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zfgzbg-18122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5-02-27 所属主题: 发展规划

关于晋中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02-27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晋中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统领,以加快转型跨越为主线,紧紧抓住综改区建设和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两大机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项目建设、同城推进、综改试验、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1%,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0.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4.3%,同比增长13.7%;财政总收入完成21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8.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9.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3.5%,同比增长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8%,同比增长2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7.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3%,同比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9466万美元,占年度计划的201.9%,同比增长1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09元,占年度计划的102.9%,同比增长13.2%,其中,市城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67.6元,占年度计划的101.6%,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36元,占年度计划的100.7%,同比增长14.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低于年度计划1.8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53%;省下达的六项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4%;人口自然增长率5.12‰。

(一)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转型发展基础更为扎实

认真落实全省稳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增幅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幅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8.7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8.254.636.9优化调整为8.353.638.1,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16.7万亩,同比减少8.8万亩;粮食总产量16.95亿公斤,增长7%;粮食平均亩产437公斤,增长17.4%;粮食总产量及平均单产均创历史新高。蔬菜总产量48.9亿公斤,同比增长5.8%;肉蛋奶总产量6.9亿公斤,同比增长19.9%;干鲜果总产量近10亿公斤,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新开工省级示范园区项目28个,其中完工18个,建成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50个。实施粮食丰产方建设37万亩、干果“双调双盖”和水果高光效树形改造6.8万亩,水利、农机、农发、土地整理等项目54个,杂粮、蔬菜、干鲜果、苗木等产业基地建设52个;新发展设施蔬菜6.2万亩、干果经济林12.1万亩;新增休闲观光农业景点15个;新改扩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项目18个、农产品销售市场6个;扶持特色现代农业战略支撑企业13个;部省级蔬菜标准园达到10个。“一村一品”工程初见成效,新发展特色专业村269个、专业乡镇10个,达标专业村542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重点对9个省级特色现代农业战略支撑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21.2%,转化农产品43亿公斤,带动51万农户增收8.1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小区237个、工厂化养殖企业23个。全市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7333.3万头(只),同比增长8.02%。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270个省级重点推进村街巷硬化全部竣工,50个中心村达标、23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区基本建成,完成以沼气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项目3200户,建成“六美”乡村112个,新转移农村劳动力6.48万人。

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工业新型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国3.7个百分点,快于全省1.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第四,较去年跃升两位。重点监测的20种主要工业产品,15种产品产量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8种产品增速超过20%以上,原煤同比增长20.7%,聚氯乙烯同比增长24.9%,发电量同比增长81.9%,粗钢同比增长31%,钢材同比增60.1%,日用玻璃制品同比增22%,水泥同比增长83.5%,化肥同比增长27.3%。电力行业,和顺、昔阳、寿阳、介休、灵石等县的5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已列入山西省“十二五”低热值煤发电专项规划,新增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煤炭行业,100座地方监管煤矿中的80户企业办理了开工手续,其中25座基建矿井竣工进入联合试运转,全市地方煤矿产量新增1024万吨;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工作积极推进,全市达到焦化整合主体条件的企业10户,达到独立保留焦化企业条件的5户;装备制造业,山西新能源汽车、中航美运特种车等项目建设加快,太重榆液高性能液压产品产业基地系统装置车间投产运行,经纬纺机现代连续纺机产业化项目锭子车间投产,打造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纺机制造国家示范基地、国家液压元器件及系统制造国家示范基地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兴产业,平遥10万吨金属镁及镁铝制品生产线、太钢万邦30万吨镍铬合金和中科鸿基生物科技一期项目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快,东山五县已打钻勘探井590余口,长治—和顺—太原煤层气管线开始试运行。

第三产业投资强劲,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41.2亿元,同比增长44.1%,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5.9%。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核心项目—太原地区铁路货运(物流)中心和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晋中功能延伸工程等项目前期顺利推进,山西能源工业国际物流分销港、山西榆次汇隆农产品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480.6万人次,同比增长56.8%;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6.2亿元,同比增长59.7%;介休绵山、乔家大院5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启动,平遥古城南门5A级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完成,《又见平遥》年底顺利首映,介休绵山换乘中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昔阳大寨、左权麻田、榆次乌金山通过国家旅游局4A验收。房地产业健康运行,全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53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47%,其中商品住房新开工2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86%

