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00100-4-2011-01582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08-10-27 所属主题: 发展规划

关于晋中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8-10-27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晋中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8年4月23日在晋中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贡琦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晋中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上下按照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围绕打造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目标,突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晋中”主题,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文化晋中、魅力晋中、活力晋中、和谐晋中”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趋优、好中趋快的发展局面,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70.3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年度计划的10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4.9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年度计划的109.4%;财政总收入完成78.16亿元(不含“两权”收入),同比增长24.61%,占年度计划的106.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12亿元,同比增长24.18%,占年度计划的11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3.7亿元,同比增长40.9%,占年度计划的1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2.1亿元,同比增长22.8%,占年度计划的108.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占年度计划的1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62.1元,同比增长18.2%,占年度计划的104.1%(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76.6元,同比增长19.3%,占年度计划的10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6.7元,同比增长15.3%,占年度计划的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9%,超出预期目标1.9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6.8%;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7.33%和3.77%;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7‰。
  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运行好中加快,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1、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从2004年到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81.7亿元增长到470.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97.3亿元增长到184.9亿元,增长90%;只用了三年时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由35.4亿元增长到78.16亿元;2006和2007两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85亿元,超过“十五”五年投资的总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12.3:56:31.7调整为2007年的9.1:53.7:37.2,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亿公斤,增长9%,创历史新高;蔬菜和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2.2亿公斤和34.5万吨,稳居全省前列。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12种优势农产品集中度均达到60%以上; “三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度得到加强,全年认证农产品74个,冠云品牌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四眼井、大寨、云青等28个品牌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广,出台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92个,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109个,培育和引进各类新品种300多个。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19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6亿元,带动农户40万户,增幅分别达到13.5%和11%。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十有十个一”、“四化四改”和“五清五规范”工程稳步推进, 全年新增沼气用户6.7万户,转移农村劳动力3.68万人, 硬化街道1159.6公里。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移民搬迁1.09万人。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9.1%,创历史最好水平。传统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煤炭工业经过资源整合,平均单井产能达到30万吨以上,寿阳新元、介休义棠等一批百万吨以上大型矿井相继投产;焦炭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焦比重达到86.4%;冶金工业规模大幅提升,形成3万吨不锈钢薄板、100万吨特钢生产能力;纺机、液压件等机械工业稳步推进,以兰田汽贸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取得新进展。新型产业发展迅速,介休佳乾30万吨煤焦油、榆社化工“双20万吨”氯碱等项目建成投产,介休路鑫30万吨粗苯加氢、灵石宇昕6万吨甲醇等项目相继开工,初步形成以介休、灵石为主的精细化工和以榆社、左权、和顺为主的乙炔化工产业布局。电力工业扩规成效显著,昔阳安坪电厂建成投产,榆次、平遥热电项目获国家核准,山西瑞光、寿阳盛唐、灵石宏达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全市新增装机容量30万千瓦;玻璃器皿、医药、碳素、建材等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增加值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20.9%。
  第三产业稳步提升。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重点景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开工建设宾馆、停车场、文化娱乐等项目46项,改造景区道路101公里,平遥文庙大戏堂、云锦城演艺中心等文化场馆投入运营,累计接待游客895万人次,综合经济收入达到53.1亿元,分别增长12.4%和41.7%。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8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100.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1%和10.3%,银海心悦、书林世家等一批住宅小区相继建成。住宿、餐饮、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4.5%。
  3、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创新型企业、产学研技术联盟试点扎实开展,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3%,每10万人申报专利数9.6项,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介休市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市),榆次区东阳镇被列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社区,安泰集团、三佳公司被列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百户企业节能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淘汰落后工艺设备76台(座)、落后产能573.6万吨,节能102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87%。
  (二)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1、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属轻机厂和6户市属企业进入改制程序。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项目审批全面实行“新三制”。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晋中市城市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浦发、兴业银行落户晋中,全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社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2、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通过中博会、珠洽会、煤博会等节会,全年引进项目114个。项目落地工作扎实开展,2006年以来,已落地或能够落地的248个项目中,累计办理立项手续210个,到位资金146.2亿元,到位率15.8%,开工项目190个,开工率76.6%,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42个。项目库建设得到加强,累计入库项目732个,初步实现了项目的全程管理和跟踪服务。
  (三)和谐晋中建设扎实推进,民生状况有效改善
  1、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晋中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投资24亿元,开工建设市政重点工程195项。其中市城区新开工8大类51项,完成投资6.6亿元,市政管网改造二期、经二路新建、蕴华街东段新建、玉湖东路新建、纬四街西延、新建南路拓宽改造等工程全部完成,纬四街下穿立交桥、潇河大桥等工程启动;全市新增道路面积180万平方米,市城区集中供热率、供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55.6%、87%、63%。水利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实施水利重点工程116项,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20处,解决了21.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榆社双峰、灵石石膏山水库进展顺利,寿阳松塔、介休龙凤水库正在完善手续,和顺恋思、左权下交漳水库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交通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汾邢高速晋中段开工建设,龙城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九榆线、东夏线等5条国、省干道及30条县乡公路二级化改造全部完成,新增村村通水泥(油)路3071公里。电网建设进度加快,晋中500千伏变电站,榆社、昔阳220千伏变电站,寿阳平头110千伏输变电站以及平遥和白家庄变电站增容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灵石22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左权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市220千伏主干网架环网基本建成。
