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00100-4-2012-00521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2-06-14 所属主题: 发展规划

关于晋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2-06-14 浏览次数: 【字体:

——2011年5月21日在晋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晋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建设转型发展先行区、晋商文化复兴地、现代宜居生态市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经济转型、赶超发展两大战略,着力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3.8亿元,同比增长14%,占年度计划的107.6%,比“十五”末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9.3亿元,同比增长23%,占年度计划的115.4%,比“十五”末增长1.97倍,年均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亿元(新口径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25%,占年度计划的112.5%,五年累计完成1707.2亿元,是“十五”五年总和的3.7倍,年均增长26.8%;财政总收入完成147.1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年度计划的102.9%,比“十五”末增长1.79倍,年均增长2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8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年度计划的106.7%,比“十五”末增长2.38倍,年均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7.6亿元,同比增长19.3%占年度计划的101.3%,比“十五”末增长1.42倍,年均增长20.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3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占年度计划的121.1%,受金融危机影响,比“十五”末下降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79元,同比增长12%,占年度计划的101.8%,比“十五”末增加1.04倍,年均增长15.3%(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93.7元,同比增长13.1%,占年度计划的10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8.7元,同比增长11.8%,占年度计划的103.5%,比“十五”末增加2493.7元,年均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上涨3%,控制在年度计划目标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达到2.49吨标煤,同比下降4.6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9.861万吨和2.095万吨,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3万人,占年度计划的14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控制在4%目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9‰。

   (一)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全市经济稳健回升,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到3609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克服历史上少有的春季低温、持续伏旱等多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3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达到16.17亿公斤,同比增长16.9%,再创历史新高;蔬菜总产量22.3亿公斤,同比增长1%;水果总产量2.56亿公斤,同比减少2.3%;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953.3万头(只),同比增长13.5%。肉蛋奶总产量40.6万吨,同比增长1.5%。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实施各类项目96个,完成投资19.1亿元,建成万亩玉米丰产方57个,新发展设施蔬菜5.5万亩、水果3.2万亩。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带动农户50万户农民增收6.8亿元,转化农产品36亿公斤,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3家,晋中德御农贸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山西首家农产品加工上市公司。新建、改扩建养殖小区(园区)102个,各类畜牧龙头企业累计达到300多家,农民畜牧业收入同比增长8%。“三品”认证数量达到5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57个。太谷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榆次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县域规划全面完成,11个县(区、市)县域规划通过评审,228个重点推进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已全部完成。四化四改顺利实施;完成街巷硬化589公里;村庄绿化195个;建设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工程30个,吊炕10817铺,新增以户用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26286户。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完成扶贫移民5573人;整村推进77个,占调整后省定任务的100%;500个“十有十个一”达标村全部达到规范标准。“创三优”工作力度加大,行政村全部达到了“五有”目标。农村“五个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新型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加快16.1个百分点,是“十一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一年,增速居全省第六位。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91.6%,较年初提高26.3个百分点。山西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园区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展开;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加快推进,生产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综采达到40%以上,煤炭采区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焦化行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机焦比率达到73%。工业园区健康成长,七大重点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83.7亿元,同比增长29.6%,占全市规模企业工业总量的31%。纺机、液压、玻璃器皿、玛钢铸造、汽车改装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产值超过150亿元。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全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75户。

    第三产业增长提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9.2亿元,同比增长9.7%,较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服务业“3+7”战略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业,太原都市圈晋中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和一期工程启动,山西能源工业国际分销物流港等项目加快推进;三晋国际商贸物流城(一期)、山西新华图书物流中心(一期)投入运营,太铁物流中心、山西粮食物流中心、美特好农副产品加工配送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推进顺利。旅游业,平遥古城综合整治、石膏山和乌金山等旅游景区建设加快。介休绵山景区换乘站工程完工,大寨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榆次庆城村黄土生态度假公园、太谷梅苑山庄生态园等生态休闲项目加快推进;继续完善要素体系建设,加大平遥推光漆器、刀剑工艺和榆次翔龙黑陶三大工艺品系列的支持力度。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13.7亿元,同比增长26.3%。房地产业,北部新城建设速度加快, 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6.8亿元。全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96.2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12%;旧城改造力度继续加大,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38.9万平方米、4613套,其中市城区10.9万平方米、1563套。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9.8平方米,全市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6.7平方米。大力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改造便民店228个、门店560个、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4个、骨干示范店100个。继续加大农村消费品补贴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农机、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购置补贴1.6亿元,有效扩大了农村消费市场。

