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晋在晋商 >巨族豪宅>详细内容

灵石王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灵石静升村王家,祖居灵石县沟营村(今南关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迁至静升村定居。始祖王实开始以佃耕为主,冬春农闲时兼做豆腐。经过十多年积累,始置薄田数亩,变佃农为自耕农。

明代王家从第三世起,发展为以农为主,兼营工商小业的家户。约在明景泰年间(14501456)从第六世起,族中经商者逐渐增多,或开典当业,或贩卖棉麻,或经营京货,或酿酒做醋,有的还远途贩运南方货物,以图大利。到十二世时,据明天启年间《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所述:王氏族人中,“商者逐利湖海,居资万千”。王家商业逐渐形成规模。

明末清初,第十三世王炳然、王炜然、王兴旺及其子侄王谦和、王谦受、王斗星等,放弃典当商行,转而到河北、山东等地贩卖耕畜,买卖越做越大。到康熙初年,资金积累已达到10万两白银。十三世王兴旺,在康熙八年(1669)一次赈灾中,捐银150两,因此义举得以入灵石县忠义祠。十四世王斗星,也于雍正年间独自捐银300两,重修静升文庙,县衙因此赠“功在尼山”匾。

康熙十二年(1673),陕甘一带发生兵变,紧邻陕西的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受命征集粮草军马等物资,支援平叛。王谦和、王谦受得知这一信息后,将刚从蒙古购得的24匹良马日夜兼程送往平阳府衙,表示愿意为国分忧,报效朝廷。平阳知府遂请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二人继续筹集粮食、马匹等军需物资,资金由官府供给。于是,王谦受、王谦和做起军马、粮草生意。兄弟二人约同族叔王兴旺及同辈王斗星、王烈星、王懋躬、王肃等,塞外购马,中原集粮,全力以赴,报效朝廷。康熙十五年(1676),陕西提督王辅臣兵败投降,叛乱平息。王氏兄弟在支援陕西平叛中立下功绩,受到康熙皇帝褒扬,成为显赫的官商。王谦受坐阵京都,王谦和四处奔波,不久便发展成为灵石县内少有的富户,资本雄厚,势力强盛,拥有资金70余万两白银,与两渡何家、蒜峪陈家、夏门梁家齐名,成为灵石县四大家族(工商大财主兼官僚士绅)之一。从十四世起,王家开始跻身官场,做官为宦。先是王谦受以2000两白银为其子王梦简捐得“州同加五级”,后又诰授“中宪大夫”,位居四品;继又有十五世王凤美历任陕西咸阳、连城二县少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70多岁的王谦受应邀参加康熙帝在乾清宫举办的“千叟大宴”,并得到御赐龙头拐杖一把(一直供奉于王氏家祠,“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乾隆年间,王家一边进行粮食、马匹、丝绸、杂货的贸易,一边向利润丰厚的盐、茶专卖转移。起初,靠结交盐、茶官商,为其提供无息借贷,融通资金,以换取些许买卖专利。到乾隆后期,王家“为卤务(盐务)、为领运(贩运)者不一其人。”其中,王世泰“尝领河东场务(运城盐务)”。清代中叶,王氏族人入仕做官者渐多。嘉庆、道光年间,王家担任盐运司大使、知事(均为八品)、运判(从六品)、经历、运同(五品)、盐茶同知(五品)、盐课司提举(五品)、马道通判(六品)、粮马道同知(五品)者多达数十人。他们同地方衙署官员联手经营,使静升王氏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兴隆,资财越聚越雄厚。

道光年间,二十一世王鸿渐凭借多年的经商经验,在两淮盐商资金紧缺时提供借贷,换取盐商出让的一定份额的经营权,插足两淮盐业专卖。后来,王鸿渐运用各种手段谋取到两淮候补盐运使经历之肥缺,签发专卖许可证(盐引),很快成为两淮地区举足轻重的人物。静升王家在两淮盐业专卖中大获其利。王家所经营的商号遍布静升、灵石县城以及晋中、洪洞、赵城、霍县、太原、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地。仅道光十七年(1837)开业的裕庆当,在灵石县城东门外设总号,在四川成都、山西赵城、霍县都设有分号。后人评价王鸿渐“勤慎自矢,熟于鹾务,上游多依赖之”。咸丰年间,官设马市既废,各地军队所用马匹均需自购,王鸿渐又利用职务之便,依靠王氏商人及晋省商人,为扬州驻军购得大量马匹,又赚取一大笔利润。

咸丰三年(1953),太平军攻陷扬州后,王鸿渐被处死。后被清廷“加以一级、给予赠衔”,并“荫一子世袭云骑尉”。由于两淮一带的战乱和王鸿渐之死,使得静升王家在两淮地区的盐业和其它生意严重受挫,巨额资金无法回笼,设在江淮的店铺多数倒闭。王家商业从此走向衰落。

清末民国时,王氏家族已经衰败,只有二十一世王饮让一枝独秀,作为一个“家道殷实”的商人继续经营着一定数量的生意。至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前,王饮让经营的钱庄、当铺、商号等有12个之多,占据了静升村的半条街,主要有裕兴昌当铺、裕源当铺、谦益恒绸缎庄、源盛公杂货店、裕泰盛钱庄等。灵石县城内有三升全、三顺公、裕盛公、京货铺、原庆长杂货铺、协义旅店、德庆厚粮店等。山西境内南至洪洞、赵城,北到介休、平遥,以及河北保定和京津一带都有其商号。成为民国前期王氏家族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和静升村首富。日军侵犯山西前,王饮让将店铺、家产变卖后,携72女,举家迁到四川避乱,流落外地。

清末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王家还有两位重要人物在商界供职。一位是二十世王廷仪(18861962),12岁只身赴京学徒,在恒源当任伙计。因聪明能干,颇有主见,很快升任二掌柜。民国初年,经恒源当老掌柜举荐,担任齐鲁大财东卞氏设在天津租借地的松茂当、德昌当、裕生当等5个当铺的大掌柜,经营才干名扬京、津、保定一带。另一位是二十三世王文元(18961965),11岁在天津德哈当学徒,12岁独资开办小型钱庄。民国15年(1926)后,在国民政府金融系统担任职务。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任山西同乡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四川银行系统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