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00100-4-2012-0052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2-06-14 所属主题: 发展规划

关于晋中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2-06-14 浏览次数: 【字体:

——2012年5月22日在晋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海涛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晋中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统领,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抢抓转型综改政策机遇,按照“速度快、效果好、特色浓、人民富”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城乡统筹、生态绿化、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3%,同比增长20.3%;财政总收入完成178.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4%,同比增长2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1%,同比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4%,同比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2%,同比增长17.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33亿美元,占年度计划的80.3%,同比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18.6元,占年度计划的102.2%,同比增长15.5%,其中市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94元,占年度计划的106.4%,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2.5元,占年度计划的106.2%,同比增长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4.7%;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3.7%;省下达的六项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5‰。

    (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转型跨越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全国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克服低温冻害、持续干旱和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不利影响,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25.5万亩,减少1.8%,粮食产量158.3万吨,同比增长5.2%。蔬菜总产22.6亿公斤,同比增长1.3%;肉蛋奶总产量61.57亿公斤,同比增长26.71%,均居全省第一。干鲜果总产量3.54亿公斤,同比增长38%。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力保障企业稳定运行。采取降低、缓缴运销服务费,调低排污费标准等方式,帮助焦化行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时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鼓励小微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免征小微企业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2.4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八大主导行业除电力外均平稳增长,煤炭行业增长25.4%,冶金行业增长18.8%,机械行业增长14.5%,建材行业增长13.3%,化学工业增长8.8%,炼焦行业增长8.2%。企业利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3%。

    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1、0.4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建设启动,山西能源工业国际分销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加快,太原地区货运(物流)中心获得铁道部批复,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延伸工程获得核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山西公司综合物流基地、美特好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推进顺利。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2亿元,增长8.1%;新开工面积20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9%。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各类便民店3545个。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发放财政补贴资金0.9亿元。

    (二)“四化”率先发展区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成效显现

    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组织实施项目30个、完成投资10亿元,区内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机械综合化水平达55%和70%。新建、改建3个万亩优质粮食基地、21个万亩绿色蔬菜基地、28个万亩特色干鲜果基地,健康养殖牲畜达到6788.83万头(只),建成休闲观光园区146个。大力发展集中连片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建、改建平遥县万亩连片玉米高产示范区1万亩、祁县和介休市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2万亩以及46个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玉米丰产方。新建设施蔬菜标准示范园395个,新增面积6.14万亩;新建高标准现代畜牧企业30个,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园区)208个;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2.2万亩,新建设示范园68个,改造低产低效经济林3.9万亩;以省“513”工程确定的46个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农户52万户,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一村一品培育工作加快推进,铺开专业村建设320个,建成标准专业村273个。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市县两级结对帮建工作机制,以“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为重点,对228个省级重点推进村分别确定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帮建单位、一个帮建企业,开展结对帮建工作,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了2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中心村”,对市级100个左右重点中心村,参照城市社区和小城镇建设标准,实施迁村并村,实现小区化管理,已有30个村建设基本成型。继续组织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六个一”工程,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4万人次。29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全部开工,移民扶贫1754户、5065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基本实现提前一年完成目标,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农村体育活动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程实现全覆盖,农家书屋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完成省定年度任务。

    工业新型化建设加快。启动实施“五化三大”战略,打造“四个百亿工程”。煤炭行业,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地方监管的86座基建矿井已有80座办理开工手续,其中13座基建矿井试运行和竣工,全年地方煤矿累计生产原煤5074.6万吨,同比增长23.56%。焦化行业,焦炭资源整合积极推进,金恒化工2500万发电子雷管、三维白乳胶已部分投产或全部投产,山西聚源10万吨甲醇具备投产条件,阳煤和顺化工1830尿素、昔阳阳煤40万吨电石等项目进展顺利。电力行业,左权电厂一期工程、山西瑞光热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山西耀光矸石电厂获得核准,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474.7万千瓦。新能源行业,漾泉煤层气开发项目、国投瓦斯发电项目已形成生产能力,东山至市区煤层管网输送基本完工,山西煤层气集输公司瓦斯液化项目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市重点培育的晋中开发区、榆次工业园、安泰工业园、榆社化工园、中煤九鑫工业园、平遥工业新区、祁县经济开发区七大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16.7亿元。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新增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4户。