   (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力得到增强

    全市538项重点工程,开工531项,完成投资456.1亿元,同比增长43.12%,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7.9%。其中,市级72项重点工程,开工68项,完成投资190.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3%。

    煤炭行业,昔阳寺家庄、寿阳新元等大型矿井建设加快,汾西柳泉、灵石灵北以及阳煤七元等大型矿井前期工作推进顺利;87座地方基建矿井开工建设51座。焦化行业,灵石聚源10万吨甲醇项目建成投产,介休益达30万吨甲醇开始调试,昔阳阳煤40万吨电石开工建设,东方希望4A沸石、聚义20万吨甲醇、灵石中煤化工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等项目前期推进顺利。电力行业,左权电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山西瑞光和平遥耀光热电联产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寿阳漳泽电力、灵石天石二期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装备制造业,液压元器件(系统)国家示范基地、吉利集团新能源汽车、中航工业山西煤销(晋中)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太谷飞象3000台玉米收割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晋能艾斯特空冷设备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冶金行业,榆次万邦30万吨镍铬合金等项目前期积极推进,安泰120万吨H型钢、1080高炉等项目进展顺利。食品行业,祁县燕京10万吨啤酒、乔家醋业5万吨老陈醋、太谷通宝醋业9万吨果蔬精加工等项目顺利推进,介休维群生物等项目投产。轻工行业,福润家具扩建、明亮涂料搬迁等项目建成投产。

(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晋华、锦纶、轻机三户政策性破产企业法律程序如期终结,药材公司、格芙兰公司等企业的改制工作全面启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覆盖市县两级、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的电子政务专网形成,网上办事初步实现在线受理、查询,并严格规范管理。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完成95%以上,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城乡水务改革深入推进,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了煤炭水资源费应收尽收,走在了全省前列。

“大招商、大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出台了《晋中市关于开展“大招商、大引资”的工作方案》、《全市“大招商、大引资”工作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细则,积极开展专题招商和点对点招商,扩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深度合作,先后与太铁、吉利、富士康、美特好等大型企业进行接洽。全年新引进项目186个,总投资1011.3亿元,拟引资981.6亿元。开工137项,投产或部分投产41项,到位资金272.7亿元,内资到位额居全省第一。

    金融创新深入推进。新组建村镇银行4家;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已在我市新设立了6处县级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37家,注册资本达到24.08亿元;全面发展推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全市农村小额保险累计承保79万人次,保费1350万元。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和农村小额支付“村村通”工程建设,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大力实施“463”科技支撑工程,共组织50个各级工业科技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2项,在全省排名第二,新建生产力中心2家;引进81个新品种试验,推广11项新技术,榆次成为我省唯一被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实施市级产学研项目38项,全市已形成了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手机农情预报系统、12396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热线、电视、电影、广播全覆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积极推进“一城三区”规划,编制完成灵石县、昔阳县、榆社县、平遥县等4个县域村镇体系规划,1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6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228项新农村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实现全覆盖,建制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85%以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已通过省国土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城市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全市市政重点工程开工96项,完成投资29亿元,其中市城区开工45项,完工23项,完成投资8亿元。改造小街巷52条,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58平方米;全市新建成垃圾处理厂8座,垃圾处理率达22.4%,中心城区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厂全部稳定运行,新建污水管网100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0%,中水回用率达10%;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10万平方米,其中市城区新增301万平方米, 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77%。新增绿化面积26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98%,绿地率达到32.62%,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84平方米。