(二)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斐然,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年度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储备项目1831个、总投资1.37万亿元;签约项目111个、总投资239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9.9%,到位资金561.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3.4%;项目落地1160个、落地金额1432.8亿元,排全省第三位。全市61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954.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4.4%

工业方面,灵石东方希望铝系综合循环园、介休青云直升机、中航国际汽车展销中心、昔阳华通路桥铁氧体、左权150万吨红土镍矿、寿阳七元800万吨矿井等项目开工建设,阳煤和顺1830等项目建成投产,左权宏远聚十一酰胺植物工程塑料及制品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农业方面,大寨农业观光园、东山供水工程、祁县晓义生态农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榆次东阳万亩设施蔬菜等项目竣工投产。服务业方面,祁县玻璃器皿文化产业园、平遥推光漆器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榆次乌金山二期工程、灵石石膏山风景区一期工程、红崖大峡谷等项目建成开放。

(三)转型综改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先行试点成效凸显。“一市两县”示范作用增强,省级综改试点县灵石县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重大转型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改革审批流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介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循环经济、民生事业建设以及环境容量和排污交易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一市两园”建设加快,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出台了加快产业转型和扩大招商引资的8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园区的发展;榆次工业园以国家级“纺机”、“液压”技术中心为依托,与上海交大国家模具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液压研究院,科技研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转型标杆项目积极推进,省级标杆项目山西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市级主抓的重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完成投资140.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0.7%

重点板块建设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实质性推进,山西高校新校区进展顺利,2013年院校师生全部入驻;市城区实施的七大类63项市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41.2亿元;902路、903路城际公交和5路、11路延伸公交投入运营。“108综合发展廊带”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108综合发展廊带”实施方案》初稿完成。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审批时限由100个工作日缩短到43个,行政审批项目由307项调整为93项。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推进全省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关于鼓励发展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指导意见》,引导4户企业在天津股交所挂牌,成立3家股权投资管理公司、2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全市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60亿元,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56.5亿元,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土地管理不断创新,大力实施“2065”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68万亩、占补平衡造地3.76万亩、废弃地复垦1.85万亩;盘活存量土地5623.9亩;11个县(区、市)全部列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落实周转指标6000亩。环保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以市场手段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新增排污量全部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排污总量指标。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建设集团、药材系统以及市直部门所办企业等改制前期工作加快;锦纶厂剩余资产已拍卖完毕,晋华厂剩余资产正按程序进行处置,晋华、锦纶破产土地拍卖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三户企业接续养老保险、兑现住房公积金、档案移交基本完成。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新争取省级循环试点单位4个,累计达到10个,初步形成煤--建材、煤—焦—化、煤—焦—电—化—新材料等循环产业链。试点单位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94.2%,工业废水利用率达100%,煤层气利用量达1亿立方米。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同比下降3.6%;除左权、榆社外,全市基本实现了节能灯的乡镇和农村全覆盖。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城乡规划科学编制。全市实施了六大类、68项规划编制项目。全市县城总体规划备案率达到了100%,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建制镇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5%80.2%。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41%,较上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

交通路网更趋完善。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67.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改造里程283公里,龙城高速建成通车,汾邢高速平遥—左权段通车运营;晋中汽车客运总站主体完工,和顺、灵石汽车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昔阳、祁县、榆社站开工建设,已建成乡镇站32个。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排水管网密度达到8.84公里/平方公里,供水和供气普及率、垃圾处理率、污水收集处理率、中水回用率分别达到98.5%84.5%53.4%92.8%16%,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10千伏电缆线分流工程、新付线缆化改造及10千伏南环线宏光支线入地缆化改造工程顺利完成,1435千伏输变电项目、9310千伏及以下配电项目积极推进。电网及农网改造工程新增35千伏及以上线路117.5公里、变电容量736兆伏安。全市251项市政重点工程年度完成投资289.6亿元。

