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晋在晋商 >巨族豪宅>详细内容

乔家大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节  规模布局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城东北12.5公里处的东观镇乔家堡村,是祁县富商乔家于清代乾隆至民国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

   乔家大院极具北方风格,总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包括1985年后续建的内宅花园)。从高处俯视,整体是一座呈双“喜”字型布局的城堡式民居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磨青砖墙,将整座宅院护围在内。堡墙外,三面临街;堡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堡墙上有掩身女儿墙、了望垛口和顶楼,堡墙四角屋顶上有高耸峙立的眺阁、更楼,各个屋顶上140余个形态各异的青砖砌雕的烟囱散布其间。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甬道院、套院,结构合理,安排有序。整个建筑群的门窗、椽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确,匠心独具。

    六个大院除内宅花园外均为正偏结构,正院为主人居住,偏院为客房或佣役住所。正房院房顶为瓦房顶,偏院均为平房顶并低于正院,以显示主仆有别、尊卑有序的观念。

甬道北面三个大院由东往西依次为统楼院、明楼院和内花园。院门为开间暗棂暗柱庑廊出檐式大门,大门外侧有拴马柱、上马石。南面三个大院由西往东依次为东南院、南院和新院。院门均为硬山顶出檐式砖雕门楼。北面明楼院和统楼院两院,庑廊门楼后各有一个前院,形成三进四通院格局。从前院到正偏两院,每进一院,地势逐级升高,都是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布局,即里院南北正房和东西厢房都是一列五间,外院东西厢房减为三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过厅相通,外院南房、里院正房都是二层楼房,遥相呼应,巍峨壮观。

    南面三个大院,东南院与新院都是二进三通四合院;偏院为二进平房院,西侧墙有门洞通往正院,正院为瓦房院。南院则是一进四合院,左侧带二进偏院。正院为四合院。偏院为平房顶,建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北有一过厅通小偏院。小偏院建有正房五间,东西两侧没有房屋,设两组砖雕照壁遥遥相对。

    南北院落群中间由一条7宽、80长的石甬道分隔,贯穿东西。甬道也称外跨院,车马可以出入,因而在北边老院(统楼院)门外设置拴马石柱和上马石。甬道东端为整座院落的二层拱形大门,屋顶为卷棚悬山式。甬道西端是乔氏祖宗祠堂,三级石台阶上建有精巧的庙堂式宗祠,围以汉白玉石雕“寿”字栏杆,通天棂木隔扇,出檐四柱承顶,柱头枋间雕镂彩饰,气度非凡。

 

第二节  建筑历史

   

清乾隆初年,乔家堡村乔贵发远走内蒙古包头一带经商,以包头为基地,逐渐创立了自己的商业体系。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乔贵发的三个儿子全德、全义、全美分家立户,三子全美购得村中大街小巷交叉的“十”字路口东北脚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院结构设计为祁县比较流行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主楼造型为硬出檐瓦房。有窗棂而无门户,由屋内置楼梯登楼。房屋墙体由青砖砌筑,厚实坚固,窗户较小。主楼与倒座门楼隔二进门遥相对峙。由于街门紧临大路,楼房墙壁未开窗户,呈封闭型。主楼院东侧老宅,经过重新翻修,改建为侧院,并把侧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私塾。由此,形成乔家最早的院落统楼院(一院)。

乔全美之子乔致庸当家后,乔家的商业进一步发展,家境愈发富裕,人丁也更加兴旺。同治初年,乔致庸在老院西侧隔一条小巷购买一片宅基地,又建起一座楼院明楼院(二院)。主院结构设计仍为里五外三穿心院,主楼与门楼对峙,主楼改为悬山顶外加露台明柱结构,通天棂窗,有阳台走廊,站在阳台上可俯瞰全院。由于两座楼院(统楼院和明楼院)隔小巷并列,南北都有楼翘起,故称为双元宝式,即双“喜”字型。

明楼院修好之后,乔致庸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之处,陆续兴建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院,即东南院(六院)、西南院(五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整座大院连为一体,奠定了基本格局。

清光绪初年,连年灾荒,饥民遍野。乔致庸因忙于出资赈济灾民,建房之事搁置一边。到光绪中期,灾情稍解,但时局不稳,地方治安很不安宁,乔致庸之子乔景仪、乔景俨为保自身安全,决定修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大院。兄弟二人花费许多银两,取得了街巷的占用权,把巷口堵死,改建为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街道东侧改建为大门,西面起建为祠堂,北面明楼院、统楼院外扩建为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庑廊大门,跨院间有栅廊相通。大门之穹窿顶为过桥,将南、北两面接通,形成一座城堡式的建筑群。此间用时约几十年,完工之后已至光绪末期。