    城乡生态化建设加快。“蓝天”生态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提前一个月完成了2011年的减排目标任务;市城区综合污染指数1.45,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1%,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8.3%,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碧水”生态系统建设得到加强,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市 11座重点小(Ⅱ)型水库已完成初设批复,建立了覆盖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控制指标体系;对全市38处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重点监测的8个地表水断面中,三类以上的6个,其中水质优良二类断面4个,三类2个。“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力度加大,林木绿化率大幅提升。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5万亩,完成植树869万株,全市林木绿化率增加1.2个百分点。市城区北部山地综合整治、生态绿化工程完成景观和生态造林1.2万亩。

    市域城镇化建设加快。以同城化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统筹规划,完成城乡规划5大类80项,其中,晋中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北部新城、太榆科技创新城、山西高校新校区、山西新能源汽车·装备机械制造园区、现代物流园区、潇河生态景区“两城四区”规划加快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城区铺开了总投资120亿元的6大类56项“百亿市政”重点工程,开工54项,完成投资61.6亿元,是建市以来完工项目数、完成投资额最大的一年。晋商公园、潇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龙湖立交桥、汇通路南段拓宽改造工程完工。社火公园、植物园等项目前期推进顺利。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74%,较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供水普及率达98.3%,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41.7%,燃气普及率达到80.4%,污水处理率达到92.1%;全市供热普及率达到82.7%,其中,市城区新增供热面积357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88.6%。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307线寿阳白家庄至张家河段公路改建完成,汾屯线平遥汾阳界至左家堡段改建项目、阳黎高速阳左段项目开工建设,董榆线和顺董坪沟至郜家庄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前期进展顺利,龙城、汾邢高速公路具备通车条件;晋中汽车客运总站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和顺汽车站建成营运、灵石站完成主体,38个乡镇汽车站投入使用;农村公路路网改造376.5公里。电网建设加快,晋中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突破,500千伏左权电厂送出工程提前竣工;全年完成电网投资11.58亿元,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96.8万千伏安、线路398.25公里。水源地建设得到加强,启动实施以新水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双百”工程,铺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46项,当年竣工16项,完成投资16.42亿元;松塔水电站、灵石石膏山水库、和顺恋思水库建设加快,昔阳松溪供水工程奠基开工,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0处,完成了100个行政村的自来水标准化入户。

    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加快。乔家大院德兴堂、保元堂对外开放,渠家大院、常家庄园积极参与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活动,晋商文化旅游内涵得到拓展;榆次十大生态庄园、乌金山周末度假旅游,寿阳方山、和顺许村、榆社云竹消夏避暑旅游和榆次九龙、太谷南山滑雪旅游得到深度开发。《印象平遥》大型实景演艺落地平遥。平遥古城南门外服务基地、乔家大院外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宏源国际、万豪美悦两个五星级饭店挂牌,生态度假庄园、民俗客栈、农家乐等单位增加接待床位2600张,大大改善和提升了接待条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实现旅游总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19%。

    (三)重点项目“四位一体”快速推进,赶超发展后劲日趋增强

   全面推进、统筹落实重点项目储备、重点项目签约、重点项目落地和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四位一体”工作。储备重大项目1840项,总投资1.45万亿元。新签约项目197个,总投资3277.5亿元,拟引资3229.8亿元,资金到位491.2亿。542项重点工程,开工533项,开工率98.3%;完成投资590.6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0.4%。装备制造业,太重榆液高性能液压产品基地项目、山西新能源汽车开工建设,中航特种装备及车辆等项目前期推进顺利。煤化工行业,寿阳中煤IGCC作为全省三大转型项目之一上报国家发改委,灵石两渡循环工业园加快推进。冶金行业,东方希望铝系综合循环经济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和顺、左权金属镁产业基地、介休三佳有机硅材料和深加工等项目前期积极推进。电力行业,灵石天石电力、榆次国电二期等电源项目前期加紧推进。

