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晋在晋商 >巨族豪宅>详细内容

曹家大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节  规模布局

 

曹家大院位于太谷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北村,是晋商巨贾太谷曹氏家族的住宅建筑群。

明末清初,太谷曹氏在东北朝阳县经商发达后,开始大兴土木,至清朝末年,陆续在北洸村西北角建起18个深宅大院。其中,仅家眷所居就有福、禄、寿、喜四座大院。四院中,以“寿”字院规模最大,占地达万余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其它福、禄、喜三院虽不及“寿”字院,但也颇具规模,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粉沥金,富丽堂皇。民国后,三院相继毁坏。

现存寿字院为曹氏五门三多堂居所,占地1.06平方米,由正门、甬道、戏台院、西门院、东门院、账房院、厨房院、内宅院门、厅堂、主楼、绣楼等建筑组成。

大院坐北朝南,南、东、北三面临街,西面为花园(已废)。东、南、北的临街房屋均为内向一面坡式,向内设窗;北面临街为三座五开间三层大楼和两座三开间二层楼,整个建筑群由一条东西向的石板路分为外院、内宅。外院由五座各自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内院由三座里五外三隔过厅式的穿堂大院和两座里三外三隔过厅式偏院组成。共计有小院15个,房舍288间。各院间多用带明廊与抱厦的面宽五间或三间的过厅相隔。石板路西端为神祖阁,东端为旁门,可通车马。大院四周由房屋和墙体围护,呈封闭结构。

 

第二节  建筑历史

 

据北曹氏第十九世曹润堂《墓志》记载,曹家祖居太原县(今太原市)花塔村,以种地、卖砂锅为生。明洪武年间(13681398),曹邦彦迁居北洸,成为北洸曹氏始祖。历十三代,“子孙专务耕作于村东”。到明末清初,曹氏十四世曹三喜独闯关东谋生,曹家逐步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清乾隆初年,经过曹三喜及儿、孙三代人的奋斗,曹家已积累了大量资财,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大户,并率先盖起“喜”字院。因最初为曹三喜所居,后人亦称之为“曹三喜”院。

嘉庆八年(1803),曹家十七世(曹三喜的重孙)兄弟12人分门析产,按居住方位曹三喜的两个孙子曹兆远一支为东门,曹兆鹏一支为西门,财产按人口均分。因东门曹兆远有七子,西门曹兆鹏有五子,为了两门财产均衡,把东门曹兆远的三子曹士俊带产过继西门,两门均为六子,称之为“东六门”和“西六门”。

分家后的东六门兄弟采取六家出资入股的办法,组建了六德公商号,公推族中最具商业才能的人管理,发展很快。一面扩大投资,增设商号,一面在老家北洸村修缮扩建了“喜”字院,并围绕“喜”字院,陆续修建宅院。在清代中叶,内眷所居福、禄、寿、喜四个大院已初具规模。

在东六门中,第五门的堂名最初叫德善堂。后德善堂商业发展很快,家业兴旺发达,为求多子、多福、多寿,将堂名改为三多堂。寿字院即为三多堂所居。

从清代的道光、咸丰到同治、光绪年间,是曹家的大发展时期,随着家族的发展壮大,曹家的宅院建筑群进一步扩展。光绪初年全面建成。其中以内眷所居宅院三多堂的寿字院规模最大,占地1.06平方米,内有三层楼三座,二层楼五座,院落15个,房屋288间。此外,曹家还修建了占地50余亩的十几个大院,有专为外埠回来的掌柜们住宿的客房院,有内设花窑专人负责培植四季花卉的澡塘院,有管理新旧轿车70多辆、骡马30多头的车棚马厩大院,有负责拉煤运炭、托制煤糕的煤炭场,有专门经营管理本村土地的耕食斋,有专门供家族学龄儿童读书的家塾院等。这些大院共有房屋512间。另在北洸村还有义记当、豫生堂、三隆三等十余处做生意的院落市房。总计共有房屋800余间。

民国期间,曹氏大家族逐渐衰落,其庞大的建筑群也遭到破坏。抗日战争爆发前,喜字院被族人拆卖。抗日战争爆发后,其余宅院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掠夺与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曹氏老宅众多的房屋分配给群众居住。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曹氏宅院的建筑被当作“四旧拆除、毁掉,房脊上的兽角多数被毁,院内所有砖雕、木雕、彩绘等遭到严重破坏。此后,随着农民生活日益提高,纷纷拆掉旧房盖新房,曹氏的福、禄及其他大院全部翻修为新式大瓦房。曹家塾院最初为北洸小学利用,后也逐渐翻修,扩建为一座现代化小学。只有寿字院因先后为山西太谷地质学校和北洸乡政府占用而保存下来。