  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开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6万人,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38%和121%,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消零目标。企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6400人、2400人和3.29万人,补签农民工用工合同3.75万份,追发拖欠工资598.78万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1424人享受城市医疗救助,为13.38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295.7万元,为五保对象施保1.52万人。建设安康居住工程137.24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7646.12平方米,棚户区改造28.11万平方米,采煤沉陷区新建住宅11.3万平方米,1338户群众迁入新居。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逐步规范,积极推进业主委员会成立工作,建立现代物业企业20余家。安全生产各项主要指标控制在省定指标之内,全市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3.7%和14.2%。 社会治安、信访、人民调解等工作扎实开展。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增长22.87%,“两免一补”措施全面落实,为37.4万名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免除杂费5195.7万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36所县级医疗机构、108所乡镇卫生院、1825所村卫生所实现达标,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8个县,参合人数达到138万人,参合率87%。晋中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文化、广播电视、防震减灾、计划生育、老龄、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4、生态保护得到加强。“蓝天碧水”和造林绿化工程顺利实施,关闭取缔污染企业665户,43家省控企业治理达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比上年下降37.3%,市城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8天。新增造林面积36.92万亩,林木覆盖率、市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29.2%、30.8%和26.2%。
  需要着重说明的,一是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指标, 全省从2007年起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改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该项指标原定任务也相应调整为2.26万人,2007年我市实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12万人,完成任务的138%。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2007年计划控制在3%以内,实际为4.9%,原因是受全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影响,导致我市物价总水平超出预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依然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完全跳出资源型、粗放型的模式,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承接、吸纳、利用市内外资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还不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四是生态环境还需不断优化,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环境污染治理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五是经济发展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安全生产的压力还很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按照省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突出赶超发展、构建和谐晋中,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建设新型工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08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45亿元,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8亿元,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亿元,增长24%;
  财政总收入完成92亿元,增长1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46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6亿元,增长15%;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6亿美元,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91元,增长15%(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28元,同比增长14.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63元,增长8.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7%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44%和9.24%;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08年预期调控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围绕项目建设,快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煤炭行业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一批大型机械矿井,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昔阳寺家庄600万吨大型矿井建设,以及一批重点煤矿技改项目建设。焦化行业要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原则,重点抓好介休安泰200万吨、益隆焦化100万吨等机焦续建项目。加快发展中煤九鑫30万吨甲醇、介休路鑫30万吨苯加氢等煤化工项目建设进度。电力行业要以煤炭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快榆次国电2×30万千瓦、山西瑞光2×30万千瓦等大型电厂建设。冶金行业要立足资源、能源优势,加快推进介休安泰300万吨特钢等项目。积极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前期工作,推进左权4×60万千瓦、榆社电厂三期2×60万千瓦、寿阳晋润2×60万千瓦等大型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吸引大型化工、建材等企业落户晋中。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继续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依托优势农业资源,以工业理念抓农业,高标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优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扶持平遥龙海公司、平遥牛肉集团等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率。力争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和带动农户数分别增长11%以上;二是加快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集中扶持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和特色农业园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推动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启动建设“金三角”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三是加快市场化建设,拓宽农产品流通领域。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补充,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区域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格局;四是加强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力争实现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个。全面推广榆社“政府推动、两社联动、双轮驱动”经验,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工作,加大“一建两改”力度,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引深“五清五规范”活动,全面开展“创三优”工作;对120个省级试点村和省级重点推进村,全部完成“四化四改”和“五个一”任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新增市级示范村65个,实现“十有十个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兴水战略。围绕农业调产、农民增收,新建集雨旱井1000眼,维修改造小型水利工程100处,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继续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再解决2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推进100个行政村自来水入户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抓好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积极引导和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项目,大力推广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炉、太阳能、太阳灶、“吊炕”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新增农村用户10万户。加强农村交通、通信等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坚持开发式扶贫,强化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扶贫移民、培训转移和产业扶贫工作,全力实施“两区”开发项目,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