  村镇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新增公共设施及生产设施建筑面积62.25万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2.14万米,硬化道路面积726.2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12.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6.9%。

    骨干水源工程顺利推进。寿阳松塔水电站建设取得突破,灵石石膏山水库建设加快,和顺恋思水库奠基开工;昔阳郭庄、太谷郭堡2座中型水库和1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全部完成,全市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率实现100%。

    交通路网建设加快。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三项工程引入太原枢纽(即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大西客运专线三条铁路引入太原南站)、和顺至邢台铁路和榆次编组站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龙城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汾邢高速公路汾阳至平遥段建成通车,东纵高速公路晋中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县乡公路改造完成255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54公里。晋中客运总站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6个县级汽车站竣工2个(和顺、灵石),开工2个(昔阳、榆社),进行前期工作2个(寿阳、祁县),16个乡镇站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电网建设进展顺利。左权220千伏输变电项目投产,榆次东郊110千伏增容扩建工程完工,110千伏榆遥线、田范线线路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榆次北部新城输变电工程前期加快推进。

    (五)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均衡化发展成效突出。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整合为985所,形成了3所市属高校、30所普通高中、20所职中、1000所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3321”学校分布格局,教育均衡发展的“晋中模式”受到教育部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验区。“校舍安全工程”积极推进,新建、改扩建和加固学校451所,建筑总面积13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近16个亿,实现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全覆盖”。“千校达标”工程进展顺利,10个县(区、市)成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合格县(区、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明显增强,新增职业高中基础设施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榆次、太谷、平遥等9个县(区市)通过省政府县级职教中心验收。组织培训教师1.6万人次,全市职业高中招生1.43万人,职高、普高与中职招生比例达到0.84∶1∶11,全市高中阶段普及率、普通高中升学率、职中学生就业率、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获奖率在全省连年稳居前列。

    医药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参合农民达214.1万人,参合率由93%提高到了95.94%,参合农民受益率比上年提高了71.25%,实现了既保大病,也保小病,进一步减轻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全市60%的基层医疗机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总体达标率为97.05%,全部完成了360个空白行政村卫生室的建设,服务功能覆盖到403个空白行政的农村居民;9类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面铺开,6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晋中市中医院、寿阳县医院、灵石县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就业创业工程取得实效。继续推行“九个一批”促进就业政策和“五缓四降一补”稳定就业岗位措施,实施高校毕业生岗位拓展、素质提升、创业引领和就业服务援助“四大行动”计划,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234人,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榆次区荣发社区成为全国首批充分就业社区,寿阳县创建了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启动。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为各类参保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16.39亿元,医疗保险3.96亿元,失业保险6307.92万元,工伤保险3017万元,生育保险535万元,各项社保待遇做到应发尽发。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将2000余名“五七”家属工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全年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06万人、 24万人、37.9万人、20.08万人、12.53万人。出台了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继灵石县、寿阳县之后,太谷县被国家批复为全国新农保试点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5%;首次启动了政府面向社会层面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589套,82.71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全年已建成乡镇文化站72个,其中有45个投入使用;11个县(区、市)全部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2750个行政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大幅下降,全年共发生事故1045起,死亡371人,较上年同比死亡人数下降0.3%。杜绝了重大以上事故。其中,道路交通、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形势平稳好转,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农机行业领域继续保持无事故。

   (六)生态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治理加快。汾河(晋中段)流域内92个企业关停淘汰、搬迁、限期治理和深度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万亩,植树1265万株,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晋中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介休市、东阳镇、安泰集团和三佳公司、中煤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义安循环经济园成为省级试点,左权鑫瑞、灵石两渡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顺利推进。

