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文晋中>晋在晋商 >各行大号>详细内容

复盛公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原名广盛公,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祁县乔家堡村乔贵发和徐沟县大常镇一秦姓合伙在内蒙古包头西脑包(今包头东河区西郊)开设。主营粮油生意,兼营其他业务,是乔家最早的字号。后迁至东前街(今包头市解放路)穿行店里,改设客货店,兼做经纪人。获利后,扩大经营范围,上至绸缎布匹,下至蔬菜杂货,应有尽有。主要业务仍以粮、油、酒为主,并做粮盘、钱盘等投机买卖。嘉庆年间,因做“买树梢”投机生意失败,几近倒闭。后在同业及好友支持下恢复振兴,二人以此为复兴基业的起点,改名复盛公。乔家新注入四万两白银作资本,资本金扩大到七万两。乔姓以在中堂、宁守堂、德星堂的名义占11股,秦姓以三余堂的名义占3股,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的“六陈行”为主。几年后,发展成为包头最大的商号。后秦姓逐渐将股本抽出,空缺由乔家补齐,14个财股中仅留秦家的一厘二毫五,基本上成为乔家的独资生意。道光年间,在中堂又独立资本,在包头增设复盛西、复盛全两个字号。咸丰以后,又增开复盛菜园,复盛协、复盛锦2个钱庄,复盛兴、复盛和2个粮店,以及复盛油坊等字号,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垄断操纵了包头乃至内蒙市场。仅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在包头街市就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包头的商业行会会长,长期由“复”字号掌柜们轮流担任。民国26年(193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复”字号逐步走向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剩余的“复”字号商店实现公私合营改造。

    由于“复”字号以发达的商业促进了包头的市场繁荣,对包头城的形成和建设起了积极作用,民间流传“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俗语。