清末民初,由于乔家人口日益增多,住房已显紧张,遂继续购买地基,向西扩展。民国10年(1921)以后,乔景仪之子乔映霞、乔景俨之子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处置地,建起新院(四院)。新院格局与西南院相同,但在窗户式样上引进西洋装饰,采用大格玻璃,院内照壁雕刻也更为细腻,并在院内修建了祠堂。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进行了改建。将与老院相通的外跨院敞廊处堵塞建为客厅,并占用了原来的厨房,使客厅扩大成为直角型。客厅旁边修建为浴室。厕所也改建为“洋茅厕”。由于乔映霞接受天主教信仰,客厅内的设计也仿西方教堂式样,带有明显的异国情调。

紧靠明楼院西侧,有一座小院,为乔家的书房院。原计划在此处为乔景僖的夫人另建一座楼院,民国18年(1929),乔家在乔映霞主持下分家,把小院分给乔映霞之子乔健。乔健欲将此处建为一个内宅花园,并已着手备料,从太谷一破落大户中买回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民国26年(1937)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年9月,乔家举家外逃,内花园工程被迫中断。

祁县解放后,乔家大院在土地改革中收归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山西省统一管理,先后由解放军某野战军团后方医院、省粮食局仓库、省商业干部学校、艺术学校、祁县县委党校等占用。另外,祁县的一些大型会议也经常在此举行。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年久失修,原建筑已呈斑驳颓废之象。但除商业干部学校和祁县县委党校占用时,分别拆去书房院房屋和老院外侧东、西两廊外,基本保存原貌。1986年,乔家大院被辟为民俗博物馆。在建馆过程中,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大院进行了修复,将倾斜塌陷部分复原加固,破损缺损部分修缮补齐,门窗大部分复原更新,砖瓦墙壁也恢复旧貌。乔家外逃时,尚未竣工的内宅花园也一并修建完成,成为一个完整的院落。2001625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建筑特色

 

全封闭城堡式

乔家大院外观威严高大,内视富丽堂皇,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家大院规模宏大,院落深沉,给人以气势不凡的突出印象。从外观看,大院四面临街(现为三面),不与周围民宅相连。四周由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磨青砖墙将整座大院严严实实地包围在内,墙上有睥睨式女儿墙。大院南部的房顶上均建有更楼、眺阁,便于护院人员巡视、看院。整座大院森严壁垒,令人生畏。从整体看,大院设计精巧,建筑规范而又富有变化。   

多功能组合型

乔家大院在有限的空间内,各种形式的建筑和院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的多项功能得到很好体现。宅院形式讲求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组合为多进院形式的穿心院、偏正院、过庭院等;屋顶造型吸收传统的双坡屋顶形式,并广泛采用北方流行的单坡(俗称一面坡、一出水)屋顶形式,主体建筑多采用硬山顶式,个别建筑采用卷棚顶,偏院建筑全部采用平房顶。花园小亭为单檐攒尖顶。

    乔家大院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形式,多种风格的门楼不仅标志着整个宅院的格局和等级,也以其丰富的建筑艺术形态和华丽的色彩,使整个大院更具观赏性。大院内的门楼可分为五种形式,即一斗重昂三踩九头双挑飞檐门楼、一斗重昂五踩十三头双挑飞檐门楼、庑廊半出檐门楼、硬山单檐砖砌门楼、砖雕侧跨门。   

    乔家大院门扇与窗户的种类十分丰富,也为大院建筑特色之一。北边三个院的大门以实榻大门为主,一、二号院的穿心门厅和二院明楼二层则以隔扇门为主。窗户的建筑格式有仿明酸枝灵

丹窗、通天隔扇菱花窗、栅条窗、雕花窗、大格窗以及双启型、悬启型、侧式排启型等。

雕绘装饰丰富

遍布全院的砖、木、石三雕和彩绘装饰题材丰富,寓意深长,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是乔家大院建筑的又一重要特色。  

