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晋在晋商 >巨族豪宅>详细内容

平遥李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平遥达蒲村李家,原籍陕西汉中。相传明朝时先祖李实在山西做官,弃官后遂落户平遥县达蒲村。传至清代,已无人仕宦,家境并不富裕,以务农为业。清雍正年间,李占殿始入商业,在本村开设铜碌作坊,并在平遥城内西大街创办第一个商号——西裕成颜料庄,在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分庄销售。到乾隆年间,达蒲村发展成为平遥颜料商人的加工基地之一,西裕成颜料坊也成为达蒲村首屈一指的大作坊,与同村赵家开办的东义合颜料作坊并称为达蒲村的两大作坊,产品行销范围很广,在京、津一带流传着“无达(蒲)不成颜”的谣谚。李占殿去世时,家中资产已较充裕,西裕成老号交次子李文赟经营,天津新开的如升大颜料庄分给长子李文质。李氏家业进一步扩大,在经营颜料的同时,又陆续在达蒲村开设了绸缎、杂货、药铺、洗衣局、干果店、肉铺等一系列店铺,成为平遥一带有名的富户。

嘉庆、道光年间,李文赟之子李大全(?~1826)接手经营西裕成,在总掌柜雷履泰的策划下,适应埠际商业清偿需要,开始进行汇兑业务,收入颇丰。道光三年(1823),李大全投资30万两白银,由雷履泰经手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专营汇兑业务的全国第一家票号,取名日升昌,意即旭日东升、繁荣昌盛。总号设在平遥城内。票号实行此地存款,彼地凭票取现的信用汇兑(后又增加存款、放款),既方便、又安全,颇受工商界欢迎。日升昌票号业务发展很快,陆续在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西安、上海、苏州、扬州、汉口、成都、重庆、桂林、南宁、杭州、香港等45个城市设立分号。极盛时期,一年汇兑业务量达3000多万两白银,为李家带来滚滚财源。道光十八年(1838),李家又出资在平遥城内设立第二个票号——日新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各商业重镇设立16个分号。同时,增设东如升颜料庄。道光三十年(1850)左右,李家在达蒲村新盖3处高楼院。咸丰、同治年间,又投资新设十余处商号。主要有李大全的侄子李兰溪兄弟在北京开设的东鸿记茶庄和在辽宁锦县的东升长茶庄等。这些商号还在其他城市设有分庄。同治元年(1862),李家在日新中票号自行裁撤不久,又投资10万两白银,在平遥城内与人合办起谦吉升票号,在全国设有12个分号。同治、光绪年间,又在平遥城内开设了日升通、日升裕、日升达、日升厚、日升宏等五大钱庄,控制了平遥钱业市场。到清末,李家除经营日升昌、谦吉升票号(光绪十年,即1884年倒闭)和平遥城内的五大钱庄外,还开设有日升祥布庄、日升庆布庄、日升当当铺、日升远粮油铺、云锦缀药铺、云锦成药铺等,在天津有东如升、如升大颜料庄,在达蒲设有两座当铺、桂林堂杂货铺以及绸缎铺、药店、成衣局、干果店、肉铺等。跻身晋中商业巨贾行列。

李家从李大全创办票号起,继由李大全之子李箴视、李箴视继子李五典掌管家业。李家除将资金用于置地盖房和投资商号钱庄外,还大量用来结交官吏显贵,捐纳官衔,追封先祖,以及享受豪华生活,挥霍浪费。光绪末年起,李家的商号、票号、钱庄开始出现亏赔。辛亥革命后,票号遭受沉重打击,商业急剧衰败,店铺纷纷倒闭,日升昌也被迫清理还债。财东李五典、李五峰到处躲藏,家财部分被李五峰内兄赵鸿猷侵吞,部分被家人、仆人变卖、窃走,荡然无存。李五典避居文水县北辛店村岳父家,李五峰先后避居介休县北辛武村冀家和平遥城内女儿家。最终李五典客死异乡,李五峰由女儿赡养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