19958月开始,太谷县政府组织对寿字院进行修缮,筹办了三多堂博物馆,开辟明清家具、赵铁山书法作品、明清瓷器馆、珍宝馆、曹氏家族史和商业史展览等。同年105日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

 

第三节  结构型式

 

曹氏三多堂院东、北、南三面临街,西面为花园(已废),一条东西走向的石板甬道把大院隔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面为内宅,并列为三座内五外五隔过厅式穿堂大院和两座里三外三隔过厅式偏院,北面临街为高17、长66、宽8的三座五开间三层高楼和两座三开间二层楼;三座内宅门建在并列三座五开间的二层倒座楼内。甬道南面为外宅,是并列的五座四合院。

东、南、北三面房屋均为内向的一面坡式,向内设窗。各院间多用带明廊与抱厦的面宽五间或三间的过厅相隔。斗拱飞檐,砖雕木雕,彩绘石刻,堆金沥粉,雕梁画栋。

正门面南而设,辟两个门,东西排列为人行门、进车门,均为拱形门,倒座础结构,有木质垂花。门外有30长的廊檐斗拱,由12根红漆圆柱支撑。西门进门为一长方形院落,仅有东厢房五间,南面敞口,东门为人行门,进门为四合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北为正门,垂花门庭。门外为外宅的界线----一条横贯东西的石板甬道。石板路往东尽头另辟旁门。大院四周由房屋和墙体封护,呈封闭结构,古朴、雄壮而又不失华丽。

甬道横贯宅院东西,长66,宽4.5,条石铺成。两侧内外宅院门隔道相对。地势西高东低,而东西排列的三座内宅大院的外墙是东高西低,契合民间流行的“东青龙,西白虎,宁让青龙高三头,不让白虎压一筹”的风水之说。东西尽头各辟一门,东门临街,呈拱型,上筑打更楼。西门也为二层,上层为神祖阁,供奉曹氏祖先遗像,以及先祖创业时的推车、砂锅、打狗棍、扁担、石磨、豆腐筐等工具。

甬道南面为外宅,东西排列有五座各自独立封闭的一进四合院或三合院。依次为厨房院、账房院、东门院、西门院、戏台院。均在正北倒座设随墙门,以砖雕作出线角和屋檐结构,简洁明快。厨房院筑五间东厢房和三间南房。账房院正南有七间正房,三间东西厢房,是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式四合院。戏台院正南筑五间正房,门前有一四柱式卷棚顶小戏亭,戏亭东西两侧立一米高汉白玉栏杆,小巧玲珑,颇具苏州园林建筑风格。院内还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一面坡顶。

甬道北并列三座内五外五隔过厅式穿堂大院和两座穿堂式偏院。三座内宅院门均为倒座上出厦结构,面宽一间,柱头间设大额枋,斗拱三踩,歇山屋顶,檐下施彩画。门两侧各有一雄一雌两尊石狮,雄师足踩绣球,雌狮双足护子,寓意儿孙满堂、富贵延年。

三座穿堂大院均由南倒座楼、里外院、过厅、北主楼组成。平面布局为东西排列的三座两进四合院,南为五开间(其中一间为门)二层倒座楼,中间设厅堂,北为五开间三层主楼,里外院的长和宽之比为414.51,均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庭院十分宽敞。这一建筑规格打破当地传统的民居建筑格局,变时尚的里五外三隔过厅为里五外五隔过厅。院内建筑均为向内的一面坡,硬山顶式,仅厅堂为卷棚顶。屋檐梁椽等木结构部位施以彩绘,屋脊保留有完好的砖雕莲子垂花、如意垂花和勾莲卐字、囍字。外院东南角有砖砌台阶可达倒座楼二层。

厅堂内为里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为五开间三层主楼,三座大院的主楼连在一起,长66,宽8,高17,是大院中最精美的主体建筑。主楼结合桥梁力学与房屋建筑原理,楼体墙壁呈宝塔式结构,底层墙厚达1.6,二层墙厚1.4,三层墙厚1.2,有效地减缓了墙体的自身重量,具有很强的抗震保暖功效。