    乔家大院的砖雕形式多种,题材广泛,屏雕、壁雕、神祠雕、屋脊饰物雕、护栏雕等随处可见。大门对面的一字形百寿屏雕是乔家大院砖雕艺术中的精品。甬道两旁院墙上的“龟背图”砖雕,是中国最传统的装饰纹样,寓意祈求延年益寿。统楼院的“福德祠”,新院的“省分箴”、“猫蝶秋菊”、“喜鹊登梅”、“二气交辉”,东南院的“春光满院”、“书香门第”等都是最具特色的壁雕。所有雕刻均入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逼真,巧夺天工。

    乔家大院的木雕大多用于门楼、窗棂、隔扇、柱头上,现存390余件,造型也多以福禄寿喜、光明富贵等民俗图案为主,寓意极为丰富。特别是大院门楼上均雕有不同的造型。北面三个大院大门横木的四个门铛上各雕刻有四头形态各异的狮子,借喻“四时如意”。南面三个大院,东南院大门门楼正中为“麒麟送子”图,雀替是“八骏”图,意指希望后世子孙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西南院大门门楼正中是“状元及第”,雀替为“九狮”,狮按祁县方言取谐音“喜”,狮子越多,喜事越多;新院大门门楼正中为镂空雕如意连环,雀替为博古图,由石榴、佛手、香炉、梅、兰、竹、菊等吉祥图案组成,同样也寄寓着人们的某种美好愿望。大院每个院的正院正房的门楼雀替毫无例外全是“葡萄百子图”,突出地表达了乔家家大业大,希望能够子孙繁衍以继承祖先的事业。隔扇以西北院二进门过厅的隔扇为代表,中间雕一“寿”字,周围有祥云烘托,五只蝙蝠分别从不同方向飞来,取蝠为福,民间称其为“五福捧寿”。大院的柱头雕也是多种多样,有垂瓜、芙蓉、莲花、桂花、松竹、萱草、石榴等,有瓜瓞绵绵、连生贵子等多种寓意。

    同砖雕、木雕相比,乔家大院的石雕相对较少,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同样深刻。统楼院门墩上的石雕为博古香炉,香炉上有四只狮子,表示香火不断、四时如意、喜庆吉祥。柱顶石是四只盘子,分别盛装仙桃、佛手、香瓜、石榴,意为福禄寿喜。明楼院门墩上雕有《拾玉镯》、《捡柴》、《杨排风》的戏曲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代晋中商人对民间文化的喜好和山西戏曲传播之盛。明楼院偏院雕刻的鲤鱼跳龙门,鱼龙变化表示家里要出贵人。新院门墩石上的“瑟高跨鲤”表示富裕,“耍娃坐莲”有连生贵子之意,柱顶石上雕有一头犀牛,鼻孔冒烟,旁有梅树,表示喜气盈门。西南院门墩石雕灵仙祝寿,由仙童、灵芝、仙鹤等图案组成,含有长寿的意思。东南院门墩石雕为安居乐业,上有一只凤凰蹲在寿山石上,旁有两朵牡丹花,枝上落有两只喜鹊,表示凤凰来仪、双喜临门。而其他诸如马上抱子、富贵长寿、五子进宝、指日高升、马上封侯、出将入相以及传说中的门神神荼、郁垒等一些吉祥图案,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体现人们对某种崇拜信仰的风俗传承。另外,乔家大院还有八对形态各异的门蹲石狮,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造型逼真,至2005年保存完好。

乔家大院的彩绘使用了大量的苏式彩绘、旋子彩绘,显得富丽堂皇。旋子彩绘,图案以旋花、卷草、锦纹为主;苏式彩绘,图案丰富活泼,多以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为主,广泛用于园林、宅第建筑。大院所有房间屋檐下的梁枋立栏上都有彩绘,内容以燕山教子、渔樵耕读、麻姑献寿等人物故事为主,其次为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等图案。所用的金箔均为真金,历经二百多年仍保持有一定光泽。在新院正院东房立栏上还有火车、铁道、车站、钟表等彩绘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入西方工业文明的元素。

建筑工艺精美

乔家大院建筑工艺精细,特别是严格地采用了传统建筑中淌白、撕缝的砖墙垒砌方法,使整座城堡式建筑更加坚固和美观。乔家建造大院过程中,其砖料不但要求质地致密,轮廓整齐,而且要采取适当的垒砌方式。垒砌前,要用铁片将砖块的前面(外露面)、上下左右都砍切平整,上下左右四面砍成前大后小的轮廓。垒砌后,外露砖面都要用砂石或细砖打磨光平,并用竹板抠抿灰缝。灰缝平齐的要求相当严格,宽窄一般不能超过三毫米,每用白灰铺砌一层都要灌浆一次。