(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力落实减排工作。积极实施农业源减排和机动车减排,强制报废老旧车辆5337台;对11个污染物重点排放企业实施了限产限排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0吨,氮氧化物排放3600吨。六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率达到9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粉尘分别削减了1.35%1.37%1.1%6.47%7.19%,氮氧化物增幅控制在1.66%。各县(区、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在97%以上,其中,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8.8%,位居全省第一。

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骨干水源及水网建设取得突破,松塔、恋思、石膏山3个新水源工程建成,昔阳松溪供水工程、东山调水工程进展顺利,中部引黄工程积极推进,全市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农村饮水及农田水利全面加强,解决了1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兴建工程274处,自来水入户率提高至90%,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4万亩,新增节水面积8.72万亩。2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验收,平遥惠济河、祁县昌源河、潇河晋中城区段及高校新校区涧河下游段4个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7万亩。

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完成造林面积41.2万亩、植树1069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90万平方米,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到37.8%。昔阳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寿阳县、和顺县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专家组初验,介休市跨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地表水达标率达到8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了100%;新增城镇道路清扫面积534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7%,提高了3个百分点,左权县被命名为省级城乡清洁示范县。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铺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设55所任务中,已有13所投入使用,29所基本完工。校校标准化达标县新增5个,标准化装备覆盖率达到73%。全市宽带网络实现了“校校通”,85%的农村学校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居全省第一。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普高与中职招生比达11.07。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城乡文化实力快速提升。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启动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提前完成;全市所有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首批贫困县广播电视“盲村”覆盖622个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6%,在全省领先。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参保(参合)率达到98%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9%。灵石县、寿阳县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切入点,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财政补偿机制、20种疾病单病种付费、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新机制稳固运行,不断规范。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4537套、329.9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0.15亿元;续建和新建项目累计竣工16057套。段王棚户区改造、介休连福镇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员达到了48.75万人、80.84万人、24.86万人、22.3万人、19.56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44.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14%。全年分别培训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劳动预备制人员、创业人员1.1万人、2.18万人、3678人、5360人;培育建立了省级示范劳务品牌和劳务输出基地4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36人,创业带动就业1.33万人。规范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3个,引导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就业见习。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5%

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现。形成了“五级建网联动、五大体系支撑、五项机制运行”的工作推进模式。已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县(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建设,市级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建设基本完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1.7亿元。信访总量和集体访量实现“双下降”,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率提高18.5%7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安全生产明显好转。全市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036起、死亡342人,同比分别下降17.7%8.06%;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41起、死亡322人,同比分别下降7.38%7.2%;发生煤矿事故1起、死亡3人,同比分别下降83.33%62.5%;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492,同比下降69%。建筑、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农机等行业持续保持无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支柱产业煤炭行业企业效益下滑严重,209户煤炭企业中,亏损企业达101户,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2.5%,低于全市工业主营业务增速0.2个百分点,利润、利税大幅下降,亏损额增44.5%,纺机、玛钢等行业增速也同比下降了16.5%4.6%,导致工业增加值未能实现年初计划;居民消费需求动力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上年减少了1.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增速放缓,亦未能完成年度任务。受其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亦未能实现年初计划。

2012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传统产业层次不高,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二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三是多元发展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产业转型亟需深入推进;四是农民增收基础仍需巩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深入推进“四化”率先发展区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一年。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事关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从国际经济看,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趋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全省进入综改试验区建设实质性推进和转型跨越关键阶段,矿产资源富集带来的资源优势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将于今年陆续投产;同城发展实质性推进步伐加快,高校新校区15万师生全部入驻。这些都将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本着“稳中求进”的原则,从我市转型跨越发展需求实际出发,结合晋中“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201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0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

财政总收入完成24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0亿元,同比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4亿元,同比增长15%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2亿美元,同比增长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50元,同比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7元,同比增长1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完成省下达的六项污染物减排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三、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加快转型综改试验

深入推进先行试点。全面落实省政府印发的《支持“一市两园”的若干优惠政策》,全力加快“一市两园”建设,筹建市级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重点加快榆次工业园方盛液压院士工作站等项目的建设,力争年内建成4个行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晋中经济开发区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加快扩容提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综合运用扩权强县、转型综改试点等政策,加大“一市两县”改革创新力度,力争灵石县在激活民间资本上取得突破,介休市在园区建设上取得创新。