    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加大。引深双百企业节能行动计划,认真落实电力、焦化、水泥、电石、冶金等重点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全年淘汰落后设备17台(座、组),淘汰落后产能59.5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4.67%。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将全年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80个重点减排企业和项目中,实行分类处置、挂牌督办,完成末位淘汰企业5户,停产整改9户,深度治理20户,实施限期验收6户,40家重点监管的污水处理厂、焦化厂、燃煤电厂设施运行基本正常。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8.6%,综合污染指数1.52,较上年下降17.3%,稳定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其余10个县(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

    2010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二是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煤炭行业“一支独大”的产业格局尚未根本转变;三是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民生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起步之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当前,全省各市竞相赶超的态势日趋激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发展压力日益加大。与此同时,我市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和积累,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动力更加强劲;我市处于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布局的核心区域,随着晋中太原同城化的加快推进,将有利于我市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在项目审批、政策优惠、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赢得更多的支持;我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有利于我市在全省“四化”建设的大局中赢得先机。

   按照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本着既扎实稳妥又积极向上的原则,从自加压力、实现转型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出发,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2011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0亿元,同比增长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20%;

    财政总收入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2亿元,同比增长1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亿元,同比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8亿元,同比增长18%;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9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08元,同比增长13%,其中市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5元,同比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6元,同比增长12%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左右;

    完成省下达的六项污染物减排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7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三、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转型发展为目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进190万亩优质粮食、80万亩绿色蔬菜、5000万头(只)健康养殖、160万亩特色干鲜果、休闲观光五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平遥县万亩连片玉米高产示范区、祁县和介休市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以及50个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玉米丰产方建设;新建设施蔬菜标准示范园30个,新增面积6万亩;建设 20个高标准现代畜牧企业,新建和改扩建200个规模养殖场(园区);发展干果经济林15万亩,建设示范园40个,改造低产低效经济林20万亩以上;新发展50个生态观光园,形成10个精品观光园区;以省“513”工程确定的46个企业为重点,辐射带动农户20万户,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做好优化服务链、保障资金链、畅通供应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继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纺织机械制造和液压元器件(系统)国家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培育介休义安工业园、榆次工业园、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区等10大销售收入达百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逐步提升园区经济承载能力,力争重点园区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铺开甲醇燃料发动机研发、煤层气开发、节能环保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抓好东山至市区煤层气管网输送工程,积极推进井下瓦斯抽采发电及液化项目。煤炭行业,全力加快兼并重组整合后基建技改矿井的开工项目审批进度,力争全年有80座以上矿井开工建设;焦炭行业,积极推进整合重组,力争焦化企业减少到 25个、产能保持在2500万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围绕打造全省现代物流核心区和中西部物流中心目标,重点抓好山西能源工业国际分销物流港、山西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太原地区货运(物流)中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山西公司综合物流基地、美特好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方略保税物流港等项目前期工作;旅游业,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目标,夯实平遥古城、介休绵山国家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加快石膏山风景区、平遥古城环城地带综合整治三期等项目建设,完善榆次老城等6个游客服务中心,加快特色餐饮、星级饭店、工艺品、演艺节目等要素开发,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15%。

   (二)以赶超发展为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完善领导包项目制度,认真落实重点工程考核管理办法,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服务力度,着力破解项目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难题。加快推进全市570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吉利新能源汽车、太重榆次液压园、中航特种装备及车辆等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建设。煤化工行业,重点推进寿阳中煤、灵石两渡循环工业园等项目,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电力行业,重点推进左权电厂、榆社华能电厂三期、榆次国电二期和灵石天石电力等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冶金行业,重点推进东方希望集团灵石铝工业循环经济园、和顺、左权金属镁产业基地、介休三佳集团有机硅材料和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以市域城镇化为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继续完善规划体系。完成晋中城市总规修编,做好北部新城、山西高校新校区、物流园区、山西新能源汽车·装备机械制造园区 “一城三区”规划和源涡片区等城中村改造规划。