 

第四节 明楼院

   

明楼院为乔家大院中的经典建筑。是一座南北双楼对峙、里五外三、三进四合穿心楼院。建筑时间约在清光绪末年,民国初年增修,历经百年,保存完好。

    明楼院大门为庑廊半出檐形式,大门外墙两侧墙面上各有砖雕龟背图形。寓意房屋主人健康长寿。大门宽阔,能容车马出入。故地面用条石铺就,不设门槛。大门内是一个外跨院,为主人外出时作临行准备和迎送宾客的场所。大门内两侧(外跨院南边)是佣仆差役待命办事的平房;西侧为单坡明柱瓦房,开有侧门通往西花园(三号院)

   外跨院往北是与明楼相对峙立的二层倒座楼。楼墙为灌浆磨光青砖砌筑,有近10高。正门是一座高大巍峨的挑角门楼。檐枋和罩面枋(即柱与柱之间)所嵌筑的花板上木雕十分精美。花板中间雕着民间俗信中的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民间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表达了民众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在三官大帝两面,雕着八匹骏马,称为“八骏图”。相传八骏是周穆王征战疆场时立过战功的八匹骏马,后被封为“八骏马”,反映了主人希望后辈子孙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也为家族光耀门庭。三官大帝上面还雕有凸出的两棵白菜,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表示主人家世清白,二是借“白菜”的谐音,寓意拥有百万家财。穿心门楼中间挂着“颐养堂”横匾,含义为期望老人高寿,安享晚年。倒座楼为二层五开间,底层中间为穿心过厅,是外跨院进入里院的惟一通道;倒座楼东侧楼顶女儿墙砖雕为仙桃、石榴、佛手和葫芦,分别寓意福、禄、寿、喜;其中砖雕炉鼎的含义是“安定兴旺”,象征子孙发达、香火旺盛;还有“暗八仙”图形,均为吉祥如意的民俗图案。倒座楼上的窗户周边为砖雕什锦装饰图形,与门楼左右上方勾头滴水处的戗檐砖雕,共同组成精美的砖雕艺术。   

    二进院为横五竖三的四合院。南北两座门楼遥相呼应,气势非凡。东南风道有石雕方框门通往偏院。石雕工艺精细,上有赵铁山题字,朝西为“洞达”,朝东为“静观”。从二进院

通往里院的穿心过厅为卷棚式屋顶,屋顶无脊,由筒瓦与扣瓦砌成弧形的两出水(两面坡)屋顶,表现出一种柔美的流线型艺术品位。穿心厅内两侧为硬木隔扇门。

    里院为横五竖五的四合院,东南风道有侧门可通偏院。里院也有南北两座门楼。正屋明楼为硬山式屋顶,在整座宅院中显得端庄、气派。明楼一层门楼十分精巧华丽,采用一斗重昂三踩九头双挑形制,门楼上的檐枋和梁柱、垂花柱和挂落、雀替都精心雕刻成各式图案纹饰。门楼檐下悬挂“祯祺”二字横匾。明柱上挂一副楹联。

明楼二层原有室内楼梯可供上下,今改从侧院的楼梯上达。檐下枋梁花板雀替雕以琴棋书画等精巧的图案,五间门脸全部为木制隔扇形式。明楼走廊有平台檐柱护栏,砖砌护栏外侧有五组砖雕图案组成:中间是葡萄图案,表示多子多孙,延绵不断;右面是锦鸡牡丹图案,表示富贵长春、官居一品、国色天香等意;左面是莲花图案,表示连生贵子、一品清廉等意;最边上分别为秋菊、冬梅,秋菊表示高寿,冬梅表示清淡高雅。楼上高悬匾额“光前裕后”。

    明楼院是晋商宅院的著名典型院落之一,其狭长纵向的长方形院落,对称规整的格局,楼上全木装修和彩饰华丽的前廊,楼下实砖砌墙,上下虚实繁简对比适宜,主楼拱形砖砌木格门窗,两厢方形木格门窗,十分强调规整中富有变化。二进院内东西两厢各为三间单坡顶瓦房,与里院东西厢房五间式瓦房,构成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院格局。全院为阶进式三进院结构,也是晋中晋商宅院的传统结构,由外跨院开始,地势逐院升高,寓意“步步登高”、“连升三级”,从实用功能上也充分考虑到出水和采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