突出抓好重点板块。大力推进同城化建设,加快太榆科技创新城、太原晋中共建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北部新城建设力度,完善高校新校区的配套建设;重点加快“108综合发展廊带”建设,全面完成“108综合发展廊带”总体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积极在科技创新、土地管理、资源投入、户籍管理、公共服务、区域协作等体制机制进行配套改革,产业转型与城镇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大力推动山西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区、介休义安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榆社化工园、灵石两渡、段纯、南关工业园、平遥工业新区以及祁县经济开发区等创新型、特色型、效益型产业园区上档升级,加快促进产业转型集聚。重点培育介休安泰、太谷恒达、灵石东方希望、吉利新能源汽车、中航特种车等潜力企业,建设纺机、液压、玻璃器皿、铸造和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市域工业的集中度。

(二)以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加快赶超发展

按照全省“项目推进年”的具体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六位一体”工作机制,继续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完善领导包项目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扎实做好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明确责任、细化任务、跟踪考核、严格奖惩。统筹调度土地、资金、环境等生产要素,力争市级主抓的重点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132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结构,深化以优势资源换项目、换投资、换技术、换人才,强化与先进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与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的合作领域。积极参加“中博会”、“夏洽会”、“广交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招商引资1800亿元以上。

煤炭行业,继续抓好煤矿基建技改工程,积极加快昔阳丰汇大寨露天煤矿、和顺泊里、寿阳七元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原煤新增产量1000万吨。焦化行业,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兼并重组,做好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新上焦化大项目前期工作及核准手续的报批工作,重点推进介休市昌盛煤气化20万吨煤焦油馏分加氢等项目的建设。电力行业,重点抓好山西都宝集团180兆瓦煤层气机组发电、寿阳阳煤低浓度瓦斯发电、鑫世泰秸杆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寿阳、介休、和顺三个低热值发电项目前期。装备制造业,加快山西新能源汽车、山西方盛液压大型液压控制高端铸造机械、中航集团新能源专用车生产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取得新进展。食品行业,积极推进中粮集团三盟醋业年产15万吨陈香老醋、山西娃哈哈热灌装生产线、祁县统一饮品和方便面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三)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着力加快工业新型化

加快传统产业提质提效。实施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煤炭专网改造、井上井下视频实时远程传输和应急调度指挥视频系统建设,提高矿井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以化产引领加快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理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与单独保留企业的产权关系,抓好新上大机焦及配套化产深加工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推进分散的产能加速向规划区和确认的主体企业转移。全面启动榆次液压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与上海交大、国家CAD模具工程研究中心、太原理工等一流院校合作步伐,筹建国家液压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公共创新平台,致力研发生产高端特色液压元器件、精密铸造、液压系统、液压成套装备等系列产品,扩大液压辅件生产优势,推动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小微企业竞相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积极开发高档新型纺机产品,加强协作配套,重点实施经纬自动连续纺机、鸿基科技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纺机检测中心建设。围绕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玻璃产品质检中心、中华玻璃器皿博物馆三大“国”字号工程,继续完善大华宏艺、下申、温曲三个基地建设。调整铸造产业产品结构,推动升级上档,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实施峰岩15万吨汽车配件铸件、恒达精密铸造等项目。

精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山西新能源汽车、中航美运特种车等制造项目,打造专用车、商用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确保平遥宇皓纸业改性材料造纸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东方希望铝系循环园、昔阳铁氧体永磁材料、寿阳新型环保石头纸等项目建设,力争太钢万邦30万吨铬铁等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晋商故里”旅游城市形象,深入周边省市拓展客源市场,精心营销《又见平遥》;完善旅游要素体系建设,持续健全优化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交通配套,提升景区品质;实质性推进乔家大院和绵山创建5A景区,完成乔家堡整村搬迁,综合整治乔家大院景区环境,抓好绵山景区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和景区内部交通一体化、循环式运营;创建一批1A2A景区,实现景区景点A级化新突破;大力推广旅游标准化,引深旅游标准化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和平遥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实现全省率先布局,启动短信问候平台、手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建设,加快太原地区铁路货运(物流)中心、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晋中功能延伸工程等核心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精心组织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商品配送网络,升级改造5个县级商品配送中心,新建改造6个乡镇区域商贸中心;推进放心餐工程,力争放心餐点覆盖主城区60%以上。