二座偏院夹在三座高楼中间,同样为两进院。与其他三座穿堂大院不同的是,南为夹在二层倒座楼之间的三开间厅堂,厅堂由四根园木支撑,悬山顶结构,雕梁画栋,堆粉沥金,富丽堂皇。再往里为里院,同外院一样,也仅有东厢房五间,最北与主楼并列的是面阔三间的二层小楼。二层上设前廊檐,门窗均为拱型,楼内采光较好。楼梯窄而陡。在通往二层的扶拦和墙上,保存有比较完整的砖雕图案。无论前厅、过厅,还是二层主楼,均明显地向后缩回数尺。因两个偏院为曹家小姐居住地,意在教育女儿谦让为先、低头做人。正符合封建的纲常礼教。

 

第四节  建筑特色

 

庄园风格

三多堂大院虽仅是曹氏民居群落的一个堂,但规模浩大,街道开阔,庭院幽深宽敞,楼房气宇轩昂,是晋商庄园式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部功能齐全,有奢华舒适的生活设施,有完备的家族祭祀设施,配套的教育文化设施,保证消费需要的供应设施,也有保证家族安全的保安设施。家族成员共同成立的“六德公”负责管理家族商业、家族事务。

三多堂宅院的建筑追求一种井然有序的布局。全院以甬道为界线划分外院内宅,内外分区明确,各成体系。整座大院以中院门为中轴,左右建筑基本对称。各院落以四合院为单元,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四合院作为建筑群的基本单元,又因功能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差异。外院均为一进院,其中居中的是两个主院门,东院门仅有东厢三间,西院门则为典型的四合院,仅在北面辟随墙门。主院门之东为东院,仅有南房五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五间,是典型的三合院。内宅均为里五外三隔牌楼式二进院,其里院正房均为五开间三层主楼,互相连接,外院南房均为五开间二层倒座楼,也彼此相连,北主楼与南倒座楼遥遥相对,整齐划一,雄伟壮观。中间两座主院带偏院,偏院均居东,结构与主院基本相同,也是里、外院形式,里院主楼为两层,有东厢房三间,里、外院间有厅相通。

遵循“礼”制

整座建筑按照轴线贯通、左右对称、内外有别的空间组合序列,完全符合封建礼教男尊女卑、主贵奴贱的传统秩序。在小姐居住的偏院,无论前厅、过厅还是北面的二层主楼,均明显地向后缩回数尺,也体现了纲常礼教中“女子低头后退,不能出人头地”的思想。

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内外宅的分隔线甬道也随地势筑就,但内宅院落建筑则由西向东渐次抬高,呈东高西低,使之符合“东青龙,西白虎,宁让青龙高三头,不让白虎压一筹”的风水之说。

北主楼上建的三座观景小亭,也含有风水先生破解“石告”的意图,即增加建筑高度,以便镇住南面的凤凰山,使不祥的地理位置变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风水宝地。

造型独特

三多堂院形有四合院、三合院,单体造型丰富多彩。房间从一间、三间、五间到十间,楼高有一层、二层、三层。屋顶造型有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顶、单坡顶等。窗户形状也各不相同,主楼窗户全为拱形,倒座楼的窗户为六角形或圆形,而厢房窗户则多为长方形。门的装饰也各不相同,院门采用立厦、垂花,厢房门则采用木雕,楼门多为铁皮包门再钉上铁钉图案。利用院形,房屋开间层次,屋顶和窗式、门式的变化,冲谈整齐划一的四合院结构和高大厚重建筑物在视觉上的古板单调,是曹家大院设计和建筑上的重要特色。

重点装饰

三多堂大院的装饰大都在重点部位。内宅院大门的柱头间设大额枋,斗拱三踩,槽下施彩画。门两侧有石雕“双狮护门”,一雄一雌,雄狮足踩绣球,展示着百兽之王的威严和气度,雌狮双足护子,象征主人儿孙满堂,多子多福。分隔里、外院的牌楼梁架上,全为金粉做底再施以彩绘,图案有人物故事、山水图画等。厅堂南北两面俱为木制隔扇,堂下为斜砖墁地,呈龟脊花纹。在通往主楼的台阶两旁有花岗岩浮雕护栏,雕有小狮,4只、8只、10只不等,取其事事如意之喻,还雕有寓意富贵的牡丹花,寓意白头的白头翁,寓意多子多男的松鼠戏葡萄,寓意财源滚滚来的“一蔓干枝缠枝莲”,寓意长寿的“蝴蝶红菊花”。此外,还有琴棋书画、丹凤朝阳、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喜庆图案。主楼楼门施雕花门罩,门罩结构为斗拱五踩,有的门楼二层上设前檐廊,廊柱间砖雕花栏墙,檐下施行仿半砖雕斗拱饰物,楼门由铁皮包裹,以铁钉铆制成“五蝠(福)捧寿”图案。从大门开始,到牌楼、过厅、台阶,直至进入主楼的楼门,一路装饰豪华雅致,突出宅院主人的身份地位,也大大提高了建筑品位。

