙头,到2010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第二梯队以榆化公司、三佳公司为龙头,到2010年各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第三梯队由九鑫、路鑫、万邦、晓山、茂胜等企业组成,到2010年各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第四梯队由经纬、神龙、榆次液压、兰田汽贸等20个企业组成,到2010年各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四个梯队30个企业,作为全市“十一五”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到2010年四个梯队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占到我市工业总量的70%以上,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各县(区、市)要围绕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骨干企业。

实施大企业战略,要坚持“三多两不”的原则,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整合配给资源、提供发展条件等方面多指导、多支持、多服务,不代替企业作发展决策、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引导、推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方面,坚持以下五个途径:

——联合新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投资者与我市骨干企业联合新上一批大项目;

——开展技改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扩大产能或上新产品、新项目,加快企业发展;

——嫁接外资引导推动我市骨干企业通过转让产权股权,引进在本行业居先进水平的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做战略合作伙伴,迅速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档次;

——重组兼并在全市范围内跨县域、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国有、民营大企业到市外、省外兼并收购或强强联合

——上市融资通过改革、改制、重组,培育帮助一批股份制企业在国内或到海外上市,从国内国际资本市场融集资金加快发展,并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体制机制。

3、建设五大工业园区

按照行业集聚、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管理集成的要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优化投资环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政府扶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的平台,实现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入园企业在投资规模、产出能力、环境影响和财税贡献等方面的的考核,凡入园企业亩均投入要达到100万元以上。“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次工业园、义安工业园、榆社化工园、中煤九鑫工业园等五大工业园区的建设,鼓励和支持祁县经济开发区、平遥工业新区、榆次修文工业基地和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区、太谷医药园等加快发展。到2010年,五大示范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50%,使工业园区成为晋中工业的主体,使园区经济成为晋中工业新型化的重要标志。

4、推进十大产业集群

以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为依托,按照“新、特、精、群”的要求,鼓励资源消耗低、成长性强、市场前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以安泰、中煤九鑫、榆化为龙头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以经纬为龙头的纺机产业集群,以榆液为龙头的液压产品及配件产业集群,以榆次万邦龙头的不锈钢及制品产业集群,以晋阳为龙头的碳素产业集群,以大华、宏艺为龙头的玻璃器皿产业集群,以山西医药园为龙头的医药产业集群,以格芙兰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太谷玛钢为龙头的精密铸造产业集群,以平遥牛肉集团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集群内部建立规范的分工合作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向集群方向整合,形成有序竞争、互利互补的格局。到2010年,力争建成两至三个世界闻名,国内一流的产业集群,全市产业集群总量占到工业总量的80%以上。

二、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方向,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发展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到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1、建设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按照东山林牧生态农业经济区、平川优质高效农业经济区、东部的杂粮干果草食畜产业带、中部丘陵区干鲜果品带、西部平川蔬菜和园区养殖产业带,以及十二种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实现产业在优势区域内的集聚提升。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蔬菜、干鲜果和优质杂粮等优势产业,建设晋中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畜牧业以建设山西畜牧业强市为目标,以效益和畜产品安全为重点,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建设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平川五县(区、市)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东山五县和祁县、平遥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寿阳、榆次、平遥等六县(区)优质肉羊生产基地,榆次、太谷、祁县等五县(区)优质禽蛋生产基地,平川四县(区)优质奶牛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奶牛饲养量达到5万头,猪饲养量达到20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200万只,鸡饲养量达到2850万只,兔饲养量达到8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6亿公斤,蛋产量达到1.3亿公斤,奶产量达到1.7亿公斤,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

——蔬菜业以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方向,积极占领本地市场,扩大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高蔬菜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以寿阳、和顺为中心,辐射带动东山五县,重点抓好20万亩越夏结球类蔬菜和25万亩越夏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以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为中心,辐射带动平川六县(区、市),重点抓好50万亩越夏茄果类蔬菜、30万亩夏播蔬菜、1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到2010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40亿公斤,总产值达到28亿元,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建成山西中部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干鲜果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加快干鲜果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重点抓好榆次、太谷、祁县等五县(区)40万亩特色无公害酥梨、50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以祁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10万亩高酸加工苹果基地,左权、榆社、昔阳等五县(市)10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榆次、太谷、祁县等五县(区、市)90万亩优质红枣基地,寿阳、和顺两县4万亩仁用杏基地。到2010年,全市水果产量达到10亿公斤,干果产量达到1.5亿公斤,干鲜果总产值达到22亿元。

——优质杂粮通过发展规模种植,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科技含量,加快优质杂粮生产。重点抓好东山五县及榆次丘陵山区50万亩绿色优质杂粮基地的建设。到2010年,全市优质杂粮总产量达到2亿公斤。