(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巩固提升存量542个专业村和26个专业乡镇,新发展200个达标专业村、10个专业乡镇。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重点实施好3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抓好9个省级示范园区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建设好1个信息平台和10个精准农业示范点。继续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发展,新发展设施蔬菜6万亩,新建规模设施养殖园区200个、设施蔬菜标准园20个、集约化育苗中心20个。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重点抓好270个省级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建设,实施好街巷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及改圈、改厨、改水、改厕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四改”工程;按照四个“更加”要求,进一步完善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新启动新农村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10个,打造100个美丽新农村。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全力确保3.2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易地扶贫搬迁3760人。加快实施昔阳、榆社两县6万亩核桃经济林开发项目,完成左权核桃、和顺肉牛片区开发任务。抓好左权、和顺20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提升16个国家、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3360人,就业转移率达到70%以上。继续推进非贫困地区11.34万贫困人口“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和后续扶持工作。

(五)以公共服务为支撑,着力加快市域城镇化

积极推进市城区建设。重点实施九大类89项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加快路网建设,重点打通乌金路,延伸文华街、大学街,拓展迎宾街、安宁街等7条道路,完成汇通北路拓宽改造。完善市政设施,实施引黄管网建设等8项城市供水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增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260万平方米,完成市城区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高校新校区医疗、商业网点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大型公共和标志性建筑,力争规划展示馆完成主体工程,博物馆、图书馆、民俗风情街、汇通大厦全面启动。启动羊毫街片区和聂村、龙田等城中村改造,实施小南庄村整体搬迁。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积极推进灵石静升新区、介休义安新区、祁县昌源新区、昔阳大寨新区、和顺串村新区等县城新区和平遥一园两中心、太谷学府新城建设,加快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生产要素聚集。做好东阳、云竹、麻田、李阳、大寨、宗艾、胡村、东观、洪善、静升、义安、张兰等12个省级示范镇的镇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气、医疗卫生、休闲娱乐、商贸服务等设施建设。统筹镇村居民点布局,鼓励分散居住的居民以宅基地置换镇区集中居住用地,建设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使农民就地城镇化。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网络构建,协调保障汾邢高速左权—和顺段、阳黎高速昔阳—左权段加快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改造15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0公里,建成晋中汽车客运总站。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东山调水工程完成年度任务,规划建设东山调水、中部引黄受水县(市)区域小水网;完成松塔水电站、恋思和石膏山水库附属设施工程,加快推进松溪供水工程建设;除险加固11座小型水库,推进5个中央财政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确保电力先行,新开工灵石两渡220千伏、榆次新付110千伏等6个电网建设项目,完成榆次北500千伏和介休东湖龙220千伏等12个续建项目,全市新增变电容量335.9万千伏安;继续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完成635千伏增容改造项目、26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项目。

创新一体化公共服务管理。积极落实放宽城市户口落户条件相关规定,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积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全面融入社会管理网格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六)以美丽晋中为目标,着力加快城乡生态化

加速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新造林合格面积达到50万亩。抓好晋商公园三期、潇河公园二期、社火公园等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完成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绿化200公里,新建和完善城郊森林公园、湿地森林公园6处,全市林木绿化率增加1.5个以上百分点。太谷县、榆次区力争通过省级林业生态县验收,左权县、灵石县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太谷县启动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祁县、平遥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初审,寿阳县、和顺县完成创建省级园林县城。

全力落实节能减排工程。严格污染减排治理,实施污染减排、污染防治“双百”工程。狠抓电力、水泥行业脱硝项目建设,确保重点排污企业脱硝设施限期投运。加大城区燃煤锅炉治理力度,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标升级、管网配套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率达到93%;加快城镇垃圾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率达到54%。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开展双百户重点能耗企业节能行动,认真落实节能技改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对耗能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能效对标;继续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抓好水泥企业落后产能关停淘汰工作。