    全力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旧城改造、路网建设、城市绿化、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类市政重点建设工程,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强化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管理,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晋商公园、潇河湿地公园、迎宾公园、植物园等公园绿地建设,力争晋商公园一期工程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按照中心城、县城、小城镇推进的城镇化战略,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完善供热、供气、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高城镇对农村的吸引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强化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交通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龙城高速路、汾阳至邢台高速公路榆社至和顺段、龙湖立交桥、307国道改造、阳黎高速公路、董榆线董坪沟至郜家庄等项目建设;实施县乡公路改造工程300公里,解决建制村通水泥(油)路改造400公里;晋中客运总站完成主体工程,灵石、昔阳二级汽车客运站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榆社二级汽车客运站完成主体,祁县、寿阳二级汽车客运站完成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山供水工程,加快寿阳松塔、和顺恋思、灵石石膏山等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平遥、左权、祁县3个中央小型农田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和祁县昌源河、太谷庞庄2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加快500千伏榆次北输变电、左权电厂线路工程,220千伏介休东湖龙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寿阳宗艾、灵石英武、左权丰垢、和顺三奇输变电工程和太谷范村、新村、北阳、北辛武增容工程的建设。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区项目,建设20个新农村片区,辐射带动100个新农村推进村建设。启动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实施片区开发、整村推进、扶贫移民、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培训、教育扶贫六大工程,完成移民搬迁5000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创三优”活动,创建生态村庄100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以城乡生态化为目标,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加强城乡绿化工作力度。以创建全省林业生态市为目标,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启动市城区北部山地综合整治生态绿化项目,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5万亩以上,植树800万株以上。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加强新上项目的能评工作,严格“两高一资”产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争节能70万吨标煤,万元GDP综合能耗继续下降。深化“蓝天碧水”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控,确保所有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到位,运行正常。完成省下达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以及烟尘、粉尘等六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市城区及10个县(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污染综合指数进一步下降。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河流、饮用水源地、地下水保护和污水处理厂监管,2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重点流域地表水保持稳定,6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

   (五)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目标,加快改革开放推进

    抢抓全省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108综合发展廊带”成为省级试点,并开展先行先试工作。继续引深“大招商、大引资”活动,以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强化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抓好晋华、锦纶、轻机三户政策性破产企业改革的后续工作,完成晋中药材公司、格芙兰纺织公司破产改制,启动晋中建设集团和金恒化工股份公司改制工作。年内基本完成事业单位试点改革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继续落实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城乡水务一体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任务,完成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施项目引导、载体建设、资金保障和服务支撑“四大科技工程”,新建11个工业企业研发中心,10个农业研发中心,8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0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发展10个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启动建设晋中市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支撑平台。

   (六)以民生改善为目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不断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着力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扎实搞好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改造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继续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办学落差;城区中小学校和农村乡镇所在地中小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稳定在1∶1,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行“九个一批”就业模式,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就业服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力争新转移农村劳动力 5万个,努力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抓好市中医院、寿阳县医院、灵石县医院的改革试点工作。选择寿阳、灵石两县开展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年内在政府办的市、县级公立医院、新农合定点医院以及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和保障水平,参合率要稳定在96%以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25元。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落实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措施。新建保障性住房2.87万套,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活动,各县(区、市)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建成达标。新建200个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实现所有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继续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强化风险防控,加大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力度。对重点县区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实施不间断、拉网式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措施和要求落实到位。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2011年是我市“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统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圆满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名 词 解 释