2、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推进以工业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扶持做大做强一批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扩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的覆盖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外资、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围绕优质特色禽蛋、瘦肉猪、肉牛、獭兔、蔬菜、干鲜果、杂粮、玉米等基地建设和产业提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全市“十一五”期间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龙头企业2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个,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个,重点扶持平遥龙海、冠云、灵石兔业、介休聚兴、祁县万里、榆社华榆、太谷通宝、大寨农牧、和顺新马等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农产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7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龙头企业带动和覆盖农户达到70%以上。

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品牌为核心”的发展策略,建设集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交易、质量检测为一体的晋中市大型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内积极建设标准化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农资市场;充分利用好各级供销社系统,加快建立农产品销售组织和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和规范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现代农村“经纪人”队伍,完善合作经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认证力度,通过集群、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品牌资源,培育晋中优势农产品旗舰型龙头企业。到2010年,力争培育10-15个全国、全省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3、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挥我市农业科研资源密集的优势,建立完善良种研发、引进、繁育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减灾体系,农畜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快榆次、太谷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区)和榆、太、祁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建设100个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大力推广以标准化为核心、节约化为重点的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农村高中、职业高中、专科教育,“十一五”末,升学率达到80%以上;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到2010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50%以上。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大节水、节种、节药、节油、节肥等“节本增效”农机具的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产出产率。到2010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4%,实现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跨越。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10年全市耕地基本保有量不少于546.2万亩。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发展节水面积5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开发、整理垦复土地7.4万亩,新建设施蔬菜8.5万亩,实施旱作农业、沃土工程17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万亩、造林合格面积193万亩,建成园林村23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以上,林木覆被率达到32%以上。

三、以推进旅游国际化为重点,建设文化旅游与商贸服务区

顺应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趋势,以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业态多元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产服务专业化、垄断领域社会化为促进方向,突出旅游业龙头地位,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吸纳就业的作用。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

1、做精做强旅游产业

立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着眼大旅游,实施大营销、大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推进

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依托省会太原,充分接收其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辐射功能,强化榆次、平遥两个旅游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旅游空间。重点建设西部108国道沿线晋商文化、东部207国道红色太行、南部山地休闲渡假三大旅游带。整合旅游市场资源,强化以平遥古城为龙头的旅游带动作用,挖掘晋商文化内涵,培育晋商文化和大寨两大知名品牌。优先开发建设榆次老城、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以及静升古镇、大寨、麻田、云簇水库、绵山、石膏山、阳曲山、南良庄温泉等重点旅游区,不断适应旅游消费需求,丰富旅游产品。

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构建融“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及旅游专线建设,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区和综合服务区,加快旅游中心城市旅游星级宾馆(酒店)的建设步伐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扶持发展旅游商品业,重点开发推光漆器、剪纸、根雕等旅游形象纪念品。拓展文化娱乐业,大力发展健身旅游、综合演艺、文化超市等娱乐项目。积极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信息资讯、园林绿化等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推进旅游景区(点)的市场化运作,筹建晋中旅游集团公司,打造晋中旅游业骨干企业。规范旅游中介业,优化旅行社结构,成立全市旅行社协会;鼓励境内外知名旅行社来我市开办国际旅行社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旅游职业培训基地;引进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提高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和包装、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管理等的国际化程度。

2010年,把晋中建设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

2、积极培育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分类指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领域,打破行业、地区、部门分割,促进形成我市大文化产业格局,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晋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业,积极推进文化经营市场化、集团化。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业、咨询业、广告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鼓励发展互动娱乐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产业创新。挖掘、保护晋中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开发、整合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增强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晋商旅游、红色旅游的融合,继续办好平遥(国际)摄影节、晋中社火节、山西面食节等活动。到2010年,文化产业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

3、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

利用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依托省会太原,面向周边工业地带和其它省市,在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结合中心城区框架的拓展,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完善城市整体商业布局。大力推进交易方式现代化,建设辐射力强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支持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销售网络、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商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发展大型商贸流通集团。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开放互通的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和集约发展的物流基地。

积极支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加大直接和间接融资力度,吸引海内外银行、各类基金及审计、会计、律师中介机构进驻。深化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强化内控管理,改善资产质量。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培育发展证券和保险市场,大力开发满足企业和消费者需要的金融产品,建立健全金融业组织体系。积极发展财会、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监督、仲裁、代理等中介组织,健全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完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大力发展和规范二、三级市场,加大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完善廉租房制度,建立结构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努力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解决购房和承租住房问题。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等中介服务体系和个人住房融资机制,培育发展房屋租赁市场。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便民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

2010年,力争把“榆太祁”都市区初步建设成为全省的商贸流通基地、能源企业总部基地、能源技术研发与培训基地、旅游文化娱乐基地,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亿元。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