    (四)转型综改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转型综改工作全面铺开。编制完成了《晋中市综改试验总体行动方案》和11个专项行动方案、《晋中市转型综改行动方案(2012年)》、“108综合发展廊带”发展规划。22个重大转型标杆项目完成投资61.5亿元。“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等先行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灵石县成为首批省级试点县,介休市、寿阳县成为市级试点县;介休义安、中煤九鑫两个工业循环园成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晋中科技创新产业园前期加快推进。大力开展审批流程再造,市级行政审批时限由原3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0个工作日以内;制定出台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与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的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市县同权。大胆推进生产要素突破,全市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县增加到8个,争取土地周转指标4500亩,灵石县率先实现一年一次周转,全市开发整理土地2.4万亩;晋中成为山西省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示范区,成立全省第一只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同仁基金,亚乐士环保技术公司、高行液压公司在天津股交所正式挂牌。

    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晋华、锦纶、轻工机械厂三厂破产财产处置工作顺利完成,山西格芙兰纺织有限公司的职工除“距五”人员外已全部安置,市药材公司改制工作全面铺开,晋中建设集团、金恒化工股份公司改制正式启动。截至年底,全市完成改制和破产的企业823户,占国有和规模以上集体企业总数的93.31%。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文广新局和10个县(市)文体广新局机构整合工作基本完成;11个县(区、市)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建成,并已实现免费对外开放;市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及文艺院团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实行企业化运作;新组建晋中百花晋剧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晋中青年晋剧演出有限公司、晋中晋商民间艺术有限公司等三个国有独资性质的文化企业;14个县级文艺院团、11个县级电影公司改革也已全部完成。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新建工业企业研发中心11个,帮助农牧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10家,大大提升了我市工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纺机、液压、化工、机械制造、水泵、玻璃、现代农业等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实现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较大的行业性龙头企业进行培育挂牌;认定10个企业为市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发展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民营科技企业15个。

   (五)民生工程顺利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改扩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60所,免除所有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学生学费,中职免费覆盖率达到78%;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提高到1:1.1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位居全省第一。率先实施优质高中招生名额100%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政策,“择校”现象基本消失,杜绝了择校乱收费现象。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3.31万套,完成年度计划的115.3%,主体完工1.23万套。大力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充分就业社区20个。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4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2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49.5%、140%和136%。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救助制度,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1.78%。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到41.9万人、24.07万人、78.62万人、21.27万人和17.52万人,分别完成省定年度任务的102.47%、100.22%、102.13%、112.42%、和110.14%。

    医疗体制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市118个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聘用和合同签订全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一、二、三类收费的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分别提高到55%、70%和80%,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73.85%,100%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实行门诊统筹,城乡居民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国家基本药物统一配送范围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范围覆盖了全市11个县(区、市)的118个乡镇卫生院、1个保留名称的乡镇卫生院、1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29个行政村卫生室,提前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覆盖。

    安全生产实现“五个下降”。不断加大以打非治违、隐患整治为抓手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共排查企业4万余次,排查整改隐患3.8万条。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100%,煤矿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1576,同比下降21%,消防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0%,工矿商贸事故起数下降38.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0.57%,安全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汽车、住房等与住、行相关的消费增长明显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年初计划0.8个百分点;由于海关统计等原因,部分外贸进出口资金未纳入统计范围,导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低于年初计划。

    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导产业及骨干大型企业受宏观形势和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二是煤炭行业“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尚未彻底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我市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的经济工作,将为全市经济转型跨越赶超发展,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受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这些因素的存在将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时期,经济发展仍处于上升期,发展机会多,市场空间广阔,内需潜力巨大;中央“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将为我市的产业转型、企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支持,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同时,全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入推进,将为我市破解发展瓶颈,加快项目建设带来有利时机。

    按照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本着“稳中求进”的原则,从自加压力、实现转型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出发,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2012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5亿元,同比增长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0亿元,同比增长17%;