    1、七大重点工业园区。〖HTF〗晋中经济开发区、榆次工业园、安泰工业园、中煤九鑫工业园、榆化工业园、平遥工业新区、祁县经济开发区。

    2、小额支付“村村通”工程。〖HTF〗该工程涵盖三项内容:一是以惠农卡为载体。“惠农卡”是农业银行面向全体农户发行的一种银行卡,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等功能,还是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载体、财政补贴的直拨通道、资金汇兑的安全通道,也可作为社会保险的参保凭证,在银行网点、网上银行、自动取款机、转账电话上都可使用,实时到账。二是以转账电话为平台。农行开发的“转账电话”利用固定电话网络和农行网络连接,既能拨打电话,也能刷卡转账、结算或消费,还可以向商户提取小额现金。转账电话一般可以布放到农村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村卫生所、供销社、农业企业等农户交易密集的地方,以方便农民通过小额取现功能支取各类政府补贴、新农保、新农合等资金,方便农民购物、消费、汇款、结算。三是以实现“卡到户、机到村、钱到账”为最终目标。“卡到户”就是惠农卡要发到每户农民手中。“机到村”就是要求平均每个行政村布放2部以上转账电话。“钱到账”就是惠农卡和转帐电话要服务好“十二大农村经济领域”: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产业园区、农村超市、农业合作社、“万村千乡”商品配送、供销社 “新网工程”配送、农村烟草配送、农资配送、粮食直补、各类支农补贴、新农保、新农合资金等,从而最终实现“村村通、通农家、通消费、通结算、通汇款、汇通天下”,支持农民走上支付结算的快车道,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十有十个一”。〖HTF〗“十有”:一是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就是两委班子机构健全、结构合理,凝聚力和战斗力强,能够带头致富并且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就是要有包括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进步、村庄整顿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健全民主管理等内容的系统规划;三是有稳定的主导产业,就是有符合本村实际、发展方向明确、能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四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就是具有比较完备的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路、通讯、通网等基础性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有整洁的村容村貌,就是有能够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地方特色,布局合理、整洁大方的村容村貌;六是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形成健康的个人、家庭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观念;七是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就是要有较为完备的公共文体设施,村民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八是有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有一个能够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增加收入的专业合作社;九是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有一个能够满足农民客观需求,包括农村特困群体救助、医疗保健、社会养老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保体系;十是有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就是形成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制度比较健全和村规民约等基本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十个一”:一是创建“一院”,要有一个包括村民文化娱乐、村级组织活动、图书阅览、科技培训和民事纠纷调解等多项功能的文化大院;二是完善“一校”,列入市、县农村中小学结构调整规划的村,都要有一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学校;三是开办“一园”,要有一个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幼儿园;四是建设“一所”,要有一个符合省定标准、满足村民小病就医的卫生所,并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是兴办“一店”,要有一个能够满足村民日常消费的便民购物店;六是修建“一场”,要建设一个适合村民健身运动的体育活动场所;七是开通“一网”,要有一个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的农村信息网,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八是组织“一队”,要有一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服务队伍,能够为村民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九是掌握“一技”,每户至少有一个能够掌握一项农业技术或就业技能的明白人;十是建立“一章”,要有一个体现和谐发展、全体村民共同制定遵守的村规民约。

    4、“五有”。有整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基本完备的环卫基础设施、有相对固定的环卫保洁人员、有比效健全的常效管理制度、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奖励制度。

    5、服务业“3+7”战略。即重点抓好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房地产业,支持发展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产业、中介服务业、市政与公共服务业、农村服务业七个产业。

    6、“九个一批”。〖HTF〗通过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吸纳一批人就业;通过优化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解决一批人就业;通过对困难企业实行“降压减负”,稳定一批人就业;通过推行“就业套餐计划”,扶持一批人就业;通过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带动一批人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人就业;通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帮助一批人就业;通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介绍一批人就业;通过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消化一批人就业。

    7、“五缓四降一补”。〖五缓: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缓缴6个月。四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由现行6.5%降低为5%,生育保险由现行0.8%降低为0.4%;失业保险单位部分由2%降低为1.5%;工伤保险在原费率基础上按行业类别各降低0.2个百分点。一补: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8、“五七”家属工。指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冶金、有色、制药、纺织、机械、轻工、农、林、水、牧、电、军工这19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中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和城镇街道居民委自行组建的从事生产自救工作的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未被劳动部门录用、没有企业正式职工身份、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

    9、“513”工程。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为目标,重点培育50个省级梯次龙头企业、100个市级梯次龙头企业、300个县级梯次龙头企业。10、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HTF〗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政府提出:在完善提升已完成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将再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五个方面的“全覆盖”。

    11、“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13、“班班通”。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