扎实推进“气化晋中”工程。加大和顺、寿阳两大煤层气区块开发力度,扩大过境天然气利用,推进汽车加气站、东山各县与灵石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市城区人工煤气、管道液化气置换天然气工作,确保完成3万余户人工煤气和1万余户液化气用户置换。

着力推动城乡清洁工程。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沿街店铺的环卫责任,试点推行社区公岗环卫清洁。创建100个清洁示范小区和单位、3个城乡清洁示范县、20个示范乡、100个示范村。市城区要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灵石、左权、介休力争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完善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积极落实劳动合同、最低工资标准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逐步实现持卡就诊、补偿“一卡通”。落实市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运营、退出等实施细则,确保完成新开工保障房1.72万套、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811户。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试点。

发展社会事业。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和中小学德育实验三大国家级改革项目;持续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启动市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完成18所省级和53所市级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任务,改扩建50所村级幼儿园,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目标;创建35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新增3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促进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建社区体育健身场100个,启动柔力球国际交流中心建设。

推进文化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基层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场所、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广电村村通工程。继续加强历史街区、特色乡镇、传统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努力建设一批非遗展示馆、传习所、传统技艺传承基地和产业示范基地,整理编辑出版一批非遗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特色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地方歌舞等文艺精品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启动并办好“乡村大舞台”、“周末大剧场”等活动。

创新社会管理。加快43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功能网格融合共建,规范五级网格平台运行管理,强化社区功能,创新管理机制,把城市管理职责、社会服务职能向社区延伸,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有机联系的网格化体系,强化社会整体维稳水平。

夯实安全基础。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持续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乡村创建。

各位代表,2013年是我市“十二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转型综改为统领,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圆满完成2013年各项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名词注释

1、“双调双盖”:该技术“下调”土壤,增施有机肥,调理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比重,增加空隙度,降低导电率,提高营养利用率;并通过强补钙、巧补硒,提高果品质量。树盘下通过秸秆覆盖、保水保肥,提高有益菌群的繁殖能力,根本上解决地下板结,通透能力差的关键问题,同时有效预防害虫出土危害及草荒问题。“上调”树势,增加树体抗病虫害能力,精细修剪,消除害虫越冬蛹,防病治虫,保花保果。“双盖”则是地面覆盖秸秆、生物垫、植草,以保墒保肥,树上采用搭建防雨棚防止雨水侵蚀。

2、“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3、“六美”乡村:村镇规划科学布局美、生态经济发展产业美、人居环境改善家园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美、特色文化繁荣人文美、农村稳定和谐乡风美的乡村。

4、“一市两县”:每个市分别确定一个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县和一个市级转型综改试点县。

5、“一市两园”:每个市确定一个产业转型园和一个科技创新园。

6、“108综合发展廊带”:在108国道晋中沿线的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六县(区、市)和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打造特色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生态带和城镇群,积极申请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集中试验区。

7、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市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供水施救、压风自救和通信联络系统。

8、四个“更加”要求:村庄布局更加合理、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

9、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政府提出:在完善提升已完成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将再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五个方面的“全覆盖”。

10、重点项目“四位一体”:即重点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和建设全面推进、统筹落实的工作机制。

11、“2065”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即高标准整理20万亩基本农田,新增6万亩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复垦5万亩已废弃的工矿用地和损毁的各类土地。

12、五级建网联动、五大体系支撑、五项机制运行:即晋中网格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五级建网联动指建立市、县(区、市)、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基础网格五个层级,实现服务管理精细化。五大体系支撑指建立组织、责任、信息、保障、制度五大支撑体系,实现服务管理责任化。五项机制运行指实施党建引领、闭环运转、部门联动、组团服务、效能考核五项机制,实现服务管理高效化。

13、重点项目“六位一体”:即重点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全面推进、统筹落实的工作机制。

 

 

晋中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大会秘书处

二○一三年四月印

 

关于晋中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49日在晋中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海涛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