    财政总收入完成208.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4亿元,同比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1亿元,同比增长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亿元,同比增长17%;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5亿美元,同比增长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10元,同比增长10%,其中市城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14元,同比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81元,同比增长1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完成省下达的六项污染物减排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2.9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化农业。重点抓好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省级专业示范园12个,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50个,万亩基地27个,养殖工厂化企业9个,新改建规模养殖小区(园区)87个,扶持特色现代农业战略支撑企业13个。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新建设专业村200个,专业乡镇5个。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积极引导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建设3个万亩特色杂粮基地, 21个万亩特色蔬菜基地,28个万亩特色干鲜果基地,20个工厂化养殖企业和200个养殖园区。推进干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种苗花卉规模扩张与加工增值,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0万亩。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50%,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建设和培育重点推进村的主导产业。按照产业基地连片型、工矿企业连片型、城郊衔接连片型、沿路沿线连片型等不同形式的建设模式,继续对20个集中连片建设示范区加以全力推进。在中心村建设上,参照城市社区和小城镇建设标准,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建设100个“村镇规划科学布局美、生态经济发展产业美、人居环境改善家园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美,特色文化繁荣人文美,农村稳定和谐乡风美”的“六美”村庄。

    工业新型化。加大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服务力度,推进大企业“强身”,鼓励35户优势工业企业与外来企业嫁接配套或参与我市国企改制重组,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和低成本扩张,加快打造“百亿企业”、“百亿园区”、“百亿集群”、“百亿产业”。装备制造业,重点打造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纺机制造国家示范基地、国内高性能液压元器件及液压系统国家示范基地,加快山西新能源汽车、中航特种装备及车辆等项目建设,力争太重榆次高端液压件项目及早投产。煤化工行业,坚持焦化并举、以化为主,加快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打造灵石、介休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焦化循环示范园区,重振我市焦化产业。新兴产业,以高端项目为突破,加快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平遥10万吨金属镁及镁铝制品生产线建设,太钢万邦30万吨镍铬合金和平遥煤化新型光学材料一期、中科鸿基生物科技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力争年内太原地区货运(物流)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整合周边物流资源,加速推进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成型发展。文化旅游业,启动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大做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晋中社火节等节庆品牌,力争《印象平遥》下半年首演;加快平遥推光漆工艺保护基地、祁县玻璃器皿文化产业园建设。继续实施重点景点景区设施配套、服务标准化提升工程,启动推进平遥古城、绵山5A级景区创建;整合生态、农业、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一批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二)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认真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督管理减排三大措施,重点抓好全市火电厂的脱硝、脱硫、除尘工程,督促项目单位落实建设资金,环保部门从电厂收取的排污费重点用于电厂脱硝、脱硫、除尘治理补助资金,全市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率达到95%以上。全方位推进节能降耗,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行动计划等节能新机制,继续依法淘汰“两高”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重点加快水泥企业的关停淘汰工作。

    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加强对污水配套管网和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增加污水处理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确保全市地表水水质60%达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16%以上。重点推进以潇河为主的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完成市城区段的河道疏浚、堤防建设和生态蓄水工程。

    开展林业生态综合治理。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市为抓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通道绿化、市县出入口绿化、环城绿化、村庄绿化、荒山绿化、平原绿化、滩涂绿化、厂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植被恢复、生态脆弱区造林绿化、碳汇合作造林等,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7万亩以上,植树800万株,林木绿化率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发展思路,逐步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注重循环项目的引进和循环园区的建设,促进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创新和多元化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市两园”和“一县一企”的循环试点园区和企业。

    (三)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着力增强赶超发展动力

    积极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位一体”推进机制,集中在项目落地的重点环节上创新突破、提高效率,已签约项目年内力争资金到位495亿元。强化项目储备,按照“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要求,加快项目技术、市场等前期研究,提高储备项目成熟度。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度和重点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抓续建、促开工、保投产的原则,加快全市511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年度完成投资710亿元以上。