  (三)以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文化优势,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证券、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育生长、提档升级,全面提高服务业规模和水平,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抓住北京奥运和建设大太原经济圈的机遇,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晋商、大寨两大品牌,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晋商社火节、晋商文化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节庆活动为平台,大力推介晋中旅游精品。开发特色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和旅游纪念品,打造具有浓厚晋商文化气息的产业链条。加强旅游景点、景区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住宿和餐饮为主的硬件建设项目,重点推进晋商国际、万豪美悦大酒店等高档次星级旅游饭店的建设。
  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搞好现代物流业的整体规划工作。加快推进中国北方能源工业国际分销物流港一期工程的建设,积极推进鸣李综合物流中心、祁县曙光药业物流中心、晋中潇河物流专用线、三晋国际商贸物流城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打造山西的物流集散地。
  三是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按照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科学规划,精心布局,以榆次北部新城建设为带动,加快房地产开发步伐,统筹推进学校、医院、购物、绿化、道路管网、交通通讯等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我市房地产业的升级上档。
  (四)以推动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导,继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全部县域城镇总体规划和建制镇总体规划。严格规划管理,全面开展规划公示制和规划认可制,确保各项建设按照规划空间布局实施,形成完整的城市化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市城区北部新城建设和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工作。整合盘活现有资源,拓宽城市空间,扩大城市规模。三是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为重点,继续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供热、供气、供水和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功能建设,扩大城市集中供热面积,提高供水覆盖率,加快天然气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投入使用。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2.5%,燃气普及率达到72%。全市完成70条小街巷改造,其中市城区完成站南路、南窑街等20条小街巷的维修改造工程。
进一步加快路网建设,开工建设龙城高速,继续推进汾邢高速建设,构建晋中环城和区域两个高速公路循环圈;抓好省干线改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0公里,完成县乡公路二级化改造260公里,村村通水泥(油)路1600公里,改造乡镇汽车站9个。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实施灵石、左权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一批增容变电工程,新增供电容量90万千伏安。
加快推进应急水源建设,重点是争取实现榆社双峰水库竣工和灵石石膏山水库开工建设,加快寿阳松塔、介休龙凤、和顺恋思等水源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开工。
  加强人文景观塑造和城市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抓好寿阳白马河、昔阳松溪河等城区段的综合治理,完成河道治理60公里。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强公园、游园等绿地建设,市城区完成体育公园续建等12项绿化重点工程,人均公园绿地新增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3%,绿地率达到30.2%。
  (五)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突出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严格执行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现有量、消减量与新增量的统一调度。重点抓好焦化、钢铁、水泥、电石、电力五大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淘汰16户企业、193.2万吨落后产能。继续巩固实施“百户企业节能行动计划”,重点监控全市93户重点能耗企业,特别是列入省“双百家”节能行动的18户企业。二是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以控制煤烟型污染、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降低大气综合污染指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三项设施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全部入网。开工建设晋中第二污水处理厂,太谷、祁县、介休、灵石、寿阳、和顺六县(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使用。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祁县和寿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以“七线十一城”为重点的“双十一”造林绿化工程,造林38万亩以上,植树800万株以上,林木覆盖率增长1.2%。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等行业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突出抓好介休安泰、三佳、灵石中煤九鑫、榆社化工等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争取列入全省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市城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三级标准。
  (六)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
  按照“实招实引”的原则,注重实效,切实提高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实现招商项目量与质的突破。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储备库。结合我市产业优势等实际情况,围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结构调整等,做好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责任制,做到项目明确,责任到人。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为项目建设的立项、用地、环评等提供优质服务,缩短项目前期的运作周期。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精简办事环节,严格落实项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审批政府代理制等制度。四是加强项目调度管理,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月上报、季调度、年考核”制度,继续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职能部门服务情况和项目推进情况的专项督查,把抓项目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70个。
  (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和谐晋中建设
  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法》和《促进就业法》,劳动用工备案率达到75%以上,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全面实施“五大惠民工程”,落实“四项保障措施”。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解决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扩大覆盖范围。全年要实现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15万人,分别增长5.1%、10.3%和7.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11个县(区、市),参合率达到85%以上。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水平,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2%。
  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多措并举,大力改善就业环境。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城市环卫、绿化、治安、物业等公益型岗位开发,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后勤服务岗位,帮助更多困难人员就业。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安置。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8万人,创业就业人数6400人。
  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抓好教育均衡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发展。完成100所寄宿制学校食宿标准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50所。调整中小学布局,完成城区学校建设规划,撤并中小学校100所,筹建市级青少年活动中心。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费减免措施,按照省定标准为2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
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买药贵等问题。围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三项重点,完成2200所村卫生室达标建设,新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继续开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集中竞价采购,乡村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药品集中询价采购。
  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建立适应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着力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住房建设。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新建廉租住房8.58万平方米。进一步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积极开展物业企业的培育和监管工作;全面推进业主委员会成立工作。
  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应急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形势稳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矿山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整治专项工作。认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巩固发展文化、体育、扶贫、档案、气象、民族宗教、拥军优属、人防、老年人、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2008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