 

第五节  精品建筑

 

内宅主楼

三多堂的始建年代较早,大部分建筑保留有明代古朴、厚重、简洁的风格。主楼位于内宅院的正北,由青砖砌筑的三座五开间楼房组成,三座楼后墙相连,长66,高约17,墙厚、楼高、庄重古朴,是现存晋中晋商住宅中气魄最为恢弘的一座。三座主楼均建在高约1.5的台基上,传说基础中用直径1.8、高3.3的木柱夯筑,其间用碎砖、石灰和黄土夯实,外沿用石条垒砌,十分坚固。楼身用打磨青砖砌成,底层墙厚达1.6,二层厚约1.4,三层厚约1.2,四面自下而上做有收分,外观浑厚雄伟,具有较强的抗震、保暖和防御功能。楼内设有楼梯,可从底层转折而上,既可居人,也可储存财物,乱世时还可关闭楼门,用以避难。每座楼的一层入口处均设有平台,前建台阶、踏步,上建木结构门罩。西院平台的两侧设有石雕护栏,栏板上刻有“富贵牡丹”、“凤凰戏牡丹”、“松鼠葡萄”等象征富贵吉祥的图案。门罩为砖木混合结构,柱间额枋间饰有镂空的木雕雀替,枋上施有斗拱,屋檐上覆以歇山式青灰瓦顶,造型精美典雅,雕刻精工细做,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木雕技艺,也突出了正房在功能上的主导地位。三座主楼均在正面辟有砖拱石窗,楼门用铁皮包裹,门钉铆制成蝙蝠图案,寓意“五蝠(福)捧寿”。

三座主楼均为平顶,楼沿建有矮墙,施有垛口。每座楼顶均建有三间木结构亭式建筑一座。亭正、侧面开敞,后壁砌墙,墙中设有安设板门的方窗。西楼顶上的亭子为三间歇山式,飞檐挑角,如翼似飞。中楼和东楼顶上的亭子均为三间悬山式,古朴庄重。三座亭子相互呼应,相映成趣。这种楼亭叠置的做法,在现存晋中晋商住宅中仅此一处,传说是因风水所致。曹氏建造住宅时,因北方地势低平,没有靠山,而前对凤凰山,犯了风水的大忌,于是风水先生建议在住宅的楼顶建筑三座象征“猪”、“牛”、“羊”为“牺牲”的亭子,以震慑南山,再与东边的河流相配,便成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风水宝地了。建于楼顶的三座亭子,飞阁凌空。亭内,凭栏相望,太谷县城依稀可见,俯视整个三多堂宅院,青灰色的屋檐片片相连,与院落空间的组合,竟依稀显现出一个篆体的“寿”字布局,宛然天成。

内宅厅堂

位于东、西楼院的中部,分别为五间八架和五间九架卷棚式结构。厅堂为卷棚式,长16,宽13,高约8。柱下饰有鼓形柱础,屋檐下施三踩斗拱,并绘有彩画。厅堂内青砖铺墁,雕梁画栋。梁枋彩绘采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图案中绘有牡丹、凤凰和清代流行的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的《红楼梦》故事人物,画工细腻精湛,堪称清代彩画中的精品。可惜梁枋上的金粉在侵华日军抢劫三多堂时被刮走,只留下斑驳的残画。厅堂前后檐均装有木制隔扇,棂花精美、繁密。堂内空间宽敞,可用于议事、宴请宾朋和举行典礼活动,也可用于内眷纳凉休息,赏雪观雨。

戏台院

曹家大院的戏台院设在甬道尽端的西南角,与神祖祠毗邻。戏台院为一方形四合院,东西宽6,南北长8,院中正南建有五间南房,东西各厢房三间,均为一面坡屋顶,正北随墙设倒座门,门两旁各建厢房两间,通向甬道。院内南房前立四角小亭一座,雕梁画栋,小巧玲珑,是一座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小型戏台。戏台立于四周饰有汉白玉栏板的台基上,宽3,深4,前檐额枋上施有三踩斗拱,上覆以青灰瓦悬山式卷棚屋顶,精巧别致。将戏台纳入民居中,是曹氏等晋中商人家族大院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