    强力实施“招大商、引大资”战略,瞄准“国字号”、“中字头”和世界500强企业,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制和招商奖励办法,重点抓好专题招商、点对点招商、节庆会展招商,鼓励本土企业以商招商,力争全年实现1500亿元招商目标。

    (四)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实质性推进同城化发展。以太原晋中共建区和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为抓手,主动加快与太原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对接。加快高校新校区“两横五纵”道路及各种地下管网设施配套建设,确保各高校新生9月份入驻使用。加快公交、出租同城化,发展太原—晋中—太谷核心区环城公交,构建“一环五横”公交体系,年内力争开通4条线路。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规划为先导,进一步完善城乡空间布局。积极推进高校新校区综合服务配套规划、太榆科技创新城战略研究等6大类68项规划项目。强力推进“扩容提质”工程,加快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力争251项市政重点工程年度完成投资289.6亿元。加快路网改造和建设,实施改造里程150公里,已建成的乡镇站全部通过验收投入营运,完成建设投资5亿元。加强水利建设,全力推进“双百”工程水利建设活动,重点抓好晋中大水网及松塔、石膏山、恋思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抓好平遥、祁县、左权、寿阳四个小水重点县建设及潇河、太谷庞庄、祁县昌源河灌区节水改造,实现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优化农村电网结构,开工建设14个35千伏输变电项目、93个10千伏及以下配电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加快转型综改试验

    加快先行试点建设。围绕全省“四大任务”和“十项改革”重点,全面实施已批复的年度综改行动方案,强化“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的示范带动,加快产业转型、生态治理、城乡统筹、民生社会建设等四大领域的标杆项目建设。启动“108综合发展廊带”建设,统筹108沿线六县(区、市)生产要素,强化整体推进,杜绝上马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重点建设“四带一群十区”,打造全省转型综改集中试验区。

    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矿业存量用地整合利用和露天采矿用地改革,全面实施“2065”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力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万亩,新造耕地3.3万亩,复垦废弃工矿用地和损毁土地1.7万亩。

    创新环境容量保障机制。全力支持绿色、洁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国家鼓励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等优化存量、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型产业项目,优先使用本区域内总量控制指标;对本区域内没有总量指标的,优先在全市范围内调控。

    创新金融机制。围绕全省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上市融资,争取天津股权交易市场在我市设立山西分市场;加快建设新型投融资平台,扩大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落户我市,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进一步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督与管理,规范保险业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煤焦领域退出的闲置资金就地进行再投资、再创业。

    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实施项目引导、载体建设、资金扶持和服务支撑四大科技支撑工程,做好“太榆科技创新城”前期准备和“晋中科技创新园”筹建。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力争建成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最大限度解决改制企业中存在的各类遗留问题,做到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加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和布局。重点推进市属建设集团、金恒公司、药材系统和市直部门企业以及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革工作。启动市直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工作。

    (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深化国家级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市域教育基本均衡。按照“广覆盖、保基本”要求,在完成6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建设55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扩大到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规范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3个,引导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就业见习;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59人,坚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培育建立省级示范劳务品牌和劳务输出基地各2个,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创业带动就业9200人。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试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预存款制度,年内基本实现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全体人民,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规定职业人群。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和落实绩效分配制度等医疗机构新的运行机制,探索卫生系统职称改革管理制度。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和保障水平,参合率要稳定在98%以上。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继续深化寿阳、灵石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市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寿阳、灵石两县的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97万套、273.7万平方米。重点推进寿阳段王等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介休连福镇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等工程。

    创新社会管理。全面铺开5大类43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重点加快社会管理网格化平台建设,大力提升硬件设施和平台运行水平,打造成责任网、连心网、服务网。

    深入推进本质安全。牢固树立抓安全“一切从零开始”的理念,坚持逐月安全生产例会和隐患排查治理,引深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对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实行“指标减量”管理,实施严格考核。积极推进安全乡村创建,力争所有乡村(社区)达到省级“五落实”标准。扎实开展“双万人”培训和安全生产“四责”教育轮训,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职工安全素养。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市“十二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统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圆满完成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